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河北省 > 文章

廊坊市2007年市本级预算及全市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市本级预算及全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10-28 来自:政府信息公开作者:BudgetOfChina ed.Erin - 小 + 大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壮县、强市、富民”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的工作思路,坚持“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预算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2007年2月,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批准通过的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826600万元,当年安排的全市支出预算为609735万元;批准通过的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35000万元,当年安排的支出预算为142000万元;批准通过的廊坊开发区财政收入预算为144100万元,当年安排的支出预算为4851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收入超收、上级下达专款等原因,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899120万元,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209406万元,廊坊开发区支出预算调整为67635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55877万元,占预算的115.6%,比上年增长40.4%。其中,上划收入完成501466万元,增长33.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4411万元,增长48.8%。全市财政支出84170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3.6 %,增长38.6%。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7889万元,上年结余106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848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15553万元,年终结余20800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58464万元,占预算的167.0%,增长43.1%;财政支出18624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8.9%,增长32.6%。廊坊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66520万元,占预算的115.6%;财政支出6610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8%,增长56.1%。

    按照上述收支情况和当年财政体制计算,2007年全市财政可用资金为920165万元,减去财政总支出841708万元,减去结转下年的专款支出等78457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市本级可用资金为229359万元,减去财政总支出186248万元,减去结转下年的专款支出等43111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廊坊开发区可用资金为67635万元,减去财政总支出66109万元,减去结转下年的专款支出等1526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2007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均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为了完成好各项预算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付出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综合运用财政体制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全市“项目质量提高年”工作部署,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继续完善奖励招商、鼓励创新的财政政策,专项安排了大项目引进专项资金、纳税大户奖励资金、金融企业奖励资金,优先保障了“5.18”国际商务节、“9.26”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等各项招商活动的经费需要。着眼全市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2007年,共争取上级支持10.5亿元,对市区“十项工程”、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基建项目给予了有力支持。深化完善了“两个分离”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涉企收费征收管理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宽松的软硬环境。制定了“飞地经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了“属地征收、投资分担、利益共享”为主体的财政体制管理模式,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依法加强税费征管,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健康增长。面对经济增速与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的有利形势,各级政府加大财税工作力度,认真进行分析调度,促进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良性互动。针对税源结构的调整变化,各级财税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扎实推进“金税工程”和“金财工程”,建立健全税收分析预测体系,加强重点税源企业分级监控,抓好零散税种的征收管理,确保了应收尽收、足额入库。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加大监督稽查力度,有力地维护了税收秩序,进一步提高了收入质量。经过不懈努力,克服了各种减收因素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同步提升。2007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4411万元,增长48.8%,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首次超过总收入增速。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1451万元,可比增长74%,对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生态林业建设、文明生态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重点支持,维修改造桥涵闸49座,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5187万元,建立了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农民补贴网”系统,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及时落实促进生猪生产的财政政策,发放能繁母猪饲养补贴558万元、保费补贴671.76万元,惠及3.6万养猪农户。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免除了48万农村中小学生杂费,改善了1100余所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各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按国家政策对全市4万名中职、30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资助。

