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广东省 > 文章

关于珠海市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1-08-05 来自:珠海市财政局作者:San - 小 + 大

关于珠海市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06-27 09:26 财政局

关于珠海市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珠海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珠海市财政局局长  张 松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珠海市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委六届七次、八次会议和市人大七届五次会议有关决定决议,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较好,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收入189.6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124.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5%,增长22.8%。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0.9%;地税部门组织收入62亿元,完成预算的104.5%,增长19.3%;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31.8亿元,完成预算的115.8%,增长32.3%。②转移性收入65.1亿元。(详见附表5)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支出172.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6.4亿元,完成预算的130.7%,增长37.2%;转移性支出6.2亿元。(详见附表6)
扣除结转2011年支出12.5亿元后(其中结转省补助支出4.9亿元),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4.5亿元。
2010年,来源于我市的财税总收入393.1亿元(不含土地出让收入),其中:中央级收入224.7亿元(其中: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税”134.5亿元),占57.2%;省级收入41.9亿元(其中:上划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四税”32.6亿元),占10.6%;地市级收入12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4.5亿元,基金预算收入2亿元),占32.2%。
 
二、2010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收入131.7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完成预算的108.6%,增长19.5%。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0.4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增长12.9%;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6.3%;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2.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3%,增长27.9%。②转移性收入68.1亿元。(详见附表1)
 
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118.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9.1亿元,完成预算的154%,增长49.4%;转移性支出19.3亿元。(详见附表2)
 
(一)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99.1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教育支出9.7亿元,完成预算的109%,增长10.8%。主要是对学校投入增支。
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8%,下降36.2%。主要是2009年安排歌剧院基建支出0.9亿元。
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亿元,完成预算的103.3%,增长2.9%。主要是特定人群乘公交车优惠补贴增支。
⒋医疗卫生支出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4.3%,增长14.2%。主要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以及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支出增支。
⒌节能环保支出22.5亿元,完成预算的2751.9%,增长584.7%。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21亿元。
⒍农林水事务支出5亿元,完成预算的172.5%,增长100.4%。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资金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8亿元。
⒎住房保障支出0.4亿元,完成预算的135.8%,增长42.5%。主要是2010年兑现2008年底至2009年商品房卖旧买新财政定额补贴。
⒏科学技术支出2.6亿元,完成预算的145.3%,增长39.8%。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等项目增支。
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下降1.7%。主要是2009年安排了迎澳门回归十周年相关建设经费。
⒑交通运输支出5.8亿元,完成预算的116.6%,增长34.6%。主要是安排城轨地下交通换乘中心工程经费1.8亿元(包括超收收入预安排0.5亿元)。
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7.7%,增长12%。主要是税收征收经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支。
⒓公共安全支出14.3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增长3.6%。
⒔外交、国防支出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增长35%。主要是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随收入的增加而增支。
⒕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亿元,完成预算的212.5%,增长71.2%。主要是扶持企业发展支出、航展支出以及电厂燃油补差支出增支。
⒖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6亿元,完成预算的497.5%,增长56.2%。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增支。
⒗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4亿元,完成预算的238.4%,增长101%。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海域使用金0.7亿元。
⒘粮油物资管理事务、储备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6.1%,下降65.2%。主要是2010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调整到基金预算安排。
⒙其他支出4.4亿元,完成预算的203.6%,增长279.9%。主要是增加安排财政风险准备金支出。
汇总以上各科目,市本级一般预算安排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事业、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六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26.7亿元(剔除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2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4.1%,同比增长6.2%(市本级部分教育、社保等民生支出共2.6亿元通过转移支付给各区列支)。全市六项民生支出合计达57.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9.6%,同比增长14.2%(计算口径同上)。
 
(二)转移性支出19.3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对区转移支付支出16.3亿元。其中:市补助区支出15.8亿元,区与区之间转移支付0.5亿元。
⒉上解省支出3亿元。包括:体制性上划支出1.3亿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0.7亿元以及工商、地税等部门经费专项上解1亿元。
扣除结转2011年支出12.5亿元后(其中结转省补助支出4.9亿元),2010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0.8亿元。
 
