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

关于赤壁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04-14 作者:本站- 小 + 大

 
 
——2008年3月1日在赤壁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宋波清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赤壁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围绕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税任务目标,积极落实“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快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全市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07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712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6.7%,比上年增加11188万元,增长24.4%。其中,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733万元,比上年增加5780万元,增长24.1%。
 
    1、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局完成2703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3%,比上年增长27.9%。
 
    ——地税局完成1446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1%,比上年增长34%。
 
    ——财政局完成1562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2%,比上年增长11.5%。
 
    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
 
    ——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411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2.4%,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地方工商税收完成1265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4%,比上年增长37%;农业性税收完成145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331.2%,比上年增长97.2%。
 
    ——地方非税收入完成1562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5%,比上年增长11.7%。
 
    全年完成地方基金收入29128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7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449万元(含上级专款及补助支出,下同),为预算的151.9%,比上年增加12620万元,增长21.5%,按支出功能分类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666万元,为预算的117.9%,比上年增长15.9%;
 
    ——公共安全支出6358万元,为预算的108.1%,比上年增长12.8%;
 
    ——教育支出15802万元,为预算的128.5%,比上年增长43.7%;
 
    ——科学技术支出1098万元,为预算的177.1%,比上年增长590.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74万元,为预算的119.1%,比上年增长2.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13万元,为预算的246.4%,比上年增长36.7%;
 
    ——医疗卫生支出4153万元,为预算的180.6%,比上年增长20.4%;
 
    ——环境保护支出1123万元,为预算的249.6%,比上年增长111.1%;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265万元,为预算的144.1%,比上年增长1.4%;
 
    ——农林水事务支出10880万元,为预算的170.3%,比上年增长11.1%;
 
    ——交通运输支出2731万元,为预算的227.6%,比上增长43%;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130万元,为预算的144.5%,比上年下降6.1%;
 
    ——其他支出956万元,为预算的150.6%,比上年下降29.9%。
 
    全年地方基金支出完成29128万元。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733万元,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4338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879万元,收入总计73997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44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526万元,支出总计7397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2万元,预计2007年全市财政当年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市财政决算正在编制中,2007年的预算执行数字是按快报统计的,待省财政厅批复决算后,还会有些小的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特点。
 
    1、加大财源培植力度,财政发展后劲得到明显增强。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工作。一是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国债资金、财政贴息和税收奖励等财政手段,支持机电、纺织、建材、房地产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二是依托政府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5777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积极筹集资金8952万元,用于以“一河两路两横四纵”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三是抓住武汉城市圈、新农村建设等历史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全年争取上级各项补助资金5.89亿元,比2006年增加1.75亿元,重点用于“三农”、社会保障、村村通等方面,支持了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加大收入征管力度,财政增收机制得到明显巩固。充分发挥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作用,建立了旬、月、季考核及分析报告制度,避免了“年前松、年中紧、年末突”的问题,保证了收入及时均衡入库。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税控体系,改进征管手段,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实施社会综合治税,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减少了收入流失。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实施以票管费,从源头控制非税收入,保证了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全年完成税收收入41498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4110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7.5%,比2006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确保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安排资金5292万元,用于2006年7月起调整工资的补发,安排资金3128万元,用于规范津补贴政策的兑现,年终为弥补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补贴发放的缺口,一次性拿出895万元解困。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07年,财政直接发放给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综合直补资金达2316万元,拨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34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3万元,库区移民补贴及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资金1354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720万元,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17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61万元。三是强化对教育、计生、卫生等公共支出的财政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筹集资金2004万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惠及5.3万多个农村中小学生;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相关弱势群体待遇水平,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拨付离退人员养老金12279万元,保证了13405名离退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启动了农村低保工作,全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共计2687户7420人,年发放救助资金190万元。
 
    4、加大改革发展力度,财政管理效能得到明显优化。一是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年初,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年终共有10个乡镇办事处实现超收分成184.7万元。二是不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2006年实行新旧两套科目计账的基础上,2007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使预算收支更加明细、准确、直观。三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大幅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将法定保障的支出项目全部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四是规范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简化操作环节,改进支付手段,全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网”直接支付资金13014万元,授权支付资金1964万元,直接支付率86.8%。五是启动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出台了《赤壁市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票款分离”管理办法,确保了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六是巩固政府采购工作。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全市采购总金额9563万元,节约资金984万元,节支率9.33%。七是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林场转移支付补助政策,切实减轻农林场、农工负担,促进了国有农林场改革、发展和稳定。拨付“以钱养事”资金534万元,保证了农村公益事业服务到位。八是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建立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完善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避免了财政支农资金重复投入。切实加强了对社保资金、优抚资金、农民种粮补贴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以及其他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税源基础还比较薄弱,税源增长过于依赖骨干企业,增长点单一,财源结构不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仍然过高,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乏力;政策性支出增长快,各项政策性配套资金多,收支矛盾日显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积极支持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战略,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不断推进公益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强化财政资源,做强财政公益保障能力;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为和谐赤壁建设做出新的努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2008年财政预算主要安排情况是:
 
