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四川省 > 文章

关于巴中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6-02 来自:www.bzdrc.gov.cn作者:本站 - 小 + 大

 
 
在巴中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巴中市财政局局长  周仁义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再创新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历年滚存赤字已全部消化,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32499万元,年度期间,经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全市各级财政共计增加收入预算1859万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相应变动为34358万元。

    根据快报统计,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208万元,为预算的105.38%,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495万元,为预算的107.11%,增长27.98%;非税收入完成11713万元,为预算的101.96%,增长8.58%。加上上划中央、省级各项收入后,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79732万元,增长28.51%。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3.46%。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18729万元,执行中主要发生了以下三项变动:一是上级财政增加我市转移支付和各项专款补助共计214300万元;二是各级财政动用当年超收收入、上年净结余和调入资金等增加支出预算6149万元;三是上年结转的上级专款项目869万元并入当年预算。以上三项共计调增支出预算221318万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440047万元。

    根据快报统计,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7872万元,为预算的99.51%,增长29.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55855万元,增长32.8%;教育支出完成89483万元,增长47.88%;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805万元,增长26.13%。以上三项支出增幅均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执行的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208万元,加上“两税”返还收入、转移支付、专项拨款和结算补助等402523万元、国债转贷收入3000万元、上年结余1909万元、调入资金513万元后,全年总收入为444153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437872万元、上解省支出367万元、国债转贷支出300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为2914万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2175万元后,全市净结余739万元。全市各级财政均实现了收支平衡。

    根据快报统计,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899万元,为预算的93.87%。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8617万元,为预算的100 %。全市基金预算收支总额品迭并加上上年结余后累计结余2129万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8809万元,经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增加收入预算584万元,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变动为9393万元。

    根据快报统计,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14万元,为预算的104.48%,增长26.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698万元,为预算的107.94%,增长41.46%;非税收入完成4116万元,为预算的100.05%,增长9.71%。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8.92%。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30778万元。执行中主要发生了四项变动:一是上级财政增加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拨款补助等18490万元;二是动用上年结余、超收收入、调入资金等增加支出预算2270万元;三是上年结转的上级专款项目并入当年预算769万元。以上三项调增支出预算21529万元,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52307万元。

    根据快报统计,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0132万元,为预算的95.84%,增长43.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800万元,增长119.27%;教育支出完成3977万元,增长111.5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318万元,增长20.46%。以上三项支出增幅均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

    2007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财力比年初预算增加5316万元,按照确保有关法律规定的支出增长要求以及优先保障事关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的原则,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是安排支持县区解决“四难”问题500万元;二是安排教育发展资金303万元;三是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市级财政配套321万元;四是安排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支出210万元;五是安排落实调资及提高中小学教师津贴支出1867万元;六是偿还市级政府性债务本息支出820万元,其中:消化兑现商贸园征地拆迁历欠“四费”资金缺口400万元;七是驻巴部队、政法部门装备购置、大要案办理及项目工作经费等400万元;八是安排抗灾救灾、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等资金895万元。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的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14万元,加上“两税”返还收入、转移支付、专项拨款和结算补助等38036万元、国债转贷收入3000万元、上年结余1797万元、调入资金513万元后,全年总收入为53160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50132万元、国债转贷支出3000万元和上解上级、补助下级支出品迭-2423万元后,年终结余为2451万元,扣除按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2175万元后,市级财政净结余276万元。

    根据快报统计,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698万元,为预算的115.36%。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9466万元,为预算的100%。市级基金预算收支总额品迭并加上上年结余后累计结余2020万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上述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均为12月31日的快报统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省级财政结算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关于2007年的财政工作

    2007年全市财政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紧紧围绕省九次党代会、市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一)富民惠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十大惠民行动”,全年共筹集资金165469万元,占年初预计到位资金的115.27%,保障了各项惠民行动顺利实施。
 