三、2010年全市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总收入235.3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227.9亿元(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8%;转移性收入7.4亿元。(详见附表7)
全市基金预算支出208.4亿元,完成预算的95.4%。(详见附表8)
扣除结转2011年支出17.9亿元后, 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9亿元。
 
四、2010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收入179.7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174.8亿元(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2.6亿元),完成预算的107.9%;转移性收入4.9亿元。(详见附表3)
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160.8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145.8亿元,完成预算的90.8%;转移性支出15亿元。(详见附表4)
 
(一)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45.8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3.4亿元。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支出98.9亿元(其中: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19.3亿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7.8亿元,土地开发支出3.9亿元,廉租住房支出3亿元,风险准备金26.9亿元等等。
⒉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6亿元。
⒊彩票公益金支出0.5亿元。
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0.7亿元。
⒌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安排的支出0.3亿元。
⒍其他各项基金支出0.3亿元。
 
(二)转移性支出15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补助14.8亿元;
⒉彩票公益金补助0.1亿元;
⒊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及文化事业费补助0.1亿元。
扣除结转2011年支出17.9亿元后,2010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1亿元。
 
五、2010年市本级财政超收收入使用情况
2010年市本级实现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比调整预算58.6亿元超收5亿元;实现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2.6亿元,比调整预算160亿元超收12.6亿元。根据2010年度支出需求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超收收入安排如下:
 
(一)一般预算收入超收安排共49,488万元,具体项目为:①横琴新区契税收入返还22,860万元;②风险准备金12,500万元;③拱北轻轨换乘中心经费5,000万元;④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超收追加支出3,023万元;⑤珠海港控集团注册资本金2,500万元;⑥保税区收入返还2,199万元;⑦公安局基层民警绩效考核经费1,200万元;⑧垃圾发电厂技改停产延长期补贴经费206万元。
超收剩余未安排部分997万元转入一般预算年终净结余反映。
 
(二)土地出让收入超收安排共120,400万元,具体项目为:①风险准备金113,400万元;②横琴区澳门大学收地项目补助7,000万元。
超收剩余未安排部分5,235万元转入基金预算年终净结余反映。
 
