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阳光工资”不阳光,源于预算缺乏刚性

时间:2011-07-05 来自:中工网作者:wkun - 小 + 大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审计署六部委共同签发《关于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市直机关规范津补贴检查的通报》,要求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部署检查市直机关津补贴发放情况。(6月26日《济南日报》)

  政府机关滥发、乱发津贴补贴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一方面,滥发、乱发津贴补贴本身就是权力被滥用的表现,是必须予以规范的行为;另一方面,滥发、乱发津贴和补贴,也使机关内部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的现象,必须予以规范。

  很显然,政府机关各种津贴补贴泛滥、混乱,不仅充分反映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而且反映了预算刚性不强、约束力不强的问题,说明预算没有能够对单位的分配行为形成足够的约束力和威力。

  本以为,“阳光工资”将各种津贴、补贴纳入到工资统一核算范围,能够有效解决津贴补贴过滥过乱的问题。谁知晓,“明贴”取消了,各种“暗贴”却又悄悄地诞生了,使“阳光工资”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调资行为。

  必须承认,这种现象仍然延续了过去“权力决定利益”的格局,凡是有征收、罚没等权力的部门,各种“暗贴”仍然很多。相反,没有此类权力的部门,一般比较规范,也算是“阳光工资”达到了目的。

  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推行政府机关工资改革、实行“阳光工资”过程中,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预算的规范问题。

  虽然各地都推行了部门预算,单位经费的核拨、分配、使用,都必须编制预算、确定项目。但是,在没有将一切收入都纳入到预算统一管理的情况下,所谓的部门预算,就会成为一种摆设,这也是为什么地税、卫生、房管等有征收权和罚没权的部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最为多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即便将所有收入都纳入到预算统一管理,如果预算没有刚性,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滥发、乱发津贴补贴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政府机关内部苦乐不均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市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即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预算绩效不好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此举可谓是击中了问题的关键,也牵住了预算管理的“牛鼻子”。

  要知道,所以出现各种津贴补贴泛滥、混乱的现象,特别在实行“阳光工资”的情况下仍然“暗贴”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预算被架空、被虚置。如果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问责,无疑会对预算单位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形成约束。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已形成这样一种“潜规则”,或者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不是进入个人腰包,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再乱,也不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如此,还有几个单位能够把预算放在眼里呢?各种津贴补贴还如何能够禁止呢?

  所以,要改变目前津贴补贴泛滥、混乱的现象,不仅要检查、整改,更要规范、问责,要通过预算刚性的增强、预算约束力的增强,特别是对不严格执行预算的行为的问责,从根本上规范单位的分配行为,增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