    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全市教职工工资和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安排资金3293万元,足额兑现提高中小学教师津贴政策。拨付“两免一补”资金17834万元,惠及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8万名中小学学生。拨付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579万元,全市中小学校基本运转得到保障。投入资金4194万元,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面积9.6万平方米。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临时生活补贴1831万元,2.38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资助。筹集资金1800万元,解决城区“入学难”和化解“超大班”。优先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15597万元,争取到位省激励性化债财力补助8741万元。

    支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安排落实资金3034万元,支持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380万元,支持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食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改革,到位财政补助资金9322万元,参合人数达到251.6万人,参合率达87.03%。

    支持建立履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支出52145万元,较上年增加5343万元,增长11.42%,社会化发放率达100%,3.0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支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7606万元,全市17.91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改善。筹集资金1491万元,资助9.3万名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大病医疗5.3万人。投入资金1381万元,支持新(改)建农村敬老院16所。贯彻落实各项优抚救济政策,发放优抚救济金12435万元。拨付就业和再就业资金5742万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筹集资金701万元,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

    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筹集拨付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资金1722万元,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民工等再就业培训。拨付扶贫解困资金6236万元,基本解决2.1万人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改善6.3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各级财政和交通部门拨付乡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27534万元,建成通乡公路305公里、通村公路1457公里,乡镇客运站36个。下达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475万元,支持产粮大县渠系配套、土地治理、红层找水等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拨付地质灾害防治、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资金17794万元,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筹集资金2105万元,大力支持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安排拨付沼气池建设资金1455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优化扶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支持大交通建设,改善发展硬环境。积极支持广巴高速、乐巴铁路建设和南汉高速、巴达铁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市、县区财政共筹集“两路”建设资金9770万元,提前一年完成筹资任务,南汉高速、巴达铁路前期规划论证、立项申报等项目必需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加大“三农”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42万元,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拨付资金476万元,支持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资金22104万元。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足额拨付保费补贴配套资金1863万元,提高农业生产防险抗灾能力。

    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落实工业发展资金155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和自主创新。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1900万元,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和优质高效农业的政策扶持。安排旅游规划修编、促销宣传经费243万元,支持旅游资源开发。筹集城镇建设资金10046万元,积极支持重点城镇建设。

    支持抢险救灾和兑现征地拆迁历欠“四费”。多方筹集救灾资金5853万元,积极支持特大暴雨洪灾后的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巴城征地拆迁历欠“四费”清理兑现工作,筹集资金7840万元,努力化解城市建设遗留问题,维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三)深化改革,构建和谐透明财政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综合改革政策,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已上报省审批,“两免一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教育危改、“普九”债务化解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以全面落实,“村财民理乡监管”、“乡财乡用县直管”等财政财务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大力支持扩权强县试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本着理顺关系、促进发展的原则,认真办理试点县财政收支基数、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专项拨款补助、财政结算及债权债务、资金结算等事项的清理、核实及划转,确保了试点县从9月1日起按新体制顺利运行。

    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增强预算执行透明度。深入推进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探索建立支出绩效预算、绩效评审体系。以“金财”工程建设为支撑,以确保资金安全为前提,坚持效率和效益并重,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前市本级连接财税银库和预算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面贯通,125个市级单位实现了指标网上查询、计划网上申报、支出网上支付和收支在线监督,各县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财政直接支付率达85.6%。积极探索推进非税收入“收支脱钩”管理改革,促进部门、单位之间支出水平公平、均衡。以扩面增量、规范程序为重点,继续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全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26477万元,节约资金3040万元,资金节约率10.3 %。初步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社集体组织的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各级政府、部门、村社集体组织的债务进行全程在线监控,2007年全市共化解政府性债务28876万元,其中: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15597万元。

