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撬动公共预算公开坚冰:让我们共同行动

时间:2011-06-07 来自:北大公众参与网作者:wkun - 小 + 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王锡锌教授
 
主要观点:
财政预算公开的广度正逐步增加
    在过去几年,政府已经启动了财政预算广度方面的公开。在2009年,中央政府公布了4张财政报表。而到了2010年,中央财政公布的账本就到了12本。同一年,中央有74个部门公布了自己的账目。从整个广度来看,财政公开的账目有着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另外,中央的财政公开,也开始扩展到地方。如今年,北京和广州都承诺要公开很多部门的预算。应该看到,预算公开广度的增加正处于一个慢慢推进的进程。
 
在推进预算公开的广度的同时,也应扩大预算公开的深度
    首先,政府信息的公开需要具体的行动。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一个专门的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中包括了公开预算的收入,特别是公开预算的支出。广度仅仅是表明政府已经开始推行预算公开了。但是,财政预算不仅需要公开,还需要透明。有时候,有公开,不一定有透明。人们常说的雾里看花的情形,就是公开不够彻底,或者公开不够仔细。所以,在广度已经推开的时候,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决不是雾里看花,而是要看到准确的,真实的,充分的,全部的信息。所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仅有广度是不够的,必须要往前走。特别是在财政预算这一块。因为,除了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之外,其实财政预算在未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花了哪些钱?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这都是人大代表需要讨论的问题,所以如果不将深度做好,相关的讨论就很难展开。预算公开在《宪法》和《预算法》上都提到了它是一个基本的法律要求,但现在出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说,预算公开首先涉及到编制的科目是不是足够具体。百姓一直希望“三公”消费、支出要公开,其实,政府有时候并不是不想公开相关内容,只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科目当前还没有设置得那么细。因此,贸然公开可能会出现编制科目与实际情况难以对应的情况。编制的科目如何对应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将来,《预算法》应对预算公开中要设置哪些具体科目作出要求,从而回应民众的需求。这是在扩大深度方面可以做的事。
 
民众的参与是预算公开强大的推动力
    在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过程中(包括财政公开在内),一方面,应该看到,这些年来,政府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力行自上而下的推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意识到,整个公开回应的是民众的需求,而民众的需求是大规模的,可持续的推动力。如果能把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对参与的需求,回应起来,那整个信息公开的计划,就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十七大报告里面讲到的知情权,就是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前提。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知情权,让民众切实地参与到预算公开的进程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