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北京公车数量遭质疑被批账做不明白不如不做

时间:2011-04-03 来自:blog.sina.com作者:wkun - 小 + 大

      从去年北京公布治堵措施以来,公务用车不再增加引起关注。北京市财政局公布了一个数字:62026辆。大家觉得比预期少了很多,甚至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质疑】

    3月31日,北京市财政局网站给出了公车数量的官方版本:62026辆。首都在全国率先公布公车数量。北京到底有多少公车?这一问题的升温与治理交通拥堵有关。北京2010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480万辆。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是北京市的承诺。而市民则同样关心存量。公众感知与数据差距过大。市民认为北京市公务用车至少有70万辆。

    人大代表叶青:国有企业买的车就不算公车吗?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也未纳入统计。

    【分析】

    特约评论员王锡锌:公车概念界定是一个问题。公开的数量和百姓感知之间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市已经给公车划定一个范围:只限于北京市党政机关,不等于在北京地面上跑的所有公车数。另外一个,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就对拥有公车的主体做了进一步界定。国有企业、差额拨款的单位就不包括在内。最根本的问题是统计口径的问题。统计口径如何更加合理是一个问题。

    特约评论员王锡锌:即使选择了最窄统计口径数据也可以统计得更细。譬如各个单位的数量。公布得越细,监督越有力。

    特约评论员王锡锌:政府公开公车数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众肯定了这种做法。民众质疑的是公开的结果。

    【现象】

    财政部“晒”账本,却并未公开公众最为关注的“三公消费”。今年两会上,三公支出公开已经有了明确时间表。

    【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三公支出统计应该覆盖所有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该分门别类详细公开。

    特约评论员王锡锌:“三公消费”花了多少钱知道,干了多少事不知道。从公开的行动上看每个人都说好,但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公开应该有质量,把账算得更明白,这样老百姓才能看得懂。既要说明花了多少钱,还要说明办了什么事。另一方面,民众还应该有一定的耐心。

 主持人(李小萌):《新闻1+1》。从去年北京市公布治堵方案以来,有一句话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务用车不再增加。那时候很多人就说,你得把总数告诉我,我才能监督是否有增加。今天北京市财政局就公布了一个数字--62026辆,这个数字一出来,大家都觉得似乎比预期地少了很多,甚至不足1/10。究竟是谁搞错了?如果这是阳光财政向前走的一步的话,下一步如何走得清晰?走得坚实?今天我们关注这个话题。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

    3月31日,北京市财政局网站给出了北京市公车数量的官方版本,尽管总体描述不过四十几个字,又适逢假期临近,但丝毫无碍这一新闻占据公众的视野。

    首都北京率先公布公车数量,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而这实际是如约公布。北京市到底有多少公车?一直受人关注,升温则与这里交通拥堵有关。这座城市截止去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80万辆,去年底,北京公布交通治堵方案,其中明确表示,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不再新增,这是北京市的承诺,而市民则同样关心存量,因为这样才能把实际效果看得清清楚楚。去年底,北京市民叶晓静向北京市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北京市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两个问题。北京市财政局依照程序回函表示,将于今年3月答复。于是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践行承诺,公布公车数量,并表示这些数据是根据决算要求初步汇总,尚未经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市民:6万多我觉得应该不算多,这么多机关单位,怎么会多呢?

    市民:我觉得比例有点太小了,占的比例太小了。

    市民:我觉得大街上那么多车在行驶,就6万多辆公务车,好像数字不太准确。

    市民:我觉得可能偏少吧。

    市民:公务用车,我相信。

    首开先河的北京,无疑引来赞誉,但同样也有对数据真实的疑惑,因为这个数字与感知不同。有人就指出,按照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减去私家车数量的算法,至少为70万辆,这个6.2万让人不太相信。面对质疑,北京市财政局对媒体表示,此次向社会公布的公务用车数量是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的实有数量,包括小轿车、载客汽车等所有车辆。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小口径的公车,就是行政、党政、机关、全额预算的拨款单位,所以大家自然认为这样的数字肯定是偏小的。在老百姓看来,公众看来,什么叫公车?就是用公款购买的车,现在都是公车,所以大家觉得还是不太过瘾。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在他看来,公众感知与数据差距过大,与统计口径有关。而公车的概念,不应限于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车。

    叶青:像国有企业,财政局认为它买的公车不应该叫公车,当然我们就要问国有企业购买的车,难道可以算私车吗?因为国有企业,最终要给财政上缴一定的税后利润,如果车买多了,实际上也意味着它以后能够上缴给财政的利润减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国有企业买的车应该也是公车。

    除此之外,叶青还指出,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也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尽管仍有不足,但北京的做法还是被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普通公众看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与此同时,期待也在增加。数量之外,公务车具体型号,公务车开支数额又将何时公布呢?