六、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的重点工作
 
(一)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加强财税收入管理。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财税收入增长预测分析机制,及时解决收入组织难题,增强应对措施的预见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加强重点税源动态监控和分析,以及我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的税源管理,加大对零散税收的征管力度,严格依法征税,优化纳税服务;根据非税收入的非连续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切实将非税收入管好用好;加强户外广告经营收入征收执行力度,完善特许经营权管理制度,积极研究城市公用停车场特许经营可行性,不断开拓新财源,促进财政增收。
二是细化预算编制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减少代编预算规模;加强预算指标管理,及时向各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支出指标,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到位;落实土地出让预算的收支统筹工作,及时沟通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收支平衡。
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用款计划审批管理,明确了单位使用的专项资金和部门二次分配的专项资金用款计划审批程序,并要求各预算单位掌握资金支出的进展情况,及时使用专项资金,提高资金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开发财政支出动态监管系统,建立预算执行监管机制;加强预算支出进度监控,定期向市领导和各预算单位通报专项支出执行进度,定期向各区财政通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四是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对截止2009年12月31日未使用完毕的公务费、公务交通补贴经费指标,全部收回统筹安排。同时,在编制2011年部门预算时,要求单位对2010年预算执行可能产生的结转资金充分预计,并主动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延续项目有结转资金的,根据结转资金情况和项目年度资金需求,统筹安排财政预算;对当年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单位,适当压缩单位预算总额。
五是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改革的试点工作。对2011年部门预算专项金额超过300万元的45个项目全部进行绩效评审,并进一步扩大专家现场评审的单位范围。同时组织开展对2010年立项项目的自我评价工作。
六是增强预算信息透明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推进预算公开工作。通过财政网站公开披露我市财政预决算报告,加强财政政务信息和政策宣传力度,增进与社会和公众的交流,增强为民理财意识。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全市一般预算共安排教育支出26亿元,同比增长11.7%。贯彻落实十二年免费教育、困难家庭子女入大学、特困家庭子女免收学杂费、外来工子女免收借读费和学杂费等惠民政策。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高级中学、北师大(珠海)附属高级中学、市第一中学、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资金需求。
二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全市一般预算共安排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2亿元,确保各项文体事业项目建设要求。继续推进歌剧院、文化馆(拱北剧院)、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站和广场文化建设,落实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经费,安排专项资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全市一般预算共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亿元,同比增长14.2%。贯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政策,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和特定人群乘坐公共交通设施补贴,进一步提高我市的企业养老金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就业补贴办法。实施《珠海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促进下岗人员就业。设立劳动力资源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应对招工难题。积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就业帮扶政策。
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一般预算共安排医疗卫生支出6亿元,同比增长24.6%。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支持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二住院楼、市人民医院北区、市疾控中心异地新建项目等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要求,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
五是做好“三农”工作。2010年,全市“三农”投入31.3亿元,同比增长30.8%。落实种粮补贴和农机补贴,做好储备粮储备轮换工作,加大低产鱼塘整治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水源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大力推进绿道网建设。保证水利建设投入,大力支持水毁工程除险加固,确保市、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大力支持华侨农场危房改造,改善农场职工居住条件。
六是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鼓励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加大西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前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前山北部排污排洪主体管网工程。
 
(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市一般预算共安排科学技术支出5.7亿元,同比增长44.4%。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境内外专利申请进行资助和奖励。鼓励高校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安排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加大对技术标准战略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中介创新服务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市经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家,省级自主创新型企业13家,引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有4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1%。
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市财政全年安排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1.8亿元,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业、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安排“四位一体”融资风险准备金及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010年市财政以3,500万元“四位一体”融资风险准备金为杠杆,支持了135家企业221个项目获得银行12.2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放大效应为1︰28 。
三是保障政府投资计划顺利实施。重点支持“十大重点建设工程”,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动工和投产。按期偿还政府债务及历史工程欠款,维护政府信誉。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对全市融资平台进行摸底、清理和核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规范管理,建立地方财政的偿债机制。通过实施财政风险准备金制度,为重点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区的扶持力度,重点投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三农”、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支持横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十字门商务区和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大对斗门水源保护地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财政监督,提高信息化水平。
一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坚持政府融资资金“双签双印鉴”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做好专项资金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不定期对监督检查单位进行财务检查。开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规范财政自身行政行为。
二是严把财务监督关。加强与纪委、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对已经纳入集中核算统管单位的经费使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建立异常报账业务处理联动机制,对异常开支行为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和处理。建立报账单位通告制度,将报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形成正式文件及时进行通告,提高报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单位领导人是财务管理责任主体的意识,加强对单位报账员的财经纪律教育。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管理的重大事项、预算执行和调整情况。积极办理人大、政协提出的各项议案提案,做好沟通工作,取得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大力配合审计部门完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
四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推动和指导各区升级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开发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监管系统,向区级推广财政工资统发新系统。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成政府采购电子化监管平台二次开发,实现网络升级,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以科长讲课、专家报告会为着力点,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录相,教育干部引以为戒,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机关面貌和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改观,进一步塑造“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财政队伍形象,促进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虽然我市财政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力保障的要求比,财政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收支矛盾突出、预算执行进度偏慢、资金效益有待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有待改善、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大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下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1年我市财政收支所面临的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综观我市财政经济形势,存在如下有利和不利因素:
收入方面,国际经济复苏进程较为漫长和复杂,美国等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国际升值压力,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将对我市外贸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影响。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的房地产市场交易,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增长带来不确定的影响。2011年起,省对市的财政体制调整,省级将进一步提高共享税收的分成比例,扩大分成范围直接减少我市的财政收入。
但我们也看到,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处于缓慢的复苏进程之中;国内经济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逐渐好转。珠海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广珠城际轻轨建成通车,广珠铁路也将于2011年底全线通车,港珠澳大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高栏港经济区、高新区、横琴新区、航空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中航通飞、中船造船基地、中海油深水工程基地、玉柴发动机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内需拉动效应明显,全市经济正进入加快发展阶段。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拓宽至全市,国家级横琴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央对珠海的高度关注和特区区域政策的再次出台,进一步提升了珠海的城市形象和投资吸引力,珠海的开发热度在不断升温。2010年12月1日起,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2011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010年的22%提高到24%,这些因素将直接带动我市税收收入增长。
支出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各部门工作目标,财政仍将面临较大的支出压力。城市、产业、交通三大格局基本建设需要加快推进,全年需纳入市财政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安排的政府基建项目支出33.2亿元(其中:落实30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资金6.8亿元,落实人大政协议案提案项目建设资金1.7亿元);政府债务面临还贷高峰,全年需安排48.6亿元还债支出(其中政府贷款本息支出40.6亿元,历史工程欠款支出3.5亿,土地开发中心还借款4.5亿元);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安排启动经费0.8亿元;实施文化强市建设,全年安排0.8亿元专项经费;推进科技创新,全年安排科技研发专项资金1.9亿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增安排专项经费0.5亿元;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加大,全年安排各项补助5亿元,等等。
2011年增支因素较多,资金需求压力巨大,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支出需要划转土地收入中安排,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仍然很高,财政收支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二、2011年我市财政收支安排情况
 
