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期待“财政公开”能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

时间:2011-05-09 来自:凤凰网作者:wkun - 小 + 大

(张贵峰)

  5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费支出情况,中央各部门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地方须比照中央财政做法。(《京华时报》5月5日)

  总结一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财政公开所做的各项要求,不难发现,其核心实际上主要围绕的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政府财政公开的广度、范围,进行了大幅拓展提升。不仅中央财政要全面公开,而且地方政府也要比照中央财政的做法;不仅各级政府都要公开财政预算,而且也要公开财政决算;另一方面是,对财政公开的深度、精度,也提出更进一步的细化深入要求。如明确要求“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

  这表明,国务院上述最新部署的政府财政公开,实际上是一个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全面升格提档的公开——不仅涉及的公开范围更广,而且要求的公开细化程度也更深。

  顺着这样一个“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的财政公开思路,在振奋之余,我们显然也有理由提出进一步的期待。首先,在“扩大公开范围”的广度方面,除了上述预决算公开之外,人们还会期待,“预算外”的其他政府收支也能全部公开。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政府财政的一大特征正是,在正式的政府预算之外,还存在大量游离于立法监管之外的所谓“预算外”资金,如每年高达数万亿的土地出让金。而这些缺乏透明度的预算外资金,在现实中,往往正是公款滥用的重要来源。如日前媒体曝光的,武汉市为当地公务员滥发“总额数千万元”的津补贴事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

  同时,除了预算外资金,我们也应期待,政府财政预算之外的其他两大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保预算,也能全面进入公开的范畴。如此一来,一切具有公共性的收支,才可能无遗漏被公开“全覆盖”。

  而在“细化公开内容”方面,值得和需要进一步予以期待的地方也有很多。如在“公开到‘项’级科目”之余,是否能进一步将预算公开到更为细致的“目”级科目?其实,从“通俗易懂”、“便于监督”的财政公开目的来看,最理想的公开境界其实应该是不局限于具体预算科目设置的——涉及的人的开支,便细化精确到每一个人;涉及到物的开支,便细化到每一件具体商品,如像香港政府的预算那样,将预算精确到一把椅子。

  以民众最为关心的“三公”消费为例,仅仅只公布一个“三公”消费总数(如最近科技部公开的三公数字,便是这样),显然远远不够。最彻底的公开细化应该是,三公消费的每一个具体可见的细节——如“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中,究竟购置了多少车、都是什么型号的车,每辆车的燃油、维修、司机等具体“运行费”分别是多少?再如,“公务接待费”中,每顿饭的具体接待标准究竟是什么,点菜、烟酒各自花费多少……

  温总理曾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显然,要让这种“公平正义”不断彰显,一个国家的财政史必然也应该是一部不断走向公开透明——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开的程度越来越深的公开史。对此,我们充满向往和期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