    (四)认真解决民生问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整合资金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优先保证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方面问题、18件实事的资金需求。在解决百姓急需问题方面,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了孤儿、孤老、孤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全市各级财政投入6352.3万元,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程和孤儿集中供养工程进行了重点支持,提高了农村五保户和孤儿的保障水平;全市各级财政投入4760万元,解决了298个村、25万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在解决社会难点问题方面,全力保障政法部门和信访部门业务经费,将流管办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市财政投入95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大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了首都“护城河”的作用;全市各级财政投入2505万元,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1509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39所,使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装备水平基本达标。在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方面,市区两级财政投入8000万元,对市区中小学建设进行了重点支持;落实了津贴补贴改革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公职人员收入水平;市财政投入1520万元,对社区建设进行了重点支持,推进了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全市各级财政投入963万元,建成250个工程试点,满足了广大农民文化需求。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财政继续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了预算编制效能,出台了多项管理办法,市本级制定完善了《廊坊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廊坊市级预算执行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加快了财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在市本级全面推行了“零余额”账户结算,广阳、安次两区开展试点,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高效。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工程,增强了财政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对代理银行、公务活动接待定点饭店、审计中介机构等服务实行了政府采购,全年全市共组织政府采购活动950次,完成采购金额9亿元,节约资金1.2亿元,节约率为11.7%。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全市累计评审项目846个,项目总投资19.98亿元,审减不合理资金3.24亿元,平均审减率达16%。对光明东道、环境监测监理中心等重点工程项目派驻了财务总监,提高了政府投资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完善多层次、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开展了多项专项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了纠正和处理,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全市财政经济秩序。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本届政府的五年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政协四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高效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财政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财政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21.8亿元,利用国债资金7.17亿元,使用开行贷款27亿元,对软硬环境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为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中兴、中科廊坊科技谷等大型高科技项目落户我市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年间,共投入近3.8亿元,建立完善了大项目引进财政支持机制、工业项目引进基金、金融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基金和纳税大户奖励基金等多项激励机制,对全市“大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和“项目质量提高年”给予了全力支持;投入7082万元,连续五年对“5.18”国际商务节、“9.26”北方农交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给予了重点支持,全市上下形成了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和落实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扩权强县政策、“超目标增长率收入全返”的激励性财政体制,对全市90个乡镇实行了“统收统支加激励”和“相对规范分税制”两种体制;制定了均衡性、激励性转移支付办法,增强了县乡财政保工资、保运转的能力;建立了“飞地经济”财政分享机制,有力地破解了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财政体制障碍。过去的五年是财政蛋糕不断做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29.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5.6亿元,连续迈上新台阶,五年翻了一番半,年均递增26.4%,超过同期GDP增幅12.8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收入294.9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倍。财政总收入占全省份额由2002年的5.45%增长到2007年的6.3%。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8%,比2002年提高4.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0.9%,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过去的五年是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财政支出从2002年的28.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4.2亿元,年均增长24.5%,五年累计支出26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8倍。拨付一般转移支付补助和工资性转移支付27.1亿元,确保了全市工资发放标准的逐步提升。共投入就业再就业、各类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民生资金104亿元,占总支出的39.6%。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由2002年的57元提高到2007年的109元,企业退休职工月养老金标准提高了361元。过去的五年是关心关注“三农”、不断加大涉农投入的五年。五年间,财政支农投入18.2亿元,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增添了活力。在全市范围内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农业税收零负担,人均减少税费负担123元。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共发放补贴资金3.8亿元,惠及全市69万农户、293万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78元。过去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投入快速增长。其中,投入教育资金68.8亿元,保证了基础教育、农村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顺利推进;投入卫生资金8.7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投入文化体育建设资金7.1亿元,建设了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活跃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投入科技资金6.3亿元,促进了全市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过去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管理更加科学的五年。着力加强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项目预算、绩效预算、综合预算在各级普遍实施,集中财力办大事效果逐年增强,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国库管理改革覆盖面逐年扩大,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拓展,各项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财政投资评审、财务总监和专项资金检查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实践表明:财政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中共廊坊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支持,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真诚信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收入总量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不高;人均财力和人均支出水平较低,部分县乡财政仍很困难,财政收支矛盾总体上比较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财政供给范围和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政府间支出责任不明晰的问题亟待解决;预算管理改革还远未到位,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还有很大潜力,等等。上述问题既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财政工作的难点,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职能,逐步加以解决。我们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扎实认真地抓好工作,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根据市委关于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08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发展定位,遵循“依法、科学、民主、文明”的工作方针,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和加强财力整合,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原则,着重突出“两条主线”:支持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圆满完成“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和谐安定、富民强市”的发展任务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全市2008年收支计划安排是:财政总收入安排1230000万元,增长30.0%。其中,上划收入652914万元,可比增长30.0%;地方收入577086万元,可比增长30.0%。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这个目标与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是相适应的,是与又好又快的发展思想一致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可用资金881021万元,支出预算安排881021万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36800万元,全年可用资金17260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172600万元。廊坊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安排224500万元,全年可用资金92185万元,支出预算安排92185万元。

