时间:2011-01-06 来自:凤凰网作者:wkun - 小 + 大
12月23日,在深圳地铁二期部分线路开通试运营前夕,深圳发布了新的地铁票价方案,即两个月前票价听证会上三套方案中最贵的第二种方案。方案28日起实施。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三种票价都符合地铁票价的定价原则,既然都符合定价原则,选哪个方案都不奇怪。”(12月25日《京华时报》)
开了听证会,却不采纳消费者代表的建议,最后选中了“最贵最冷门”的方案,这样的听证会和通报会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地铁票价事关全体市民切身利益,在符合定价原则的情况下,采用最便宜的定价方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有关部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不符合深圳市民的根本利益。
按照听证会上发改委的说法,三种定价方案相比较,“方案三比方案一每年减少收入4400万元,比方案二每年减少收入8500万元”。也就是说,即使采用最便宜的方案三,和最贵的方案一比起来也只是少收入8500万元。这点钱对于年GDP达82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80.8亿元的深圳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几千万元用于一些部门发放福利也许有用,但对于财大气粗的深圳来说,恐怕还影响不了“可持续发展”。
而且,低票价不见得就真的会让地铁公司的减少收入。因为较低的票价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客流,进而带动票价收入的上涨。在城市拥堵已经成为城市痼疾的今天,以质高价低的公共交通服务吸引市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趋势。深圳市采用最贵的票价方案,无疑和这一趋势背道而驰。
高端人群对地铁票价的高低并不敏感,最在乎几块钱地铁票的,是那些工薪阶层以及低收入群体。而这些普通市民,他们的幸福度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幸福度,他们生活质量的好坏,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普通市民应该是政府反哺的对象,政府不能想方设法从他们身上攫取利润。
一项公共政策是不是正确,不仅要看为政府财政收入做了多大贡献,更要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既然深圳地铁“三种票价都符合地铁票价的定价原则”,“选哪个方案都不奇怪”,那么理应选择更能让普通老百姓接受的最便宜的方案。在电影中,有些傻大款“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是因为不把钱放在心上,而深圳的地铁票价“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恐怕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