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安徽省 > 文章

关于六安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09 来自:www.lasrd.gov.cn 2008-01-23作者:本站 - 小 + 大

关于六安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7日在六安市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六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安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8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28812万元,为年预算301210万元的109.2%,增长31%。其中:地方级收入203142万元,为预算的 111.7%,增长35.8%;上划中央收入125670万元,为预算的 105.2%,增长23.9%。
 
    全市完成财政支出(预计,下同)710989万元,为全部预算(下同)的122.2%,增长34.4%。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76万元,为预算的172.8%,增长39.7%;教育支出174635万元,为预算的131.7%,增长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192万元,为预算的101.8%,增长24.3%:农林水事务支出82068万元,为预算的110.9%,增长45.6%;公共安全支出33558万元,为预算的115.8%,增长26.4%;  医疗卫生支出50908万元,为预算的 127.1%,增长107.6%,主要原因是省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增加;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2124万元,为预算的119.7%,增长 55.3%;科学技术支出2832万元,为预算的142.8%,增长52.1%;环境保护支出18325万元,为预算的104%,增长516.4%,主要原因是省追加淮河流域污染防治支出增加。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95200万元,为年预算89000万元的 107%,增长31.3%,其中:地方级收入55629万元,为预算的124%,增长38.5%;上划中央收入39571万元,为预算的89.6%,增长 20.3%。 
  
    市本级完成财政支出(预计,下同)113642万元,为全部预算 (下同)的112.5%,增长32.8%。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087万元,为预算的215.1%,增长111.3%;教育支出5683万元,为预算的111.1%,增长3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250万元,为预算的100.2%,增长105.7%,主要原因是实施民生工程配套等支出增加;农林水事务支出9014万元,为预算的121.1%,下降39.1%,主要原因是上年省一次性追加水利泵站建设资金 8680万元,本年省追加减少,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47.5%;公共安全支出11879万元,为预算的118.5%,增长46.9%;医疗卫生支出3675万元,为预算的96.6%,增长98.9%;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4420万元,为预算的104.2%,增长33.5%;科学技术支出952万元,为预算的108.8%,增长23.2%;环境保护支出4952万元,为预算的104.8%,增长765.7%,主要原因是省追加污染防治支出增加。
 
    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地方级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收18862万元、16847万元、4206万元,契税增收6134万元。地方级收入比重达到61.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法定支出水平稳步提高,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均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平衡情况待与省财政结算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但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等。对此,我们将继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征管调度,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认真落实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细化任务分解,督促任务落实。加强收入调度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收入均衡入库。进一步密切财税库协调配合,完善协税护税机制,抓好重点税收的征管,特别是加强了对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等收入的征管,查找薄弱环节,确保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市直单位非税收入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24个单位实行以统一收缴、统一账户、统一票据、统一减免程序为内容的征管改革,并在政务中心设立汇缴窗口,集中办理收费缴款业务。2007年市本级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非税收入达9.86亿元,增长5.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5.46亿元(含成本),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支持经济建设。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据统计,全年通过财政渠道向上争取各类项目159个,资金 22.68亿元,项目涉及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年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56亿元,治理土地10万亩,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积极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市财政全年累计拨付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及土地收储等资金3.49亿元;累计调度资金1.1亿元,帮助县区平整工业园区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市城投公司融资8.7亿元(含城乡公司)。大力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组织开展资产清算,帮助市直7户物资企业完成改制;市本级预算安排37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创新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区两级增加注资500万元支持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当年通过担保公司为61户中小企业办理担保融资1.48亿元。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及时兑现年度招商引资奖励和补助费用。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算管理改革力度。扩大部门预算送审范围,将市直77个部门、195个单位的2007年预算全部报送人大审查。创新预算公开方式,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首次设立部门预算文本查询室,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查询。加大全口径预算管理力度。2008年预算安排单位非税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1.1%,并将11项政府性基金、规费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将重点专项进一步细化落实到部门,明确到具体项目,减少预算执行中的二次分配;改进预算审查方式,与市人大财经工委共同组织,委托中介机构对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进行全面审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化建设,市直预算单位全部实行网上申报审核,市本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达204个,管理面达100%,支付资金8.2亿元。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领域,将行政事业单位选择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并将统一保险延伸到三个区。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34264万元,节约资金 4599万元,节约率达11.8%。其中,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金额6323万元,节约率达12.32%。实施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改革,建立了统一制度、统一缴费、统一支付项目、统一基金收支、统一基金预算、统一业务规程的管理模式。
 