    2008年全市基金收入预算(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下同)安排44827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45.6%;当年基金支出预算安排448275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数增长40.3%。

    2008年,市本级支出预算草案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五项原则和重点:

    (一)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对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照标准足额安排,对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调资和当年增人增资作了专项预留。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改革,将事业单位预增发津贴补贴资金足额列入部门预算,并对提高机关津贴补贴标准和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作了专项预留。足额落实各类社会保障缴费,按照政策规定安排了一次性抚恤金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二)突出第一要务,支持壮大经济实力。继续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对市区城建规划费、京沪高速铁路配套项目、廊沧高速公路建设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重点项目积极支持。深入推进“项目质量提高年”,重点保证大项目前期经费和金融机构奖励资金。全力推动招商引资上项目,对“5.18”、“9.26”等重大会展招商项目继续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促进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强化第三产业的内在动力。

    (三)关注“三农”问题,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支持永定河泛区左堤更生防洪闸重建工程、龙河桥及半截河桥工程等重点项目。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重点支持南水北调干渠及广阳水库建设、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等项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重点龙头企业、百万吨奶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项目尽力增加投入。扎实推进“医、学、路、水、保、养”等农村六项工程,及时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重视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着眼于病有所医,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标准提高一倍,并对乡镇卫生院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项目积极支持。着眼于弱有所助,积极支持廊坊福利院建设、农村敬老院建设、困难县五保户供养、残疾人应急救助等民生领域。着眼于贫有所济,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市区低保家庭取暖补助等认真落实投入。着眼于全民创业,积极支持再就业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项目。着眼于安定和谐,重点保障公检法司经费,尽力支持刑侦专项设备购置、奥运会安全保卫等项目,为持续改善民生提供坚强的资金保证。

    (五)强化财力支撑,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教育方面,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对城乡义务教育取消学杂费后足额安排经费,对职业教育学生足额安排资助金;科技方面,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进步示范市创建等项目;文化方面,重点支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工程、农村文化建设等项目;体育方面,重点支持市体育场建设、备战省十三届运动会等项目;其他方面,对市区社区居委会运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重点项目尽力落实投入,推动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创新图强,奋力拼搏,确保2008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完成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廊坊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关于财政工作的决议,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以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旨,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培植财源。支持推进“项目质量提高年”工作部署,扩大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形成的激励性体制政策,以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中兴、中科廊坊科技谷等龙头项目为依托,促进主导产业大基地、大园区的形成,助推全市经济多极增长、竞相发展。继续完善各项项目引进激励机制,足额保障重大招商活动资金需要。继续支持打造软硬环境,利用开行贷款、国债、外债等域外资金,加快推进路网、水、电、林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市区“十大工程”、廊涿高速、廊沧高速、京沪高铁、万庄新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联村供水工程、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实施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办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北部潮白高科技产业带、中部永定信息产业基地和南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崛起,加快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二)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核心,狠抓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在继续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的基础上,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认真落实各项税收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漏、骗税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减免、违规退库,做到应收尽收、不搞虚收;加强财政经济运行分析,建立健全税源监控机制,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收入实施动态监控;组织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耕地占用税条例。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处置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狠抓各项税费及时足额入库,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三)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用好资金政策,努力破解“三农”难题。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开展生猪和奶业农业保险试点。重点支持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闸桥涵维修改建、百万吨奶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和领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创新项目和资金监管机制,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促进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配合做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继续推进农村劳动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支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四)以促进全市和谐安定为目标,提高保障能力,全力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深入推进农村“六项工程”和办好18件实事,不断提高标准、提高质量,拓展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落实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救助长效机制,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落实好优抚抚恤政策,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一倍,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支持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建设,落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民心工程建设,努力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必需经费。

    (五)以科学精细管理为基础,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相关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决策机制,拓展先评审后入库工作范围,提高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加大绩效预算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办法,广泛推行项目绩效评价。推进县级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资金支付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加快推广公务卡制度,稳妥开展财政资金增值运作。加快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采购制度,健全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效率。认真执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全面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促进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位代表,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增强廊坊的活力、实力、竞争力,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