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

关于酒泉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日期:04-14 作者:本站- 小 + 大

 
2008年1月8日在酒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酒泉市财政局局长 孙景玉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实现1720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55000万元的111%,增长22.6 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6008万元,完成预算59356万元的128.0 5%,增长19.8 1%。财政总支出累计实现295470万元,完成变动预算的98.9 2%,比上年增支86407万元,增长41.3 3%。当年各级财政均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并消化历年财政赤字1357万元。
 
  2007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实现74774万元,完成预算67745万元的110.3 8%,增长20.9 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2021万元,完成预算22476万元的142.4 7%,增长18.3 2%。财政总支出累计实现82007万元,完成变动预算的97.6 5%,比上年增支27639万元,增长50.8 4%。收支相抵,市本级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过去的一年,财政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工作总体呈现“四个突出、两项创新”新亮点。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年,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抓项目”战略,共争取各类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84087万元,比上年增加24465万元,增长41.0 3%,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4885万元,比上年增加11535万元,增长49.4 %;争取各类专项和项目建设资金45655万元,比上年增加15373万元,增长50.7 7%,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支出到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市本级安排各类项目资金2587万元,大力支持各类项目建设和奖励,其中:安排资金450万元,对发展市县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以及重点项目(企业)进行奖励扶持。安排项目前期策划经费600万元,支持了玉门风电、引哈济党、敦格铁路、酒泉热电厂等重点骨干项目策划论证和申报立项。安排资金200万元,集中用于中央、省下项目配套。安排资金326万元,对星火产业和院地、院企合作项目以及科技人才引进储备进行了大力支持。通过加大投入,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和远景储备项目的提前筹划和顺利实施,培育壮大了优势产业,增强了县域工业经济实力,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三化”目标,着力推进“三市”建设。围绕建设区域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和文明和谐之市目标,各级财政安排资金220313万元,重点用于市县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其中:安排工业化建设资金20642万元,主要用于市县工业项目建设,部分重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等,以骨干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带动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安排城市化建设资金36449万元,集中用于城市建设投融资,城市供水项目和污水处理,新老城区人行道路改造等,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档次。安排农业产业化等资金35548万元,重点用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农业节水、森林培育和生态效益补偿、北大河防风治沙及环境整治等,以产业带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围绕建设“三市”目标,安排文化旅游建设资金12246万元,重点用于体育场(馆)建设、乡镇广电“村村通”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扩大对外宣传等,着力改善城乡发展“软环境”建设。安排和谐之市建设资金115428万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突出民计民生,着力推进社会公平和谐。全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54400万元,增长38.8 %;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52261万元,增长26.3 1%。具体是,教育支出46318万元,增长23.5 5%,全市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农村11.1 8 万名中小学生和1.35万名寄宿生享受政策补助。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3万平方米。落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377万元,发放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临时困难补助28.7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金20万元。公共卫生事业投入16448万元,增长64.3 %。全市53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完成,85%的村卫生所达到甲级标准。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提高床位补贴、设立扶贫济困病床245张。60所基层卫生院836人工资1210万元由财政全额供给。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8 %,筹集资金3139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减免个人交费。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35813万元。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1676个,扶持困难和下岗失业人员4219人就业。发放和报销各类社会保险费22000万元。为3.88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和2.18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404万元。多方筹集资金,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41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679万元,2459名农村“五保”由集体互助转向财政供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在上年的基础上提高10%,保障水平由每人每月156元提高到173元。连续三年市级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累计新建廉租房1019套,经济适用房6500套,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前一年达到省上要求。连续两年安排资金140万元,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成农村“村村通”地面接收站和延伸点。
 
  四是突出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财政用于“三农”支出54900万元,增长10%。市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500万元,150个自然村完成整村改造;硬化村组道路253公里;新建小康住宅11737户;新建沼气池7236座;解决了5.6万名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市级配套1687万元,县(市、区)自筹6116万元,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687公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农资、农机具、奶牛良种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4252万元;扶持龙头企业47户,培训农民工1.22万人次。
 
  五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推进财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创新。金塔、敦煌两县(市)农村综合改革扩大试点进展顺利,农民负担监控信息系统已于去年9月底全部建成;从2007年7月1日起,金塔、敦煌两县(市)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推开“九个直接、两个不变”为主要内容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7个县(市、区)的60个乡镇全部按照省上的试点要求,推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着力推进财政管理方式创新,推进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直和部分县(市)的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集中核算;非税收入步入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全部结束;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全年组织政府采购2958批次,完成采购金额155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9%,节约资金2151万元,资金节约率12.3 2%;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参股经营”试点在金塔西域阳光有限责任公司推开;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和试点。通过体制创新,财政规范化管理迈出了新的步伐。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市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引起各级高度关注: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市级财政对玉门油田的依赖性较大,税收稳定性差。玉门油田各项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虽下降至34%,但仍然占到市级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石化行业结构调整仍将左右着市级财力,这给全市财政综合平衡和收入预算的均衡完成造成巨大的压力。二是非税收入比重仍然过高。2007年全市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3.7 2%,按现行体制口径计算,90%以上都是列收列支项目,可用财力增长空间很小。三是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少,调控和保障能力较弱,加上要清偿历年各类欠账,债务负担沉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财政改革与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狠抓增收节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收入打实打足,支出按当年可支配财力安排;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工资、补贴等个人部分支出到位;坚持公共财政,首先保证机关运转和重点支出,其他支出滚动安排;坚持量财行事,集中财力,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科教文卫、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以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代编预算为200000万元,增长16.2 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000万元,增长18.4 1%;上划中央收入87407万元,增长15.9 2%;上划省级收入22593万元,增长9.6%。在此基础上,全市总财力为178560万元,全市财政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178560万元。
 
