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4-16 来自:公共预算与政府治理网作者:wkun - 小 + 大
(熊志)
尽管中央部门和陕西、广西等地方近期陆续公开了2011年预算,且今年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进一步加大,但大多数被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条目仍隐藏在名为"其他支出"的大类里,其中包括政府人员工资以及行政成本等。(济南日报4月11日) 中央牵头,全民跑步进入预算公开时代,多少让人欢欣鼓舞。从"灯下黑"到"阳光普照",财政预算褪去神秘外衣,返监督权于民,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以往,民众痛批财政预算是翁在坛子里的糊涂账,花在哪、花多少,全凭政府裁决,纳税人不仅做不了主,对花在哪都是一头雾水,这也导致不少地方挥霍无度、浪费成风、腐败严重。"两会"上,围绕预算公开的探讨亦是热闹非凡,在"预算公开"成为社会强音之际,地方政府才羞答答地卸下红盖头,像模像样地搞起财政公开。但公开并非民主全部内涵,公开是形式,如何公开则是态度。用形式主义裹挟方法论,浑水摸鱼只图蒙混过关,显然又陷入了预算公开的又一误区。
公开不意味着让政府挥手作别公款消费时代,吃喝招待、参观学习、公车消费等要戒奢从简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方政府尚不能从三公消费的狂欢中立马抽身。花过头了又不能露骨地让民众抓小辫子,这是技术活;而新建科目无其容身之所,这些"无家可归"被公认为"不适宜"公开的预算科目只好归于"其他"门下,堂而皇之成为公开条目之一。
这还不是问题所在。若"其他"一列,单为此等"不适宜"支出条目而开,尚且容易监管。但"其他"项目里是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的和正儿八经的并驾齐驱。扶贫慰问、捐款赞助、奖金补助等在内,吃喝招待、旅游观光什么什么的也在内,更离谱的是有的地方足浴中心、餐厅包厢、西餐厅、水疗中心的消费清单也在内。这就让人无所适从,你只知道"其他"项目里有这个名目,但你不知道它占多大份额,真相在政府部门手里,你说是乱花,但毫无证据之下也只能是百口莫辩。
更让人担忧的是,"其他"一项应占总支出多大比例,尚无统一标准。合理与否缺乏明确执行标准,这就让地方能天马行空地自由发挥,"其他支出"是个筐, 不明不白的都往里装,"公开"便徒具观赏价值。
实际上,目前几乎各级政府的"其他支出"都是所有二十几个类中数一数二的大支出,如此庞然开支却无明细账本,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公开是公开了,但公众还是不清不白,监管自然无从谈起。
将饱受非议的支出项目包装成冠冕堂皇却又无法细窥的"其他"条目,公开势必落入形式主义窠臼。公开可能是民主,但含糊其辞的公开,绝对不是民主。披上"其他"的外衣,预算公开还是"灯下黑",还是离监管很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