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2006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日期:09-05 作者:本站- 小 + 大


 
市审计局局长  王耘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重庆市市级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06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大了市级部门预算、区县财政决算、重点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审计重点是: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发展改革委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分配管理情况;市外经贸委、市建委、市市政委等12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九龙坡、铜梁、綦江等7个区县财政决算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库区产业发展资金、抗旱救灾资金、医疗保险资金等7个专项情况;万梁高速公路、国际会展中心、三峡博物馆等11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
一是坚持依法理财,圆满完成人大批准的预算。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529.5亿元,为预算的121.9%,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市本级收入297.1亿元,为预算的132.8%,比上年增长35.6%;财政支出8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市本级支出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
二是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促进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2006年,市级财政“三农”支出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为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三补贴”等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解决农村“上学难”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育支出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为全面清偿“普九”欠债、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快大学城建设等提供了财力保障;科技、文体、卫生、生态环保等支出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保证了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
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6年,市财政净补助区县3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财力分配向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及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倾斜,其中补助三峡库区19个区县160亿元,占补助区县总额的52.6%,比上年增长58%。
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建设步伐。2006年,市财政局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调动区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积极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现新旧科目体系的衔接和转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集中支付的一级预算单位由79个增加到150个,为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
有关区县政府和市级部门在做好2006年度市级预算执行的同时,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要求,认真整改去年审计发现的问题,上缴财政资金5.31亿元,归垫及拨付资金8.48亿元,节约建设资金2.17亿元,13人受到行政处分,1人受到法律制裁。有关整改情况,已于2006年11月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一、市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一)审计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市财政局切实履行预算管理职责,不断夯实财力基础,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市级预算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1.年初预算47.5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等有二次资金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因项目库建立不完善、项目不落实等原因,年初预算中生产建设性资金38.8亿元未批复到项目或单位;市建委、市市政委、市交委、市园林局等4个部门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未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管理,有的支出预算下半年才批复到具体单位。
2.预算资金4912万元安排不合理、不及时。由于预算审查不严,市财政在市交委质监站自身收入能满足支出需要的情况下仍安排预算经费1000万元,并超标准批准市交委、市建委系统住房公积金预算519万元。此外,由于年终才下达环保专项资金2440万元和体育系统维修费450万元,造成上述资金不能及时使用。
3.区县专项资金3470万元未严格按照预算级次拨付。市财政将应拨付区县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经费3470万元通过市级主管部门转拨,增加了资金拨付中间环节,不利于区县政府的监管。
4.政府外债项目管理薄弱。计划2006年完成的城市环境项目,到2006年底实际用款为9853万美元,占贷款额度的49%;部分外债使用单位欠债严重,市财政垫资偿还外债折合人民币约1.33亿元。
(二)审计市发展改革委2006年度财政性建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市发展改革委全年组织分配财政性建设资金42亿元,重点投向市政环保、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资金分配总体合理,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1.投资项目审查不严,造成1047万元财政资金闲置。市发展改革委对万州特色花卉生产基地等3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1202万元,因项目不具备建设条件,仅使用154万元,其余1047万元闲置在区县财政和有关单位。