2011年市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着力抓投入、上规模,着力调结构、促转变,着力保环境、优生态,着力惠民生、强保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这个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财政年度预算编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与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适应。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机制,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本地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2011年我市的财政收支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预算总收入157.2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131.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3.7亿元,增长13%;地税部门组织收入63.7亿元,增长16%;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34.3亿元,增长8%。②转移性收入25.5亿元。(详见附表5)
一般预算总支出15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8.5亿元;转移性支出7.2亿元。(详见附表6)
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1.5亿元。
基金预算总收入155.2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146.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0.4亿元),转移性收入9亿元;基金预算支出150.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2.8亿元)。全市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4.5亿元。(详见附表7、8)
 
三、2011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收入安排。
 
⒈一般预算收入。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收6亿元(下同),增长10%(详见附表1)。其中:
⑴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收1亿元,增长10%。其中:增值税9.9亿元(含免抵调增增值税1.8亿元),增长10%;企业所得税1.3亿元,增长10%。
⑵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收2.7亿元,增长10%。其中:营业税11亿元,增长10%;企业所得税4.2亿元,增长8%;个人所得税2.3亿元,增长6%。
⑶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收2.2亿元,增长10%。其中:
①契税收入8.5亿元,下降20.9%。主要是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土地、房屋交易前景不明朗,将影响契税收入的增长。
②专项收入0.3亿元,下降0.6%。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减少。
③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6亿元,增长42.1%。主要是污水处理费新纳入预算管理。
④罚没收入2.1亿元,增长15.7%。主要是执法部门一次性收入增收。
⑤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5亿元(其中:国资委上缴收益2.6亿元,免税集团上缴利润0.9亿元),增长5.2%。主要是国企收益保持稳定增长。
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2亿元,增长10.6%。主要是财政专户收入按规定新纳入预算管理。
⑦其他收入3.3亿元,增长214.6%。主要是财政专户收入按规定新纳入预算管理。
 
⒉转移性收入。
2011年市本级转移性收入22.4亿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3.9亿元(含税收返还补助9.6亿元),下级上解收入7.7亿元,上年净结余0.8亿元。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收入88.2亿元。
 
