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广东省 > 文章

肇庆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1-12-08 来自:肇庆市财政局作者:San - 小 + 大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作肇庆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两个尽快”等决策部署,围绕市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科学理财、争先进位、加快发展,全年收入增幅稳居全省前列,民生、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市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8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44%,比上年增收20.89亿元,增长37.3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含省追加支出)完成126.6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4.79%,比上年增长18.69%(详见附件之表1-4)。
 
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省一次性及专项补助、调入资金和上年结余等,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133.4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专项上解等支出,全市财政总支出合计128.26亿元。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5.22亿元(其中专项结余4.72亿元,净结余0.5亿元)。
 
全市预算执行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幅居前列。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到37.36%,高于全省及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13.61及12.9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珠三角九市第一。二是增量创新高。一年增收20.89亿元,超过了“十五”时期最后一年即2005年的收入总量,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总量再进位。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突破70亿元,在全省的排位连续两年实现进位跃升至第九位。四是区域发展亮点多。经济发展中心区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新突破,其中高要市及市直城区分别突破13亿元,四会市突破11亿元,高新区、端州区突破8亿元;四个山区县增长加快,增幅均在40%以上;怀集、四会、广宁财政综合增长率进入全省前十,分别位居全省67个县(市)的第二、第六和第九位。五是财政支出保障好。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保证正常运作的基础上,较好地保障了民生发展重点支出需要。但全市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吃饭财政”的支出格局仍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县(市、区)非税收入比重偏高,可支配财力有限,财政运作仍然比较困难。
 
(二)市本级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09%,比上年增收5.91亿元,增长37.58%。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含省追加支出)完成34.3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61.92%,比上年增长9.10%。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省一次性及专项补助、县上解收入、调入资金和上年结余等,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合计42.19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专项上解等支出,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合计37.68亿元。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4.51亿元(其中专项结余4.42亿元,净结余0.09亿元)。
 
1、市直城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2010年市直城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00%,比上年增收2.88亿元,增长27.65%。一般预算支出(含省追加支出)完成25.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76.58%,比年初预算增支10.94亿元(增支的主要原因是省追加了一次性及专项补助款),比上年增长26.53%。
 
市直城区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省一次性及专项补助、县上解收入、调入资金和上年结余等,财政总收入合计32.76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含省追加支出)25.23亿元,加上专项上解、补助县等支出,市直城区财政总支出合计28.55亿元。收支相抵后,滚存结余4.21亿元(其中专项结余4.17亿元,净结余0.04亿元)。
 
与预算计划相比,市直城区财政年度超收13,159万元,主要用于补充市直社保基金、亚(残)运会安保站建设及慰问经费、安排城市公交发展专项资金、对全市优抚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实施临时价格补贴、扶贫开发“双到”市级补助、双拥模范城创建经费、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补贴等方面。
 
2、市直高新区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2010年市直高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38%,比上年增收3.03亿元,增长57.01%。一般预算支出(含省追加支出)完成9.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1.53%,比上年下降21.12%。
 