    (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及时成立领导组织和协调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资金需求测算,制定目标责任书,与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状,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出台了《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筹集和管理办法》等16个配套实施办法。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办法,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严格补助对象审查,对发放对象资格确认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示、集中审定。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决算和审计,严把立项关、施工队伍关、建材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前决算审计关。强化调度和监督检查,建立了多层次调度督查制度。各级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保证了省下达我市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据统计,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市累计惠及人口686万人次,共投入资金7.9亿元,其中:中央、省安排资金6.4亿元,市县两级配套1.5亿元。
 
    (五)落实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根据省要求,制定了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四个配套改革办法,对各县区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进行了审核。全面推进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建成165个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方式,将“一卡通”发放项目由原来的12项增加到 43项,全市共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10.17亿元,同比增长77.3%。金寨县“一线实”工作机制改革得到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的充分肯定。组织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摸底调查,探索建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新机制。开展农业税垫税补助核查兑付工作,共兑付补助资金7976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积极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督促县区按政府采购规定配置办公设备,全市共拨付建设资金1736.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112万元,已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09个。
 
    (六)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规范财经秩序。结合同级审计意见整改,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力量对市直161个单位的账户管理、非税收入征管和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单位督促整改,促进部门单位依法组织收入,规范支出管理。对延伸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提出的问题,组织县区和有关部门逐项整改,进一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开展了六安城区企业税收预算级次清理工作,对市直部分企业税收预算级次上的差异作了调整和规范。组织开展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登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10.49亿元(其中净资产64.8亿元),基本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开展了国有资产统计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变动、注销制度。强化重点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基本建设资金开支范围,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和培训,对市直单位会计人员全部进行了一次国库集中支付等财务会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组织开展了全市会计知识大赛,扩大宣传,推广和普及会计知识。
 
    三、2008年预算安排
 
    (一)全市汇编预算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预期,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计划安排 396640万元,较上年实绩增长20.6%。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各县区人代会尚未召开,全市预算尚未汇编,这里报告的财政收入是市代编数。全市2008年预算待各县区人代会批准其预算后,市政府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2008年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14240万元,较上年实绩增长20%,其中:地方级收入6659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48.5%;上划中央收入47642  元,较上年预算增长7.9%。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财力预计70787.6万元;安排当年财政预算支出70722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39%,加上年结转支出5000万元,总支出7572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894万元,比2007年预算(下同)增长14%;教育支出5884万元,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29万元,增长 70%;农林水事务支出4066万元,增长33%;公共安全支出10913万元,增长40%;医疗卫生支出3630万元,增长32%;文化和体育传媒支出4508万元,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1217万元,增长45%;环境保护支出699万元,增长264%。
 
    四、2008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研究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的经济和财税政策,研究、筛选、做细项目,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扶贫项目的实施,支持“三农”发展。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整合其他资金等方式,逐步壮大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做大做强。运用贴息、奖励、担保等政策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好招商引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资金筹集和项目监管力度,支持城投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好各项市政重点工程项目,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二)狠抓收入征管,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健全税源监控机制,加强对税源变化和税收入库情况的监控。强化各相关部门征管工作责任制,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加强考核监督和奖惩。进一步加强收入调度和分析,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加大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地方小税的清理清查力度,严格查补欠税、漏税,实现应缴尽缴;加强源头控管,强化契税征管,严格土地出让、房产交易等证照管理程序,确保契税应收尽收;开展税收优惠政策清查,对到期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恢复征税。加强各类非税收入的征管,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经营所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清理清查,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拍卖、转让和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确保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依法征收,规范管理。
 
    (三)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明晰财政供给范围。增强综合财政预算意识,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落实力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纳入国库和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管理。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减少中转环节,提高支付效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信息库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公务用车、办公设施配备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办法,严格一般性支出范围和标准,推进财政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举债管理办法,规范部门单位举债行为。
 
    (四)继续关注和支持民生,推进和谐六安建设。抓好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落实配套资金、项目监管等措施,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城镇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贫病妇女儿童救助制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支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惠农政策,全面推行“一线实”工作法,加强惠农资金发放的管理和监督。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消化农村义务教育负债。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增强乡镇财政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
 
    (五)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严格会计人员资格考试制度,严把会计人员上岗关。加强部门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完善部门单位人员、资产等财务会计信息登记制度,确保财政财务管理基础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完整。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健全跟踪问效制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处置。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扩大财政监督检查范围,逐步将税收征管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纳入财政监督检查范围。规范财政管理行为,提高财政管理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人大意识,规范预算执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完成预算和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全市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