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局长 王耘农
——2006年7月25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5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2005年,我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大市级部门预算、重点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审计重点主要是: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市发展改革委预算内统筹基建资金管理分配情况;市教委、市林业局等7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渝中、渝北、铜梁等6个区县财政决算情况;扶贫、医疗卫生、住房公积金等7个专项情况;渝邻高速公路、长生桥垃圾处理场、27个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子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情况;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情况和市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等3户市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以真实合法审计为基础,以效益审计为方向;坚持依法审计,严格程序;坚持严谨细致,注重质量,力求结果公正。
一、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200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依法理财,挖掘增收潜力,夯实财力基础,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扶贫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强化,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95亿元,同口径增长31%;全市财政支出625亿元,同口径增长29%。
2005年市级收入年初预算172亿元,实际完成20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20%,同口径增长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基金预算收入94亿元;市级支出年初预算158亿元,实际完成24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56%,同口径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6亿元,基金预算支出70亿元。从总体上看,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市级预算执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具体组织预算执行的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发展改革委,发现的主要问题:
1.市财政局编制2005年市级年初预算不够细化,对部分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教育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9470万元,只明确了资金使用方向,未落实到具体项目;604万元专项经费未明确资金使用方向;3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改变了用途,安排用于15户企业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贴息。
2.市地税局对房地产企业及其受托代征施工方税收监管不严。抽查25户纳税单位发现,有6户少缴税收342万元,另有6户房地产企业少代征施工方税收1134万元,还有2户缓税到期,未及时缴税1164万元。
3.市发展改革委对项目审批不严,重复安排重庆农牧科技大楼项目资金220万元。对建设项目监管不力,重庆市胸科医院改造升级工程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准、突破建设规模,工程超概严重,工期超时1年;迎龙湖供水工程增加投资15356万元,超概74.5%。委机关行政经费挤占项目前期费用139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市教委、市林业局等7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不规范。市教委预算不够细化,2005年初经费预算25656万元,未明确资金使用单位,委机关决算编制不规范,将人员经费964万元列入公用经费;市招生办2004年无预算列支对下级单位的补助359万元。市水利局预算安排较粗放,安排水利设计院水资源规划费169万元,实际支出仅35万元。
2.市卫生局、市教委、市林业局3个部门和下属单位7143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市卫生局下属单位5424万元收费,未及时上缴市财政;市教委及下属单位收取的考试费、培训费等1520万元未缴财政。
3.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信息产业局4个部门及下属单位挤占挪用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855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费、发放奖金及津补贴等。
4.市统计局、市卫生局、市教委3个部门乱收费、乱摊派511万元。市统计学会受托发行《中流砥柱》画册,向重点工业企业和区县(自治县、市)收取认刊费289万元。市卫生局下属单位无证或超标准收取审验费、考试费等128万元。
5.违反规定私存私放公款1026万元。市林业局2000—2005年将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539万元,存放账外。市水利局部分下属单位采取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的手法,存放账外资金487万元,用于发放职工补贴、奖励等。
6.财政资金1220万元未发挥预期效益。市林业局因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造成森林植被费等专项资金550万元被闲置;中央及市财政投入昆虫博览园的建设资金670万元,因投资运作失误未能发挥预期效益。
(三)区县财政决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渝中、渝北、铜梁等6个区县财政决算和库区13个区县(自治县)污水处理费征缴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截留、滞留市级财政收入8966万元。渝北、北碚、渝中、铜梁4个区县滞留应缴市级的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非税收入7050万元,如渝北区除龙溪街道外,其余征收的配套费一直未按规定上缴市财政,2005年末尚结余2876万元。库区13个区县(自治县)滞留应缴市级的污水处理费1838万元。
2.财政收入不真实,少反映61581万元。出于不垫高收入基数等原因,北碚、铜梁、渝北、渝中、巫溪、南川6个区县部分土地出让金、国资收益等未纳入预算管理,少反映区县财政收入59346万元。北碚区设立“过渡户”滞留税款1365万元、违规退库870万元。
3.渝中、北碚、渝北3个区为吸引或稳住“税源”大户,安排相关企业奖励,变相返税11325万元。渝中区2003—2005年用8147万元财政资金奖励相关企业,其中直接用现金奖励企业和金融监管机构领导人员2192万元。