(二)支出安排。
 
⒈一般预算支出。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9.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支2.9亿元(下同),增长4.3%(详见附表2)。其中:
⑴教育支出9.7亿元,同比增支1.1亿元,增长13.2%。其中:基本支出5.7亿元,专项支出4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十二年免费教育经费5,500万元(另安排补助区支出5,850万元),教育费附加经费6,810万元(另安排补助区支出10,215万元),普通教育支出4,484万元,职业教育支出7,225万元,外来工子女免收借读费补助1,000万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学杂费500万元,支援揭阳中职教育经费支出500万元,推进教育现代化经费500万元等。
⑵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亿元,同比增支2,492万元,增长22.6%。其中:基本支出0.4亿元,专项支出0.9亿元。专项支出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体育专项1,678万元,文物保护经费1,200万元,图书馆经费800万元,文物征集经费785万元,优秀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经费600万元,公共文化产品采购经费525万元,博物馆经费430万元,古元美术馆经费350万元等。
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亿元,同比增支9,940万元,增长17.6%。其中:基本支出4.8亿元,专项支出1.9亿元。专项支出包括:社会福利支出6,920万元(其中老年人和学生等特定人群乘车优惠补贴5,400万元,陆岛交通客船票价下调补贴1,00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5,608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2,023万元,民政管理事务1,115万元,农保基础养老金1,000万元,就业补助829万元,退役安置经费715万元,残疾人事业费184万元等。
⑷医疗卫生支出4.1亿元,同比增支9,035万元,增长28.5%。其中:基本支出2.1亿元,专项支出2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经费7,700万元,血站和疾控中心经营服务性成本支出2,4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900万元,未成年人医疗保险1,300万元,在职及离退休人员体检经费1,150万元,医疗保健经费900万元,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750万元,医院扩建核补经费300万元,特殊病人救治经费280万元等。
⑸节能环保支出2亿元,同比增支1.1亿元,增长122.8%,主要是污水处理费按规定新纳入国库管理。其中:基本支出0.3亿元,专项支出1.7亿元。专项支出包括:污水处理费支出11,500万元,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专项资金2,040万元,排污费支出1,600万元,开展减排工作专项资金1,000万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300万元等。
⑹农林水事务支出2.9亿元,同比增支1,623万元,增长5.9%。其中:基本支出0.6亿元,专项支出2.3亿元。专项支出包括:水利支出10,778万元,扶贫专项资金4,662万元,固本强基专项经费1,000万元,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林业支出723万元,动植物防疫监督检验中心支出545万元,渔政总队支出420万元,农业水利应急专项资金4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3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205万元,香洲渔港功能调整经费200万元等。
⑺住房保障支出0.3亿元,同比减支1,182万元,下降26.4%。主要是商品房卖旧买新财政定额补贴政策于2010年到期。全部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购房补贴支出(不包含廉租房建设支出)。
⑻科学技术支出2.7亿元,同比增支7,629万元,增长39.6%。其中:基本支出0.3亿元,专项支出2.4亿元。专项支出包括:科技研究开发专项19,300万元,科技金融结合平台融资风险准备及贴息专项资金3,000万元,年度科学技术奖励500万元等。
⑼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亿元,同比减支3,483万元,下降9.4%。主要是2010年安排基建支出0.6亿元,而2011年未安排。其中:基本支出1.5亿元,专项支出1.9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公用照明电费6,500万元,城管经费3,000万元,垃圾处理费支出2,200万元,主城区雨水污水管网泵站养护经费1,500万元,保税区市政设施道路维护维修经费1,079万元,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核补经费915万元,垃圾发电厂核补经费650万元,医疗垃圾运输及处理费500万元等。
⑽交通运输支出5.3亿元,同比增支2,365万元,增长4.7%。其中:基本支出0.7亿元,专项支出4.6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广珠轻轨拱北换乘中心建设经费30,000万元,公路养护经费6,107万元,机场公司新开航线航班补贴3,000万元,公交集团更换车辆提前折旧补贴2,500万元,天然气公交车购置差价补贴1,800万元,客船、公交企业油价补贴1,000万元等。
⑾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2亿元,同比减支2,467万元,下降2.4%。其中:基本支出3.8亿元,专项支出6.4亿元。专项支出包括:按国家和省规定计提国税、地税、契税等税费征收经费25,940万元,保税区管委会运作经费4,684万元,口岸联检楼水电费及物业管理等费用4,290万元,内联活动经费3,000万元,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2,000万元,各单位上缴总工会费支出1,300万元,招商经费1,200万元,公有住房出租维修和资产处置成本1,000万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1,000万元,经贸洽谈经费600万元等。
⑿公共安全支出14亿元,同比减支2,782万元,下降1.9%。其中:基本支出10.2亿元,专项支出3.8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公检法各项专项经费32,487万元,武警专项经费2,564万元,司法、劳教专项经费2,044万元等。
⒀国防、外交支出0.7亿元,同比减支1,671万元,下降19.5%。主要是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因收入减收而减支。其中:基本支出0.4亿元,专项支出0.3亿元。主要是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2,200万元等。
⒁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亿元,同比减支6,990万元,下降24.6%。主要是2011年为非航展年,航展经费未安排。其中:基本支出0.2亿元,专项支出1.9亿元。专项支出包括:国企发展支出5,000万元,航空城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保税区专项支出6,800万元等。
⒂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0.7亿元,同比减支129万元,下降1.9%。其中:基本支出201万元,专项支出6,515万元。专项支出包括: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625万元,农贸市场改造专项资金500万元,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专项150万元等。
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0.02亿元,同比减支175万元,下降46.7%。主要是外管局外汇管理支出。
⒄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0.6亿元,同比减支397万元,下降6.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支出随收入的减少而减支。其中:基本支出4,856万元,专项支出1,216万元。专项支出包括:国土资源事务支出474万元,气象事务支出717万元。
⒅粮油物资管理、储备等事务支出0.2亿元,同比增支211万元,增长12%。其中:基本支出352万元,专项支出1,622万元。专项支出全部为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
⒆国债还本付息及其他支出1.6亿元,同比减支1.7亿元,下降51.6%。主要是风险准备金计提额减少。专项支出包括:风险准备金2,500万元,产业转移专项资金5,030万元,接待费1,600万元,保税区支出1,508万元,春节慰问费和其他支出3,50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629万元等。
⒇预备费1亿元。
 