  2008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为88065万元,增长17.7 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100万元,增长18.9 8%;上划中央收入45822万元,增长18.2 %;上划省级收入4143万元,增长4%。市级地方收入加上级专项补助,2008年市级总财力预计达到61420万元(按照政府收支科目口径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两部分财力),比2007年41994万元增加19426万元,增长46.2 6%。市级财政总支出相应安排61420万元。基本做到了人员经费足额保障,机关单位正常运转,为民办实事经费全面落实,重点支出以及改革政策所需资金得到较好保障。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完成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
 
  为确保2008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财政部门要在创新观念、开拓思路上有新突破,在促进发展、服务和谐上有新举措,在规范管理、深化改革上有新成效。为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创新工作思路,依法科学理财
 
  各级财政要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理财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财政工作,做到“三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要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市二次党代会“促进三化、建设三市”目标,围绕大局谋思路,围绕科学促发展,围绕和谐抓服务,及时调整财政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把财政工作的中心转移到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及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及时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保证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二是政策创新。综合运用支出、税收、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重大研发项目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理财方式创新。调整现行财政管理方式方法,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实行财政资金的“切块”管理和“捆绑”管理,使县(市、区)在专项资金的分配上有更多的自主权。由传统理财向科学理财转变,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谋大局、促发展上来,放到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确保资金效益、确保资金安全上来,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二)培育壮大财源,增强财政实力
 
  要继续坚持“发展抓项目”毫不动摇,认真研究国家税制改革政策,发挥税收的导向作用,及时调整思路,积极培植财源。要立足加快财政自身的发展,实现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转变,从大包大揽向公共财政转变,从被动理财向主动埋单服务转变。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上争取、开放开发、引大作强,依托优势项目带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紧紧抓住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矿产品加工四个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项目)集群,力争形成强势税收增长点。同时,按照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目标,积极支持做好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前期工作,储备好项目集群发展的优势基础。要走好“以三化促三市”的路子,围绕目前已形成的石化、冶金、机械、轻工等工业基础体系,依托骨干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新增生产能力,构筑行业新优势。支持实施资源转换战略,重点发展支撑带动力强、增收潜力大的清洁能源、黑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使之成为税收新的增长点。要转变财政支持发展的方式,通过投资参股、贴息、补助、奖励等手段吸引金融资金、社会投资以及境外企业、省外企业逐步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产业聚集,努力形成政府投资为主导、金融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筹资体系。继续争取和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外国政府贷款等各类外资,缓解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不足。要继续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管好用好自身财力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上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中央和省上反映我市的实际困难,争取中央、省上政策倾斜和财力扶持。同时,按照国家投资取向和重点,认真做好“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论证、储备等基础工作,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和省上对我市的项目支持。
 
  (三)统筹安排支出,促进科学发展
 
  科学合理安排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各级财政要着眼于科学发展,在支持经济发展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足额安排好项目前期费用,根据项目争取的进度和规模确定基本预算,总额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其次,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组建1-2户担保公司,搭建好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创新财政投融资方式,积极利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等财政手段,配合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撬动金融信贷,最大限度地吸引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四)高度关注民生,力促平安和谐
 
  各级财政始终把民生、民计问题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所住”的新要求。在教育方面,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实施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支持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方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改进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在支农惠农方面,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措施,切实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综合运用贴息、农业保险、投资参股、信贷担保等各种财税杠杆,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增加投入,支持农民技能培训和输出转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住房方面,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围绕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五)完善财政体制,建设公共财政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着力推进财政自身的科学发展。一是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加强管理的积极性,使基层财政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不断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增强县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活力。二是深化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市县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根据国家政策和财力许可,逐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基本实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三是要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在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一方面,坚持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将财政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发展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取得的各类非税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按照经费供给标准安排支出,合理调节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政府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六)强化依法理财,推进财政改革
 
  坚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依法依规为准则,以运作规范为要求,切实把财政收支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法制轨道,努力做到“五个坚持”,建立“三种机制”,即坚持依法编制预算,坚持依法审批预算,坚持依法执行预算,坚持依法进行决算,坚持依法实行预算监督。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政务公开,财政预算、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分配、公用经费定额等财政信息向社会公开、向预算单位公开,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重大资金安排使用的决策要逐步引入听证、论证机制,认真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着眼于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着力推进6项管理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管理方式,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三分开”。二是实行财政资金国库直达。所有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全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三是实行重点项目财政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四是拓展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建、教育、交管、房管等部门试行部门(单位)单项预算编制。五是在摸清家底,全面规范,确保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开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六是本着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组建并如期运行政府采购超市,实行政府采购“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上一篇:关于雨花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关于赤壁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  |  电话:0755 3301 1773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