    (一)2008年财政预算主要指标安排。
 
    1、财政收入指标安排: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6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879万元,增长19%。其中:国税部门35500万元,比上年增加8469万元,增长31.3%;地税部门16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33万元,增长14.1%;财政部门16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77万元,增长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4349万元,比上年增加4616万元,增长15.5%。
 
    全年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025万元。
 
    2、财政支出指标安排:
 
    2008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7302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及补助支出,下同),按支出功能分类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85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0.2%;
 
    ——公共安全支出7406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2.91%;
 
    ——教育支出14547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5.36%;
 
——科学技术支出71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24%;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69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5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6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56%;
 
——医疗卫生支出273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77%;
 
——环境保护支出51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0.9%;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3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7%;
 
——农林水事务支出737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2.85%;
 
——交通运输支出150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0.26%;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23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9%;
 
——其他支出87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62%。
 
全年地方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025万元。
 
    3、财政平衡情况。
 
    2008年预计收入总计5988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34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51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2万元;支出总计5988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730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587万元,收支两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说明。
 
    在财政收入安排上,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财政收入增幅要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在财政支出安排上,把确保工资发放和政权运转放在首位,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做到老有所养。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等公益事业的支持,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当年新增财力主要安排在四个方面:一是安排1800万元用于工资调整、津补贴提标的发放;二是安排1250万元用于新农合财政补助提标、城镇低保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补助、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医疗保险补助和财政供养单位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补贴;三是安排150万元用于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安排1440万元用于图书馆、医疗机构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保持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围绕2008年的财政经济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经济发展,创新扶持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用好用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促进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赤壁,夯实财政增收基础。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国有土地的利用率,推进房地产、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地方主体税源,扩大财政增收基础,壮大财政实力。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二)关注收入质量,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推动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
 
    坚持早抓、勤抓、严抓的原则,时刻不放松抓收入工作,特别要在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上狠下功夫。要加强对“两个比重”的考核,加强税收管理、提高收入质量,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由注重规模增加向总量、质量“双提高”转变。健全收入分析督导机制,层层分解收入计划,落实收入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发挥好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共享作用,强化财源大户分析作用,动态反映税源变化情况,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健全财政、国土、城建、公安等部门的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充分挖掘税收潜力。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重点加强罚没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凡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国有资源开发和国有资产使用,都要推行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确保各类收入应收尽收。
 
    (三)关注民生福祉,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农业、教育、文化、卫生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点事业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投入,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和完善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大实惠;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标准,从现在人平40元提高到80元,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为自谋职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特别是灾后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将所有城镇低保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更好的体现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倾斜。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关注公共财政,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坚持公平、共同发展的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透明度。对工资由财政直发、执行津补贴政策且无收费职能的单位,其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全额列支;对有部分收费职能或有其他收入可调剂并执行津补贴政策的单位,其财政供养人员的津补贴按政策的2/3列支;其他未执行津补贴政策且经费实行包干的单位,考虑到其他各项补贴发放,给予适当补助,相应调整其包干基数,达到单位之间大体均衡,缩小差距的目的;公检法司部门按基本保障要求,通过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予以全额保障。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保证部门和单位履行其职能的基本支出需求,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深化政府采购工作,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管,规范采购行为,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效益。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从收费项目、票据、缴款、使用、监督等方面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关注公平正义,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提高理财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强化绩效理念,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支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实现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有机融合。强化政府信用贷款管理,加大对国有存量资产及土地的利用,扩大充实政府信用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重点建设资金。完善资金的贷后管理、信用建设、风险控制及追偿机制,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加快推进“金财、金税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税库行网络平台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财政核心业务的融合,全面提高财税信息化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08年的财税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十七大的强劲东风,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以新思路,新举措,奋力拼搏,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赤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关于酒泉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

下一篇:关于嘉峪关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  |  电话:0755 3301 1773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