⒉转移性支出。
2011年市本级转移性支出18.3亿元,其中: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13.7亿元,上缴省支出3.7亿元,省提前告知对区转移支付支出0.9亿元。
 
⑴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13.7亿元。
 
①香洲区5.8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34,067万元,下放中小学等专项补助6,656万元,专项补助支出6,000万元,南屏科技园国地税收入返还4,744万元,下放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支出4,150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1,580万元,南屏科技园经费补助基数174万元。
②斗门区2.3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11,768万元,教师绩效工资专项补助4,000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3,3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补助1,020万元,格力斗门分公司既得利益补助900万元,村干部补助经费500万元,体制性补助470万元,乡镇卫生院经费补助420万元,工业园经费补助273万元。
③金湾区1.6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9,363万元,航空产业园发展专项补助5,000万元,体制性补助592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45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补助117万元。
④万山区0.5亿元,其中:体制性补助1,912万元,国税属地征收转移支付1,828万元,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360万元,国税既得利益增长补助300万元,人工鱼礁补助经费200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181万元。
⑤横琴区0.9亿元,其中:契税收入返还7,000万元,体制性补助1,459万元,国税属地征收既得利益转移支付515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20万元。
⑥高新区0.4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3,599万元,下放中小学等专项补助132万元。
⑦高栏港区0.3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404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500万元,免征农业税补助165万元,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18万元。
⑧其他待分配专项补助1.9亿元,其中:教育费附加补助10,21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2,000万元,米袋子工程补助1,000万元,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经费740万元,村(居)委会计生指导员工资补贴630万元,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590万元,海堤水闸养护经费补助510万元,基层财政部门业务建设费500万元,军烈属、复员军人生活补助500万元 ,社区建设补助400万元。
 