4.铜梁县有6个财力匮乏、税收增长缓慢的乡镇,为了完成税收任务,以奖励纳税人方式从县外“引税”205万元,造成财政收入失真,同时,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
5.巫溪、南川、铜梁、渝北4个区县(市)挤占挪用或滞留水利、国债、农业税灾欠减免、电力附加返还、社会福利费等资金587万元。
(四)专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审计市级和18个贫困区县(自治县)2003—2004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6个区县(自治县)挤占挪用扶贫资金1533万元,酉阳县将扶贫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00万元、县庆活动120万元;少数项目实施单位虚报套取扶贫资金141万元,其中市水产集团虚报套取扶贫资金76万元,总经理涉嫌贪污35万元,已移送市检察院并被起诉;11个区县(自治县)滞留扶贫资金799万元;18个区县(自治县)普遍存在擅自改变扶贫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等问题,涉及资金5914万元。
2.审计调查2005年度市级农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43643万元市级农业发展资金,涉及到11个部门、近600个项目,遍及40个区县。二是部分资金投向不合理,非生产性支出4542万元,占资金计划的10.41%,其中安排用于办公楼建设资金850万元。三是项目下达不及时,75%的项目资金在下半年安排,四季度拨付的资金额达13000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3246万元,影响财政资金效益的及时发挥。四是多头安排,导致项目单位超额享受贴息资金479万元。2005年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4个部门共安排江津四面山花椒开发公司财政贴息资金540万元,比该公司实际贷款利息支出123万元多416万元。五是部分单位行政经费挤占项目资金693万元。此外,还存在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虚报培训人数、天数,多获取补助资金63万元;农机主管部门确定的少数农机产品最高限价偏高,导致财政多付补贴、农民多付购机款,个别农机销售商甚至利用主管部门监管不严,虚报冒领农机补贴等问题。
3.审计全市医疗卫生系统2005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医院多收医疗服务费、医用耗材费、药品费等2415万元。二是4家医院以科研费、赞助费、让利费名义收取药品、耗材供应商折扣511万元。三是部分医院违规提取检查费、手术费、介绍病人奖励费735万元。四是4家医院购置的772万元医疗设备利用率低,有的闲置长达3年。五是医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药价虚高。如某规格乳酸司帕沙星片,出厂价6.51元/盒,经一、二级代理商两次加价后卖给医院43.8元/盒,加价5.7倍。
4.审计2003—2005年度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住房公积金归集不规范。荣昌等7个区县14个行业违规自行归集、提取公积金9959万元;南川等3个区县(市)17个单位滞留或挤占挪用代扣的公积金309万元;秀山等6个区县(自治县)因受财力限制,财政预算未安排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住房公积金8508万元。二是奉节等8个区县提取住房公积金证明材料审核不严,违规提取公积金768万元。三是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19个区县(自治县)违规发放公积金贷款19120万元,其中:黔江等4个区县违反住房公积金不得向单位贷款的规定,向单位发放贷款8143万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璧山等15个区县超限额、超年限、超范围违规发放个人公积金贷款10977万元。此外,还存在不同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差距过大、缴存覆盖面窄、征缴率低等问题。
5.审计市级和11个区县2004年度失业保险金征缴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失业保险金征收扩面难,欠缴严重。当年全市申报并缴纳失业保险金的单位数,仅占应申报单位数的50.8%、累计欠缴24390万元。二是61个市级部门所属293个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已安排拨付资金的情况下,仍未参保,欠缴保费516万元。三是失业人员职业培训效果不佳,11个区县安排培训费595万元,培训23611人,其中重新就业并停发失业保险金的只有1033人,占4.3%。
6.审计调查主城区外31个区县(自治县、市)2004年度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永川等区县(市)自定政策减免配套费1171万元,未严格执行标准少征配套费161万元,违规批准缓缴配套费1160万元;江津市直接返还开发商配套费1315万元;大足等区县2107万元配套费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梁平等区县安排的配套费651万元未专款专用。
7.审计主城9区国土部门2003—2004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区国土部门滞留、坐支、虚报收入39429万元。江北、渝北等区滞留土地收益金、外商投资场地使用费等收入22766万元;巴南区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将土地出让金4589万元直接返还用地单位;沙坪坝区为完成区财政下达的收入任务,预缴未收取的土地收益金等5842万元,虚增财政收入。二是江北、九龙坡、北碚3个区政府违反国土体制上划期间不准处置资产的规定,擅自划转、处置资产1156万元。
(五)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渝邻高速公路、长生桥垃圾处理场、27个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子项目、库区24个地灾防治项目竣工决算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有误,造成多计工程价款8639万元。如机场路面整治工程项目多计工程价款805万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项目多计工程价款750万元。
2.计划外工程和项目无关费用挤占项目成本7193万元。如渝邻高速公路项目概算外购置房屋1368万元;地灾项目概算外增加投资1292万元,其中万州区2个项目因结合滨江路建设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超概算957万元。
3.多计征地拆迁费用4550万元。如长生桥垃圾处理场项目,多计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1853万元;地灾项目扩大支出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多列征地费用1335万元。
4.违规占用资金等不规范问题1328万元。如峰会项目渝北区汉渝路改造工程资金100万元,用于区交通局“一小时渝北工程”金开大道延伸段改造。
5.个别项目单项工程未达到设计能力,造成项目运行效果、效益不佳。如长生桥垃圾处理场项目,因渗滤液处理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造成大量渗滤液需外运处理,试运行2年中发生外运处理费3997万元,增大垃圾处理成本。