(三)为完成预算任务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收入组织,推动财政实力跨上新台阶
 
2010年,我市经济财政形势总体向好,但财政收入工作也面临着连续多年高幅增长、收入基数快速推高、增收难度明显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收入组织工作,始终把收入组织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抓紧、抓实、抓好。一是建立收入目标倒逼机制,及时将收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征收部门,以目标倒逼责任,以责任倒逼措施,以措施确保收入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加强财税库银之间的沟通联系,重点抓好工业企业、重大基建项目、房地产行业等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征管工作,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积极挖掘土地出让、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的增收潜力,严征细管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认真做好收入进度分析工作,在年初、年中、年末关键节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财税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和分析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动态信息,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凝聚合力,切实增强收入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牢牢把握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通过努力,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在1月份有所回落的情况下,迅速企稳回升,自2月份以来,始终保持30%以上的强劲增长,全年收入总量比年度预算计划高出12.5亿元,增幅比年度预算计划高出22.36个百分点,成为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增量最多、总量在全省排位最高的一年。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43亿元增加到76.80亿元,五年时间增长了276%,年均增幅达到30.32%,比“十五”期间平均增幅(13.24%)高出一倍多,也远高于“十一五”时期全省(20.11%)及珠三角九市(20.85%)的平均增幅,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市经济财政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2、服务“两个尽快”,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加大投入促发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财政分别安排1,000万元招商引资资金、700万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资金、845万元重点企业扶持资金、921万元旅游发展资金、500万元促进外贸扩大出口资金、500万元城市公交发展资金、200万元产学研合作资金、200万元促进港口物流经济发展资金、22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运用财政杠杆手段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内需促发展。各级财政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扩大内需政策,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方面,2010年国家共安排我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92个,总投资134,02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安排13,028万元,带动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9,056万元;在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方面,各级财政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7,583万元,共有162,258人次享受了补贴,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81,175万元,有效地刺激了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关注三农促发展。为了加大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通过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9个涉农政策项目,累计向农民个人发放财政补贴资金达21,482万元。此外还重点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议案和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4,423万元、投入生态公益林项目资金5,311万元,扎实推进农田基本建设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投入怀集梁村平原优质稻产业带和西江北岸特色水果产业带资金11,734万元,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争取资金促发展。各级财政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资金支持,全年共获得省财政一次性专项补助32.63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省财政预算超调资金3.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2.08亿元,这些资金广泛投入到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有效地弥补了地方自有资金不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新步伐
 
由于各种刚性增支因素增多,2010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确保正常运作及各项法定考核支出需要的基础上,坚持勤俭节约、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增长,力求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支持民生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年,全市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9大类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0.27%,增速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用于“五大民生工程”的资金达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69%。
 
——公共教育方面。重点安排财政资金15,763.3万元,支持各地教育创强工作加快推进;投入资金28,267万元,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补助政策,全市61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费义务教育;投入资金5,427万元,落实普通高校、中职(中技)及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健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助学体系,全市共有3.8万名学生获得了资助;支持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两相当”,确保了教师队伍稳定;落实职教基地、师资培训、布局调整、教育信息化和肇中新校第三期建设等专项补助政策,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促进了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公共卫生方面。市财政投入1,830万元,对市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建设给予补助、贴息,投入285万元,支持未达标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对社区卫生人员全科护士培训给予支持,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1,525万元,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九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补助,着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公共文化体育方面。市财政积极落实建设文化强市规划大纲,重点安排3,532万元,支持市图书馆加快建设;安排200万元,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250万元,用于崇禧塔景区改造及粤剧演艺中心建设;投入1,421万元,支持建设525家农家书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投入560万元,支持市体育代表团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推动我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公共交通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投入机制,加大国省道重点项目、农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力度。2010年,市财政通过上级补助、本级安排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累计拨付交通建设财政专项资金6.76亿元,支持全市297.36公里国省道、310.2公里县道、433.63公里农村公路、6座县道桥梁(共886米)和58座农村公路桥梁(共2,356.06米)建设,加快推进构建全市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生活保障方面。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低保资金3,828万元、向低收入家庭增发临时性生活补贴736万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投入2,423万元,推动德庆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投入4,600万元,兑现石油价格补贴政策,缓解油价攀升对群众及公益性行业的影响;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资金20.62亿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就业保障方面。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做好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就业以及稳定困难企业就业局势等为重点,安排1,089万元财政资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支持企业稳定就业。
 
——医疗保障方面。市财政重点投入4,791万元,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对难以负担医疗费用的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等特困人员给予救助,着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同时积极落实资金,建立补偿机制,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市实施。
 
——住房保障方面。市财政积极落实资金,投入2,160万元,支持城区411套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对农村泥砖住房改造给予补助;投入477万元,帮助1,411户受灾“全倒户”重建家园,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缓解群众住房困难。
 
——落实重点民生决策部署方面。市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累计向“城市建设年”建设项目投入8.31亿元,其中投入牌坊广场改造、绿道网等22个重点城建项目4.5亿元,为“城市建设年”各主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380万元,带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投入21,220万元,确保了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加快推进。各级财政累计落实资金10.4亿元,支持了“为民惠民十件大事”有效实施,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落实财政资金5,024万元,19宗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惠泽群众19万人。
 
4、夯实“两基”基础,科学精细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完善收入管理制度。稳步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建设,国税收入全面纳入系统运行,地税收入选择四会市开展了试点,税收征缴效率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电子管理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市级上线覆盖范围扩大,县级非税系统开展试点调研,委托银行代收款工作进一步改进,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更趋规范。
 