⑵上缴省支出3.7亿元。
包括: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9,000万元;税收净上划支出13,322万元;工商、地税等省管单位经费以及人防易地建设费、车辆牌证四费等专项上解支出14,240万元。
 
⑶省提前告知对区转移支付支出0.9亿元。
包括:教育转移支付2,17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4,235万元,农林水事务转移支付1,415万元等。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87.8亿元。
收支相抵,一般预算净结余0.4亿元。
 
四、2011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收入安排。
 
⒈基金预算收入。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92.5亿元(详见附表3)。具体收入项目为: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8亿元,同比减收84.6亿元。
⑵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0.1亿元。
⑶车辆通行费收入3.3亿元,为新增纳入基金管理项目。
⑷彩票公益金收入0.5亿元,同比减收0.2亿元。其中: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0.3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0.2亿元。
⑸政府住房基金收入0.2亿元。
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0.2亿元。
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0.1亿元。
⑻其他各项基金收入0.1亿元。
 
⒉转移性收入
2011年基金转移性收入1亿元,全部为上年净结余。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收入93.5亿元。
 
(二)支出安排。
 
⒈基金预算支出。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91.3亿元(详见附表4)。具体支出项目为: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86.7亿元。
安排的具体项目如下:①城市建设支出(政府投资计划所列支出)702,400万元(包括基建项目支出27.84亿元,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38.9亿元,偿还历史工程欠款支出3.5亿元);②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9,000万元;③土地开发支出8,200万元;④土地出让业务支出6,200万元;⑤廉租住房支出5,000万元;⑥土地开发中心还借款45,000万元;⑦预备费31,100万元;⑧一般预算划转项目20,400万元(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6,600万元,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5,800万元,实施产业转移专项资金5,000万元,林业生态建设经费3,000万元)。
⑵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1亿元。
⑶车辆通行费支出3.3亿元。
⑷彩票公益金支出0.5亿元。
⑸政府住房基金支出0.2亿元。
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0.2亿元。
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0.1亿元。
⑻其他各项基金支出0.2亿元。
 
⒉转移性支出。
2011年基金转移性支出1.2亿元,全部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补助支出,主要是从一般预算划转补助给各区的项目,具体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6,000万元,斗门区水源保护地专项扶持资金3,800万元,西部地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1,100万元,低产鱼塘专项整治补贴经费1,000万元,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经费20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经费200万元。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92.5亿元。
收支相抵,基金预算净结余1亿元。
 
第三部分  努力增收节支   细化财政监管
 确保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培植财源,实现财政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经济发展,夯实财源基础。
一方面,按照市委六届九次会议提出的目标和思路,发挥财政职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做好交通建设、产业建设、城镇化建设、城市软实力建设、民生建设等五方面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东西互动、区域协同、和谐共享”五大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落实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研投入,落实现代服务业等各项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海洋工程、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安排科技金融结合融资平台风险准备和贴息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壮大我市经济总量。
 
(二)大力组织收入,规范收入征管。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对市财政体制的调整政策,加强对各区财政部门的指导,做好收入测算,确保各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地税、国资、国土、人行国库等收入征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对重点税源、重大社会经济政策的测算分析。三是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通知规定,抓好税收收入的征管,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四是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确保国有资本收益、收费、罚没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不断完善特许经营权管理制度,开拓国有资源收益的新财源。
 