2.项目资金监管不力,630万元项目资金挪作他用。市发展改革委对转拨中央项目资金的市农经投资开发公司监管不力,造成该公司挪用项目资金630万元。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投资体制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够完善的影响,也有项目储备不够、预算审查不严、监管力度不够的原因,导致部分财政资金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影响资金的有效使用。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整改中。
二、市级部门预算审计情况
审计市外经贸委、市交委、市市政委、市人口计生委、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监狱局、市劳教局、市农机局12个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各部门认真按照市政府有关要求,不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2006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市外经贸委等5个部门及下属单位未及时安排使用专项资金16791万元。如市外经贸委未及时安排使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等8396万元;市交委下属市公路局未及时安排使用危桥改造专项资金1357万元;市市政委未及时安排使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结余2604万元。
(二)市劳动保障局等7个部门及下属单位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涉及资金3286万元。一是下属单位坐支行政事业性收费1722万元,用于行政开支和发放职工福利等。如市劳动保障局下属单位坐支劳动能力鉴定费等640万元;市农机局下属市鉴定站坐支农机产品测试检验费369万元。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等1564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如市民政局机关及下属单位未上缴捐赠款及婚证款349万元;市建委及下属单位未上缴考核评审费等267万元;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及下属单位未上缴GMP认证费等375万元。
(三)市人口计生委等7个部门及下属单位乱收费、乱摊派2673万元。市人口计生委下属单位在财政已安排相应经费的情况下,向区县人口计生委收取杂志和宣传资料费822万元;市外经贸委机关及下属单位向企业收取办件加急费、加班费84万元;市劳动保障局无依据收取下属单位管理费795万元;市市政委下属市环卫局、市政设施局无依据收取道路清洗费等312万元。
(四)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市人口计生委等6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套取财政性资金2101万元。二是市交委等7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少反映收入5712万元。三是市市政委下属单位将已完工专项工程结余资金2411万元,未经批准转作单位收入。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管理意识不强,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特别是对下属单位疏于监管,导致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个别部门、单位甚至通过乱收费、乱摊派、坐支财政收入等方式,谋取小团体利益。审计结束后,有关部门针对审计揭示的问题,积极整改,部分问题已整改完毕。
三、区县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审计九龙坡、铜梁、綦江、丰都、彭水、云阳、经开区等7个区县财政决算情况。总的看,各区县政府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管理,财政决算基本反映了年度财政收支状况。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经开区、彭水等6个区县征收、减免财政收入不规范,涉及资金97585万元。一是经开区等6个区县应收未收土地出让金等各种土地规费90796万元。二是九龙坡等2个区县税收征管不严,8户纳税单位少缴营业税等税金1400万元。三是彭水等3个区县违规减免配套费、水资源费等5388万元。
(二)九龙坡等7个区县财政收支不实43301万元。一是九龙坡、经开区等7个区县部分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少反映区县财政收入31106万元。二是丰都县采取借款缴库、反复缴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1533万元。三是綦江、云阳等3个区县虚列财政支出10662万元。
(三)铜梁、綦江等4个区县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12660万元。如铜梁县挤占挪用企业挖潜改资金等3349万元,超标准建设机关办公大楼;彭水县滞留扶贫资金等2232万元。
(四)部分区县财政资金部管理不规范。一是资金部将集中管理的资金大量借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办公楼等,形成政府债务,增大财政风险。2005年底,九龙坡区资金部形成政府债务1.97亿元,丰都县县乡两级资金部形成政府债务1.1亿元。二是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资金出借审批制度不健全、借款手续不完善、清理催收不及时等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区县依法理财意识不强,财政法规执行不严所致。有的区县为招商引资,违规减免财政收入;有的区县为应付考核或争取补助,虚增虚支财政收入;有的区县不量入为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挤占挪用和滞留专项资金等问题屡禁不止。
四、专项审计情况
(一)审计调查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2005至2006年,53个部门、263个收费项目共收费129亿元,总的看,收费管理逐步加强,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秩序逐步规范。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物价主管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部分收费项目设置不合规,标准不合理。市物价局对取消的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核发《收费许可证》,重复设置收费项目2项;市红十字会机动车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费收费标准不合理,两年收取1142万元,是实际成本的2.6倍。二是部分单位收费不合规。17个市级部门单位无依据收费35项1118万元,11个单位超标准、超范围收费370万元。三是23个部门下属78个单位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性收费79039万元未按规定上缴财政。四是44个单位的部分收费未使用规定票据,3个单位违规列支其他单位行政支出553万元。