    (四)法治为本,强监督抓管理求效益
 
    贯彻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面推进依法理财,促进财政预决算编报形式规范、程序合法、资金分配公开透明。完善定期报告制度,依法定期向人大报告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及时报送超收安排、预算调整等事项。按规定将部门预算送人代会审查,积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依托“金财”网络,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设置人大常委会查询端口,实现了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在线监督。

    构建大监督格局,在监督中求效益。以预算编制审查环节为基础,以预算执行监督为重点,以会计信息质量和财经纪律执行为目标,实现对财政资金从资金分配到使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努力做到财政监督不留“死角”。全市全年共组织各项财政监督48次,被检查单位72个,查处违纪金额2427万元。制定《巴中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初步构建起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审查、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投资评审为特点的财政支出评绩问效机制,在强化监督中求效益。2007年市级部门预算试编项目支出绩效预算,并进行绩效评审,审减项目支出预算2870万元,评审基本建设投资38147万元,审减投资4112万元,综合审减率达10.78%。

    2007年我市财政工作成效明显,但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乏力,政策性增支因素多,重点建设任务重,收支矛盾突出,防险抗灾能力较低,公益事业发展和化解政府性债务资金难以保障等。上述问题的形成和产生,既有历史和自然的客观原因,也有改革力度不够等主观因素。我们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三、关于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的编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收入预算积极努力、稳妥可行,支出预算优先保证各项重点支出需要,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2008年经济增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为41204万元,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预算安排为28992万元,增长18.36%;非税收入预算安排为12212万元,增长4.26%。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41204万元,加上中央“两税”返还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结算补助收入等231680万元,调入资金356万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1484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00万元后,全市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271656万元。根据《预算法》有关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规定,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27165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4.2%。

    全市2008年预计新增财力52927万元主要安排用于以下方面:一是用于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随工资增加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支出)28749万元。二是增加维持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偿还债务本息等支出24178万元。按此安排后各主要支出项目是:

    农林水事务支出22505万元,增长30.08%;教育支出75858万元,增长26.37%;科学技术支出1341万元,增长26.99%,以上三项支出增幅均达到法律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163万元,增长20.71%;医疗卫生支出12601万元,增长20.95%;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支出73156万元,增长27.2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57万元,增长18.24%。

    全市基金预算的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4503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算3720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预算156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基金预算收入对口安排支出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45034万元。
以上全市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收支政策代编的。待各级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之后,再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为11362万元,增长15.77%。其中:税收收入预算7042万元,增长23.59%;非税收入预算4320万元,增长4.96%。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7.72%。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11362万元,加上中央“两税”返还收入440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20216万元,县区因事权划分等上解收入2036元,调入资金356万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14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00万元后,预计市级可用财力总额为3812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38128万元。

    市级2008年一般预算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支出预算18274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887万元,增长5.1%。

    2、安排社会事业发展和行政事业专项经费等项目支出预算19854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213万元,增长6.51%。

    (1)教育支出预算1684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19万元,增长44.55%。其中:①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含市区新增教育资源资金)预算5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70万元,增长14%。②城市低保家庭同步享受“两免一补”资金预算28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40万元,增长16.67%。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配套资金预算24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④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市级配套预算6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31万元,增长106.9%。⑤五中、职业技术学院、党校贷款贴息预算334万元。⑥提高中小学校教师津贴市级配套预算186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44万元,增长30.99%。

    (2)科学技术支出预算14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35万元,增长31.82%。其中:①科技支出预算1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0万元,增长25%。②科普经费支出预算4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5万元,增长50%。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593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328万元,增长123.77%。其中:①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预算4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50万元,增长166.67%。②文体事业发展经费预算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万元,增长25%。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专项经费预算3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④广播电视“村村通”配套资金预算113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68万元,增长151.11%。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11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78万元,增长33.82%。其中:①失业保险及再就业保障资金预算2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0万元,增长33.33%。②社会保障事业经费预算1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40万元,增长36.36%。③民政救灾资金预算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万元,增长16.67%。④城市、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经费预算4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万元,增长33.33%。⑤城市救助(含社会福利院)专项经费预算1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45万元,增长81.82%。⑥城镇、农村低保及失地无业农民生活救济资金预算3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66万元,增长28.21%。⑦市级优抚专项经费预算1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67万元,增长80.72%。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农民工维权专项经费预算5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