二、科学安排支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严控一般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思想,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一是继续压缩公务费和公务交通补贴支出,将公务费和公务交通补贴供给标准维持在2009年分别压缩10%和50%后的水平。二是压缩水电费支出,在2010年的基础上压缩10%,促进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严格控制接待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四费”支出,要求2011年各单位“四费”支出不得超过2010年水平。四是严格控制出国(境)支出,对未列入外事部门批准的出国任务计划一律不安排资金预算。五是对2009年结转尚未使用的项目资金,财政全部收回,统筹安排。六是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继续严格控制各部门的办公设施建设、维修改造以及公务车辆更新等大型购建支出。七是按照省的规定,对行政运行成本开支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指标体系,并对各区、功能区进行考核。
 
(二)加大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生活。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目标,使全市经济走上包容性增长道路。
一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要把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作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切实落实财政扶持就业的各项资金,对下岗职工、城乡适龄青年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实施大学生就业提升计划,鼓励城乡居民创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继续保障“三农”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财税政策,及时拨付粮食、良种、农机购置和家电下乡等各项补助资金;落实农田水利、防汛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好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园区发展等专项资金,落实新农村建设资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继续完善社保体系。完善养老保险政策、老年人福利制度;大力推进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继续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定人群乘坐公交车实施优惠补贴。
四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在完善“小病治疗免费、中病进入保险、大病统筹救助”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从财政资金上保障我市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领域的医疗体制改革,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五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继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落实好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资金。
六是促进教育文化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落实十二年免费教育、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补助政策,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落实大学园区补助资金,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落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满足人发群众文化需求。
七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从财政资金上加大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切实保障支援新疆、西藏、四川以及揭阳等地的扶持资金的落实,并按省的要求及时拨付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落实议案提案,解决热点问题。
 
统筹安排预算资金,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尤其要保证我市在建重点工程等涉及民生的项目,以及前山河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规范和建设等人大议案及政协提案的重点支出,确保相关方案在政府承诺的办理时限内结案。
 
三、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
 
一是研究筹备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针对现行市对区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事权、财权划分不清,税收归属与产业布局相脱离,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存在问题,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界定市、区两级政府财权和事权,建立新的激励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激励先进、激发活力,合理划分市、区财政收入,达到市、区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充分调动各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提供体制和财力保障。
二是继续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采取由行业专家公开评审和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起评点以上的项目进行绩效申报考评,并将评审结果和预算安排相结合,事前评审和事中实施、事后问效相结合,推动我市绩效管理改革走向深入,形成用财理财的良性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改革。在我市财政支出进度动态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上级财政部门关于启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改革的要求,建立起财政预算、执行和银行资金往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国库集中支付的系统建设,形成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的有效机制。
四是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改革。2011年,我市将把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由政府集中采购,向社会购买相关服务项目。
 
四、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
完善基础数据管理。重点加强预算单位人员、资产负债、支出标准、财政供养人员,以及财源财力、财政收支、非税收入等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
基本支出严格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对人员工资津贴支出和公务费、水电费、车辆经费、公务交通补贴等日常公用支出,实行统一的支出标准,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项目库建设。从编制2011年部门预算开始,要求预算单位设立专项支出项目库,做好入库项目的论证、遴选排序工作,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对跨年度项目根据项目进度分年安排。
 
(二)大力推进基层财政建设。
一方面,加强对区、镇财政的指导和管理,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另一方面,推进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建设,按照简化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流程,规范财政内部管理,并建立完善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三)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紧紧围绕财政管理改革,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以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和推广应用支撑平台为重点,以网络、安全及运行维护体系建设为保障,逐步建成财政内部及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
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法》等财政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二是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监督检查,堵塞管理漏洞,形成专项资金申请、使用、绩效评价、检查监督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机制。
三是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调整等重大事项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继续完善人大实时在线监督系统建设;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整改,督促各预算单位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纪问题。
四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财政政务信息,增强预算透明度,加快民主理财步伐,推动财政阳光化管理。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后,我市经济发展的“加速”之年,完成2011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统筹兼顾,严格管理,确保圆满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谢谢各位!
 
附表:
 
 
 
本文出处链接:http://www.zhcz.gov.cn/STPublish/viewex/ViewRecord.jsp?id=2904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