    主持人:62026辆,究竟怎么算出来的,我们先请王教授给我们清晰地来说说,到底是哪个范围里边的一部分公车?我们看它原有的表述,这是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原文的表述。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等等。北京市这个划定的范围,它区别于了什么?把什么刨除在外了?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其实我们原来在谈到公车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公车,它其实首先就是一个概念界定、范围界定的问题,所以这次大家看到北京市的公务用车公布的数量,和老百姓所想象的数量,之所以产生这么大差距,可能有很多方面,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市已经划定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里面我们看到,这里面说到,我只限于北京市党政机关市一级和区县一级,这个概念不等于在北京的地建上跑的,所以这是一个空间概念。

    另外它涉及到,我说的是叫做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就对拥有公车的主体再进一步做了界定。比如国有企业就不符合这个范围,还有差额拨款的企事业单位。什么叫差额拨款企事业单位?比如说许多行政机关内部有一些研究机构,有一些事业单位,有一些财政拨款,但是可能还有一些数额是要由事业单位来自己获取其它收入。那这些国有企业,差额拨款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定义的范围,其实都没有被划作单车统计的范围,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实际上是统计口径的问题。这里其实也通过公开的结果,让我们进一步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公车的范围和数量,它的统计口径如何才能够更加合理,更加让民众能够接受。

    主持人:为什么引起这么大关注的一个首次公开公车的数量,选择最小口径的一个部分?

    王锡锌:这里统计口径从财政上来说,因为我们也看到这是财政局来公布的,财政上我所理解的公车就是全额由财政拨款,直接来购买的,反映在财政里面。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比较容易理解它为什么选择了一个最窄的统计口径。

    主持人:即便是我们认可选择了最窄的统计口径这个前提,有没有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一些?

    王锡锌:现在看来,民众首先对公车的问题始终是高度关注的。我今天也看了一下,通过百度搜索北京公车的数量这个关键词,发现民众关注的网页接近800万个,所以关注度非常高。关注度高之后看到的问题就是民众,很多人觉得差距太大了。我觉得这里面首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对北京市首次来公布公车数量的行为,毫无疑问是赞成的,我觉得是一大步。

    主持人:态度我们待会儿再表明,回到刚才我这个问题,我们即便认可了这个最小口径的统计方式,有没有可能比这几行的文字做得更好?

    王锡锌:其实我觉得完全可能在这一步态度的基础上做得更细一点。公车这个事可以说得细一点,比如说至少有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在这一次做到的话,老百姓就可能心里会更有底。

    比如第一,我统计了全市公车的数量,能不能够讲各个单位所拥有的数量也能公布,因为如果你公布了每个单位有的具体的数量,那么很多人就可以看看我公布这个单位的数量到底是不是准,因为一旦具体以后,民众的监督,包括内部和外部监督就能够有谱了。

  主持人:还有提出信息公开的市民,他不仅要求数量,也要求了车的型号或者是规格,但是这些信息我们并没有能够找到。王锡锌:对,我觉得公车这个型号的请求,应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请求。

当然北京市也说了,在后续决算的时候也会来公开,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公车有没有超标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做得更细一点,其实两方面的差距,感受的差距,我想完全可以再小一点。

 

 

    主持人:您刚才要讲的被我打断,就是这个态度问题,比如说我们作为公众,如何看待这一次往前走了一步的公开?作为政府,又如何看待公众对于公开的一个质疑?互相之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王锡锌: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老在说,你不公开可能没什么事,但公开了会有很大的事。这时候一方面反映出从公开的主体,比如说政府部门,我觉得它必须要有一个意识,公开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政府管理的理念,所以不公开不等于没有事。

    我想从态度上来说,第一步来公开,主动来做这个事,毫无疑问,我觉得应该是顺应了这个潮流。当然从民众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肯定它公开的这种做法,我觉得民众索性质疑,或者有些不太理解的是你公开的数据结果,这两者不能混在一起。对于数据我刚才说了,如果把公开的工作不仅做了,而且做得更细一点,其实民众和政府的这种感受是可以走到一起的。

    主持人:公开是一个共识,如何公开还需要更大的一个坦诚和智慧,稍后我们继续。

    4月1日,当北京官方公布公车数量的新闻被公众传阅,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成为今年首个晒账本的国家部委。中央部委公布部门预算已经不是新闻,人们更关注这一份账单的成色。和去年相比,去年收支预算总表仅列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等七个大支出内容,共计15行,而今天的收支预算总表,虽只公布了6个大支出内容,表格内容却达到了46行。而解释收支预算总表的说明性文字,也随着内容的细化水涨船高。从去年的1200余字,猛增到近3000字。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它的意义就是能够落实公众的知情权,这个实际上已经引出公众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财力使用方面的质询权、建议权、参议权,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最后落实到人民群众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权。