(二)审计调查政府采购情况。我市政府采购自1997年试行以来,采购覆盖面和规模不断扩大,采购体系及采购制度逐步完善,采购行为逐年规范。市级、主城九区和2个开发区2005至2006年度上半年政府采购涉及单位2356家,采购6783批次,采购预算53亿元,实际采购46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86家市级单位3.77亿元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二是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6.6亿元采购项目未公开招标。三是招投标不规范,如市西郊医院以“竞争性谈判”采购大型医疗设备1200万元,实际为“一对一”谈判,中标金额1550万元,超财政预算控制350万元。四是采购监管不到位,存在供应商不具备资质、违规指定品牌型号等问题。
(三)审计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情况。2004至2005年,国家安排万州等15个区县产业基金7.8亿元,涉及项目289个。从抽审8个区县的情况看,基金的使用,促进了库区产业发展,缓解了移民就业压力,为维护库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19个项目编造虚假贷款证明,申报国家贷款贴息5168万元。如开县勇华鞋业有限责任公司编造虚假贷款1380万元,申报贷款贴息146万元;石柱东田药业有限公司编造虚假贷款2000万元,申报贷款贴息247万元。二是9个项目挤占挪用、套取产业基金928万元,用于项目实施单位其他开支。如万州东方药业公司挤占挪用产业发展基金380万元;江津锦程实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计划实施项目,有关部门虚假验收,套取产业发展基金219万元。三是项目自筹资金不落实,项目进度严重滞后,8个区县129个未完工项目自筹资金到位率不足50%,部分项目甚至主要靠产业基金建设。如云阳山羊养殖项目需自筹资金850万元,实际自筹87万元。四是移民安置预期目标未实现。8个区县187个项目投入产业基金5.5亿元,规划安置移民4万人,人均安置成本1.4万元,抽查36个已完工项目,投入产业基金11356万元,规划安置移民6351人,实际安置移民2951人,人均安置成本3.8万元。
(四)审计抗旱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2006年全市共筹集抗旱救灾资金5.8亿元,用于生产性救灾4.5亿元、生活性救灾5781万元、其他救灾7310万元。总的看,抗旱救灾资金为救助灾民生活、恢复农业生产、促进灾后重建、提升抗旱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资金管理使用总体较规范,但由于抗旱救灾是一项突发、应急性工作,加之管理工作不适应,资金的管理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区县违规挤占挪用及骗取抗旱救灾资金183万元。如江津区水利农机局下属河道采砂管理站虚报建设内容,骗取资金22万元。二是未及时安排拨付抗旱救灾资金2416万元,如綦江县民政局未安排捐赠资金189万元;彭水县未及时兑现秋洋芋直补资金44万元。三是部分区县超范围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99万元。如开县将抗旱救灾资金130万元用于五保家园建设;黔江区将抗旱救灾资金70万元用于其他救助。四是抗旱救灾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迟缓。2006年,全市病险水库整治项目352个,安排资金17116万元,到2007年2月底仅完工124个项目,尚有91个项目未开工,6610万元资金未拨付使用;计划应急打井51986眼,安排资金8717万元,实际完成打井41127眼,3001万元资金未拨付使用。
(五)审计市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情况。总的看,土地整治项目计划完成较好,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达到了保护农业用地、保障建设用地的目的。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区县挤占挪用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10517万元,其中用于修建政府部门办公楼4238万元、借出资金2157万元、发放奖金和弥补行政经费1131万元。二是开县等3个区县虚报土地整理项目,获取新增耕地指标收购资金1312万元。三是部分区县土地整理专业机构财务管理不规范,万州、忠县等土地整理单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白条入账等问题。
(六)审计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2001年医保启动以来,医保改革推进顺利,医保扩面成效明显,参保人数从2002年初的几万人增至现在的120多万人,2006年度市级统筹医保基金收入17.23亿元,支出10.67亿元,当期结余6.56亿元,累计结余15.42亿元。总的看,医保基金征收、管理、使用较为规范,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50家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申报不实,2006年少缴医疗保险基金3552万元。二是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不同程度存在超范围使用医保基金问题。三是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未按规定利率与工商银行结算医保基金存款利息,2005至2006年少计利息收入1634万元。四是部分私营企业弄虚作假,骗取医保基金411万元。
(七)审计三峡库区文物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1997至2005年累计下达文保资金计划5.2亿元,涉及752处文物保护项目,已累计使用3.6亿元,完成587个项目。总的看,文保资金管理使用较为规范,为保护三峡库区文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市级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张飞庙和白鹤梁工程多计工程价款3021万元。二是峡江文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违规直接发包或肢解部分中标工程2432万元;未经批准,超规模征地,多列大昌古镇工程征地及场坪费用194万元。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审计万州至梁平高速公路(简称万梁高速路)、梁平至长寿高速公路(简称梁长高速路)、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三峡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大楼等1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投资总额129亿元。总的看,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为改善重庆发展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年加强,但审计也发现部分工程项目在工程成本控制、建设管理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11个项目虚增工程造价15443万元,其中万梁高速路2967万元、梁长高速路1931万元、三峡博物馆2557万元、国际会展中心2051万元。
(二)9个项目计划外工程和费用挤占项目成本13912万元。一是轻轨较新线一期项目资本金融资费用挤占成本6725万元。二是万梁、梁长高速路营运费用挤占成本1591万元。三是4个项目多付征地拆迁费1657万元。四是其他概算外项目和费用挤占成本3937万元。