(六)市级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清查全市333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至2001年末的亏损,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增大亏损12613万元。二是部分区县虚假粮食购销骗取财政补贴。如潼南县1999年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新入库粮食纳入陈化粮鉴定后销售,形成价差亏损341万元。三是财务管理薄弱,潼南、合川等区县(市)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私设账外账、私分公款等问题,审计后向市检察院、市纪委和市粮食局移送涉嫌违法违纪案件9件,涉嫌人员21人,涉及金额1193万元。此外,还存在区县粮食结算中心占用粮食企业的补贴,有关单位欠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补贴5053万元等问题。
2.审计市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市燃气(集团)公司,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市化医控股(集团)公司2004年前,违规向3户民营企业投资和出借资金12421万元,截至审计时,到期本金及收益3086万元仍未收回。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出让南岸区茶园新区土地,欠缴市财政土地增值收益19700万元;为渝海公司滨江路辅助工程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1.5亿元,因渝海公司亏损,该笔借款存在风险。市燃气(集团)公司未及时上缴市财政天然气城市附加费1122万元。
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市审计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进行了处理。对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已作出审计决定予以处理处罚;对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对涉及宏观层面的普遍性、政策性问题,已提出审计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揭示的问题,有关领导及时作出重要批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王鸿举市长于6月29日主持召开第76次常务会议,听取审计工作汇报,要求各位副市长分头把关,切实抓好整改工作,并将审计揭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诚恳接受人大的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县和单位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有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就开始进行整改,一方面按照有关法规和审计决定,及时上缴资金,调整账目。经初步统计,审计决定应上缴财政资金5.4亿元,已上缴3.2亿元,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欠缴的土地增值收益19700万元,区县截留、滞留的市级财政收入已经全部上缴;应调账资金11.2亿元,已调账2.4亿元。另一方面从完善制度机制方面着手,积极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促进工作规范。目前,市信息产业局、市水利局、市招生办对查出问题已整改完毕,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着手研究整改措施;市地税局已追缴税收2073万元;市教委、市卫生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和其他区县,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也正在积极整改中;市粮食局认真查处审计移送的案件,严肃处理下属粮站违纪人员,先后给予2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留党察看处分,免职或撤销职务2人,批评和责令检查8人,通报批评6个单位,督促追缴非法所得24万元。
二、加强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一)市政府将责成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市地税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建安行业税收征管力度,有效监控税源,防止税收流失;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规范预算内统筹基建资金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监管,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市政府将责成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严格执行财政政策,维护财税秩序;严禁截留市级财政收入,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纠正变相返税行为,杜绝“引税”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确保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完整。
(三)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科学编制项目概预算,强化建设、施工、监理各方面责任,严格项目成本和建设资金管理。同时认真落实《重庆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加大政府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四)市政府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责成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医院监管,杜绝医药乱收费和商业贿赂行为;完善药品定价和集中采购制度机制,整治药价虚高;整合医疗资源,实行重大检查项目的互认共享制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五)市政府将尽快制定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有关法规,进一步规范配套费的征管行为;同时责成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清理废止与市级规定相冲突的政策文件,统一行政行为。
(六)市政府将责成有关部门切实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针对各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制度,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和跟踪问效机制,做到权责对等,促进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审计工作的职责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及效益进行监督,目的是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2005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市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并严格按《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