    (5)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00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35万元,增长15.52%。其中:①公共卫生及农村卫生院医疗能力建设经费预算2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0万元,增长22.73%。②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预算30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③重大疫情防治经费及计划免疫经费预算1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0万元,增长13.33%。④特殊危重病人医疗经费补助、离退休及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保险费预算18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45万元,增长33.33%。⑤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经费预算4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5万元,增长50%。⑥食品安全整治经费预算4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万元,增长14.29%。

    (6)环境保护支出预算7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33万元,增长4.95%。其中:①环保事业费(含巴河流域污染防治经费)预算4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0万元,增长14.29%。②污水处理厂国债还本付息支出预算3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17万元。主要是以前年度已归还部分国债本息,还本付息额度有所减少。

    (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预算142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730万元,下降33.95%。其中:城乡社区事业费预算92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830万元,下降47.43%。主要是2007年一般预算安排市政工程建设资金900万元,2008年拟用基金预算安排该项支出预算,相应调减一般预算支出;回风大桥建设资金预算500万元。

    (8)农林水事务支出预算1562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43万元,增长18.42%。其中:①农业产业化、病险水库整治、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扶贫开发、沼气配套、农业保险配套、能繁母猪补贴配套等经费预算1156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83万元,增长18.81%。②防汛抗旱农业救灾资金预算6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③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预算246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60万元,增长32.26%。④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专项资金预算10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

    (9)交通运输支出预算15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50万元,增长19.23%。其中:①交通建设事业发展经费预算8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0万元,增长6.25%。②“两路”建设还本付息预算600万元。③通乡公路建设激励性补助资金预算100万元。

    (10)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预算17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730万元,增长70.19%。其中:①开行贷款偿还保证金预算36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60万元,增长20%。②旅游规划编制、宣传及促销经费预算12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万元,增长9.09%。③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600万元(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资金1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0万元,增长20%;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预算50万元。④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预算500万元。⑤招商引资专项经费预算10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

    (1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615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609万元,下降9%。主要是减少会议费、购车经费、市政中心建设资金支出预算。其中:①档案馆建设预算15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②部门偿债及贷款贴息预算3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83万元,下降21.67%。③重大项目工作经费预算8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250万元,增长41.67%。④计生事业发展经费预算38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7万元,增长17.65%。⑤会议费预算28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70万元,下降20%。⑥购车经费预算2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120万元,下降37.5%。⑦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专项业务经费预算25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86万元,增长3.56%。⑧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预算5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购置经费预算145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51万元,增长54.26%。

    (12)国防及公共安全支出预算127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22万元,增长10.63%。其中:①驻巴部队专项支出预算4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08万元,增长36.99%。②政法部门大要案办案经费预算85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增加14万元,增长1.67%。③见义勇为行为奖励基金预算20万元,与2007年执行数持平。

    (13)其他支出预算900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减少121万元。其中:总预备费安排900万元,占可用财力总额的比重为2.36%,符合《预算法》有关规定。

    市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为3472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基金预算收入对口使用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34728万元。主要收支项目是:

    (1)因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等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国土基金预算收入3037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算2868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预算141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预算277万元。主要用于: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预算28676万元。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预算12523万元,土地开发支出预算8835万元,城市建设支出预算3677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预算175万元,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保支出预算1276万元,其他支出预算2190万元。②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预算289万元,其中:通江县火炬镇二家坝土地开发122万元,巴州区玉山镇太平村土地开发107万元,平昌县黑水乡土地开发60万元。③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预算1410万元。其中:工业园土地储备整理241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收入预算1618万元,主要用于:①补助城监支队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经费30万元,补助环卫垃圾运输车油料、维修等经费91万元。②新农村规划经费15万元,巴城总体规划修编经费50万元,新桥湖、雷破石沟控详规划及后河、檬子河片区修建性规划经费105万元。③市政道路及广场维修、维护经费110万元,园林绿化、路灯维修维护费90万元,江北片区路灯电费70万元,江北小街小巷整治经费100万元,火车站连接线建设750万元,三个公厕及三处垃圾填埋站经费120万元。