(三)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一是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执行不严格。如会展中心部分工程未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签定施工合同,增大工程投资295万元。二是工程质量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出现质量缺陷。三是部分工程项目资料不完整,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工程实际投资完成情况。
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看,主要是建设、施工、监理各方履行职责不力,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不严格,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虚增工程投资、挤占工程成本等问题时有发生。
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已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进行了处理。对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已作出审计决定予以处理处罚;对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等部门立案查处;对涉及宏观层面的政策性问题,已提出审计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揭示的问题,有关领导及时作出重要批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改,7月9日,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专题听取审计结果报告,市长王鸿举指出审计是加强财政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强化和支持审计工作;有关部门和区县领导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认真抓好审计问题整改,并就其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市级部门和区县积极加强审计整改,一方面按照审计决定及时上缴资金,调整账目。经初步统计,已上缴财政资金10.4亿元,占应上缴数的79.4%,已减少财政拨款补贴1.8亿元,占应减少数的81.8%;另一方面从完善制度机制方面着手,积极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促进工作规范。市财政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并针对政府采购和行政性收费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专门下发文件责成相关部门及区县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市发展改革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着手研究整改措施;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民政局、云阳县对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完毕;其他部门和区县,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也正在整改中。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整改。全面整改情况,市政府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题报告。
针对这次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计划管理体制。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将市级部门下属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二是建立完善项目库,作好重大项目储备,提高生产建设性资金年初预算批复率,促进项目资金及时有效使用;三是完善支出标准及预算定额体系,严格预算审查,增强财政资金安排的科学合理性;四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规范资金拨付、使用程序,硬化预算约束,促进资金使用安全合规。
第二,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科学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加强专项资金结余管理,逐步探索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进一步清理规范收费项目,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收费,严格审查收费标准,完善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鉴于违规收费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市政府将对存在乱收费、乱摊派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以规范经济秩序,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第四,严格执行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管理,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确保财政收支真实合规;加强财政资金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第五,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建设、施工、监理制约机制,加强投资项目和建设资金管理。同时,认真落实《重庆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加大政府建设项目的国家审计监督力度,促进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第六,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对下属单位监管,严肃财经法纪,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节俭意识,减少损失浪费。市政府将对存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超标准建设楼堂馆所、超标准发放津补贴等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部门或单位负责人,依法启动行政问责制。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上一篇:关于丰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关于2005年度市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报告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  |  电话:0755 3301 1773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