——健全支出管理平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开通财政直接支付业务,铺开至市本级所有符合条件的216个预算单位,政府调控资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批复用款计划60.98亿元,实际支出56.24亿元,结余在国库的资金4.74亿元,结余率达到7.77%。公务卡结算试点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面推开,公务支出“阳光消费”机制进一步确立。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电子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37.96亿元,实际采购36.58亿元,节约1.38亿元,节约率达到3.62%。财政投资评审、基建资金集中监管制度全面落实,为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城市建设年”重点工程项目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全年全市完成政府投资评审项目595个,评审金额25.3亿元,核减金额4.2亿元,核减率达到16.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继续推进,完善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项目数据库,对一批备受关注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核查和评价,增强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绩效性。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财政监督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增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覆盖市本级所有一级部门预算单位,集智能预警、动态监控、对比纠错、财务核算、综合分析于一体的财政支出监管平台初步形成。财政资金检查的密度和范围进一步加大,重点抓好了强农惠农政策及省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增强。“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推进,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治理情况实施了“回头看”,对社团和国企实施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得到了及时处理。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众多困难面前,这些成绩的取得,尤显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财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财政总量不大、收入质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基层财政运作困难等方面,财政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公共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预算草案
 
(一)2011年面临的形势及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展望2011年财政工作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世界经济可望保持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政策思路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引领下,预计将继续稳定向好,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深入实施《规划纲要》等战略措施的作用下,我市各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各项招商引资成果加快体现,特别是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和一批重点企业落户、投产或增资扩产,为新一年全市经济财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未消除,国内经济面临物价上涨压力,国家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严厉的调控措施,对我市财政收入组织将会形成压力,加上今年实施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对市县财政将会形成较为明显的政策性减收因素,预期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将会面临较大困难。在支出方面,贯彻国家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各项决策,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民生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交通、节能环保及政府性贷款还本付息等重点支出,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预期2011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面临的形势,2011年我市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手段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富民强市、建设幸福肇庆提供财政保障。
 
(二)2011年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按照积极稳妥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拟代编2011年全市财政收支计划和编制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1、全市财政收支计划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844,995万元,比去年可比口径收入完成数734,777万元(去年实际完成768,042万元,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从2011年起省与市县共享四税分享比例由原来省占40%、市县占60%,调整为各占50%),增长15%。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和省税收返还、上年结余等收入,减去各项上解款项、年终结余等,全市可安排支出为1,070,070万元。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安排1,070,07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36%。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9大类民生支出计划安排590,794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5.21%。
 
2、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2011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244,729万元,比去年可比口径完成数增收40,435万元,增长18.68%。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和省税收返还、上年结余等收入,市本级总收入为319,927万元,减去各项上解款项、年终结余等,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安排287,826万元(其中安排预备费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5 %。
 
(1)市直城区一般预算草案
 
2011年市直城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38,616万元,比去年可比口径完成数增收15,947万元,增长13%(其中,增值税收入15,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营业税收入40,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9%)。
 
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省税收返还及补助55,612万元,原体制上解收入2,767万元,端州区上解排污费收入280万元,调入资金8,000万元,上年结余42,092万元(含专项结余41,742万元,净结余350万元),总收入为247,367万元。减除上解中央、省等支出7,135万元、补助县区支出9,244万元(其中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补助端州区1,000万元)、上年结转支出41,742万元、年终安排结余500万元(其中净结余300万元),市直城区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安排188,746万元(其中安排预备费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9,720万元,增长5.43%。主要支出安排如下:
 
——科学技术支出3,960万元。其中科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300万元、产学研专项资金200万元、专利专项资金100万元、“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资金100万元、企业工程研发中心资助资金300万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市直支柱工业企业扶持资金550万元、促进企业上市扶持资金50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22,927万元。其中: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资金800万元、扶贫资金685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资金3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300万元、小型水库安全隐患排查241万元、禽畜疫苗配套经费160万元、农民种粮直补资金15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市配套100万元,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经费90万元、农业机械化发展72万元、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市补助56.25万元。
 