    (3)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预算4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预算4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预算6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预算25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预算1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预算26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预算50万元。相应对口安排相关支出。

    以上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同时,市级2008年71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已报送大会,请一并审查。

    四、关于2008年的财政工作

    2008年,我市财政改革和发展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确立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继续坚持生财抓发展、聚财抓征管、用财抓节俭,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支持交通“大通道”建设,力争完成乐巴铁路、广巴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筹资任务,全力保障南汉高速、巴达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加大投入,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天然气化工产业、矿产资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做强做大,支持招商引资;足额预算城镇规划编制经费,支持城市配套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大项目争取和项目实施工作经费投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离退休费、村社干部基本报酬和各类优抚救济、城乡低保及政权机构、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必须支出。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益设施、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以改善民生、解“四难”为重点,大力支持办好十件实事。结合财力增长实际,加大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和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保障力度。支持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务工收入。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投入,支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三)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支出定额管理和项目库建设,探索投资评审和财政监督为部门预算编审和项目库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库款调拨和资金支付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加强收入征管。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监管,确保主体税种收入持续增长。积极清理欠税,努力杜绝新欠,严格控制减免税,确保税收及时入库。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支脱钩”管理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管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强化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强化节支措施,严格控制“人、车、会、话”等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不合理增长以及“楼、堂、馆、所”建设。加快金财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处理的高度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达到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和工资发放等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适时监测的目的,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适时、完整的财政财务决策信息。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努力构建预算、财务、资产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推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加快财政系统内部业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适时监督。整体联动,实现财政监督的全员参与和对财政资金的全面履盖。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以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监督,将处理违法违纪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通过监督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努力构建强化财政监督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有关名词及术语解释

    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指除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外,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
    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是指从1994年开始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值税75%部分和消费税100%由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为中央级财政收入。
    3、财政经常性收入:是指政府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每个财政年度都能连续不断、稳定征缴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城市维护建设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二是中央、省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三是中央、省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4、一般预算支出:是指通过一般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其他支出等。
    5、超收收入: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取得的财政收入超过收入预算数的部分。
    6、上年结转项目:指在上一预算年度内项目未全部完工或支出计划未实施,不能在当年实现支出而需在下一年度继续安排的项目。
    7、中央“两税”返还收入:指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为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中央财政决定以1993年地方实际完成的增值税75%部分与消费税之和,扣除中央财政下划地方收入后的余额返还给地方财政。并从1994年开始,在1993年“税收返还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年度本地区上划“两税”收入增长率的1:0.3系数再计算确定当年税收返还收入增量。
    8、扩权强县试点改革: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了27个县(市)开展扩权强县试点,我市平昌县为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省政府川府发[2007]58号文件赋予扩权试点县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放、统计直接监测发布共八类56项经济管理权限,并从2007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9、转移支付: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上述资金。
    10、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通过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1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指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责任市(州)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机制。
    13、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指财政对农业保险业务的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补贴对象是投保农户。农业保险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较高,要实现农业保险业务财务平衡,保险费率会很高,靠农民自身难以承担。因此,需要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帮助农民支付保费,缓解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使保费达到保险公司和农民都能接受的水平。
    1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国务院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和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等方式,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
    1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不含代收代缴的税费)。根据国发[2006]31号、国办发[2006]100号有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16、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反映从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中按照规定比例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于土地收购储备。
    17、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反映从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中按照规定比例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