    除了收支预算总表,公开内容细化的进步更体现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中。去年的这张表单,同样仅有15行,列出的内容也只包括科目、合计、基本和项目支出四项,而今年的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却扩充到42行,并首次列出了去年支出预算数和执行数。今年预算数,今年预算数与去年执行数的增减对比。

    叶青:老百姓关心每个部委它的钱增加减少有没有道理,通过把上一年的预算数、执行数和今年的预算数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此次配合去年支出执行与今年支出预算的增减幅变化,财政部还公布了多达4000字的说明文字。除了对有关支出口径进行界定外,还逐一对各支出项增减的原因进行解释。相比之下,去年的财政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说明,却只有不足300字的界定性文字。更具体、更细节、也更读得明白,但公众在比较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三公支出并未见到,而这已经成为自今年两会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杜黎明(全国政协委员):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的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至2000亿之多。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室占三分支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支一。

    也正是在今年两会上,三公支出的公开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就会公开去年的三公支出。而在两会后不久,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在离承诺日期只有两个多月的当下,此次财政部公开部门预算,公众强烈关注三公支出内容也就顺理成章。

 贾康:现在还没有把这些数据从各个科目里边抠出来,据我们所知,要把这些数据抠出来,这个工作量很大。

 

    主持人:三公消费的公开,要怎么样做才能实在、有意义?难度在哪儿?我们先听听专家观点。

 

 

    蒋洪(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首先它在统计上面,应该覆盖整个政府所管辖范围,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另外就是就每一类的公共、公款消费,应该分门别类进行报告。比如说餐饮费、差旅费,出国费、会议费、接待费要分门别类。第三就是分门别类以后,还要把它具体化。比如说差旅,你必须细化到一定程度,公众才能够判断这笔差旅费合理不合理。所以我说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如果能够加强透明的话,那我觉得就是三公消费信息公开,就会变得更有意义。

    主持人:前面专家提到了公开、透明,细化这是关键词,但似乎做起来有难度,难度在哪儿?

    王锡锌:其实刚才我觉得贾康先生说得很清楚,比如三公这一块儿,我们通常说的公款招待,公务的招待,还有公费的出国考察,以及公车消费,是所谓的三公。在我们现有的整个预算支出的科目里边,其实并没有列出,因为我们现在财政是按照支出的功能来分类的,不是按照支出的经济分类。这样的话,花了多少钱可能知道,但是干了什么事不太清楚。所以今天如果你再反过来说,三公必须要公开这一具体花费了,那么总理也承诺了要推进这个事,这就变成把原来分散在各类支出的,涉及到三公的费用拎出来,然后重新再做一个加法。

    主持人:原来并没有这样的项目,甭管是外行和专业人士,你看到这个预算,也看不到这几项?

    王锡锌:没有这种科目,其实它的难题一个是预算编制的时候,原来可能我们没有关注或意识。

    主持人:这种新的模板出来,才能看到这些东西。

    王锡锌:对,我觉得毫无疑问,在整个预算的编制里面,将来为了减少所谓的难度,毫无疑问,从科目上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具体的用途,比如三公这一块儿。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你用这些钱到底去干了什么?这个东西如果清楚了,将来决算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

    主持人:其实这也提到一个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既然要想公开,就要让公众能够一目了然,看得清楚。比如像北京市刚才这个车辆统计,这么几行话,我们还要通过更多的语言进行分解才能理解,所以这也是财政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王锡锌:其实我们今天关注的两个点,一个是北京市的公车数量公开,还有财政部关于预算的公开。从公开的行动上来说,每个人都说好的,但是公开了以后,为什么大家都会提出更多的需求?我觉得这就回答了公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公开就它的内容上来说,必须要有质量,没有质量、没有成色的公开,你引来的可能是更多的问题,可能被别人觉得你还不如不做。如果要想有成色、有意义,无非是把账算得更明白一些。刚才包括蒋洪先生谈到,你怎么样做得具体、细化,然后不要简单地只是按照功能支出,要按照它支出的经济来做,这样老百姓才能看得懂。所以我觉得总理讲的我们花了多少钱,干了多少事,都要让民众知道,但可能还需要有一点,逐步地让我们知道干了什么事。如果这样的话,整个财政的信息公开,可能不仅仅做了,而且做得有成色。

    主持人:那我们可不可以期待三公消费的公开一步到位?

    王锡锌:从每一个纳税人来说,应该说我们有理由来期待。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信息公开的需求,比如对三公的支出,具体的信息来说有强烈的需求,我们也看到了有比较明确的、积极的回应,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我觉得民众在考虑这点的时候,也许我们还需要看到有一些耐心,比如我们今年看到有一些按照新的统计方法,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出来。如果开启了,明年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你说在这个基础上不再增加,明年有更多的比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