——教育支出20,285万元。其中安排建设教育强市资金2,000万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经费2,000万元、中职中技学生助学金2,218万元、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1,131万元、城镇免费义务教育配套288万元、肇中新校续建工程100万元、肇中新疆班经费安排346万元、肇庆学院设备购置和贴息500万元、骨干职校重点职业培训基地建设400万元、市级师资培训资金300万元、市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资金8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110万元。其中安排补充市直机关养老基金2,000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市补助700万元、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经费536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财政补助350万元、扩建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大楼资金250万元、提高市直企业部分早期退休人员养老待遇144万元、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经费补差及医疗补差208万元、市直国有破产转制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退休人员退管经费137万元、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及贴息80万元、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支出50万元、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59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13,400万元。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497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配套1,750.5万元(按我省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要求,2011年最低补助标准要由原来的不低于15元/人,提高到不低于20元/人,其中中央补助2元/人,省对欠发达地区补助9元/人,市和县各负担4.5元/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3.49万元、实施基本公共药物制度市级补助171万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改造392万元、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等额配套资金270万元、创建卫生村镇补助资金160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88万元。为加快肇庆建设文化强市步伐,2011年市级财政大幅度增加了宣传文化领域的投入,其中预算内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00万元、山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150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资金104万元、文艺精品创作和奖励资金100万元、文物维修保护征集专项资金50万元、肇庆市对外文化交流资金3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20,900万元。其中建设公安系统DNA实验室和DNA数据库补助130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4,152万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330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450万元。主要用于端州城区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以及环卫保洁、道路维修、路灯维护、园林绿化、城市监管等方面支出。
 
(2)市直高新区一般预算草案
 
2011年市直高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06,113万元,比去年可比口径完成数增收24,488万元,增长30%。市直高新区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省税收返还及上级其他补助收入2,145万元,上年结余591万元,总收入为108,849万元。减除上解上级收入9,149万元、年终安排结余620万元,市直高新区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安排99,080万元(其中安排预备费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25%。
 
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按照财政部《2011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2011年我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13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福利彩票公益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
 
按照上述所列基金范围,201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4,274.1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增加7,492.1万元(变动原因主要是201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福利彩票公益金预算收入分别比2010年预算收入增加5,000万元、1,550万元和659万元),增幅为28%;2011年支出安排34,274.1万元,收支平衡。
 
4、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201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由145个单位组成,其中一般预算拨款10.26亿元。
 
三、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对于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工作创造良好开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及年度预算计划,我们将做到“五个更加注重”、“五个着力”,全力确保完成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
 
(一)更加注重财源建设,着力壮大经济财政实力
 
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基础,要保持我市财政发展的良好态势,必须更加注重财源建设。各级财政将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培植力度,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强化财政增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全市上下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财政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抢抓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灵活运用财政杠杆手段,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增加对基础设施及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壮大财源群体、培育重点骨干财源,促进经济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更加注重惠泽民生,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主线,是公共财政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抓手。2011年,我市各级财政将按照《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统筹规划,集中财力抓好民生重点保障。要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标准,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切实保障“三农”、社保、卫生、文化、教育、科技、就业、保障性住房等事关改革发展、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支出需要,同时积极筹集资金,配合做好政府十件惠民实事,努力使公共财政更大限度地惠泽民生。
 
(三)更加注重增收节支,着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增收节支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2011年,我市财政仍将面临严峻的收支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将及早研究,科学部署,既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跟踪管理,完善服务措施,严肃征管纪律,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又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规范征管,在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在支出方面,将高度重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绩效优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从严控制和压缩会议、接待、差旅、出国考察、公车使用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更加注重科学管理,着力提高为民理财工作水平
 
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要求。2011年,各级财政将继续以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要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积极配合做好县以下政权财力保障机制、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省直管县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加强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及非税收入电子管理系统建设,着力提高收入的征缴效率和便民程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及其配套制度改革,健全支出管理平台,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更加注重队伍建设,着力增强财政工作组织保障
 
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财政将坚持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科学、民主理财能力作为一项影响长远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增强学习培训的全面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及财政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培训学习,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熟练掌握党委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精神,着力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财政工作的便民效率。
 
各位代表,2011年的预算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及年度预算任务,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抓好各项财政工作,努力为富民强市、建设幸福肇庆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附件:肇庆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表格.xls 
  •  

     

    本文出处链接:http://zwgk.gd.gov.cn/007141332/201107/t20110713_192839.html?keywords=预算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