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公款成“热钱”根源在预算

时间:2011-03-09 来自:博客中国作者:wkun - 小 + 大

                                                                         (丁慎毅)

      最近,曝光政府机关采购昂贵器材的新闻屡现媒体。先是辽宁抚顺财政局采购苹果iTouch4作为U盘,继而苏州交巡警支队采购21台iPhone4做警务通,接着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一台电脑预算超4万元,同时我们还看到,乌鲁木齐一法院采购高档按摩椅,正部级官员配车标准或降至35万元以内。把这些新闻放在一起围观,给人的感觉是,公款咋就成了“热钱”,竟也“流动性过剩”?

      其实,一切的根源还在预算。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高超GDP,发力大涨,但是政府的财政预算规范却没见跟上。由于国家没有建立公共财政、法治财政、民主财政和透明的财政,国家财政资金实质上是政府决定怎么花就怎么花。

      于是就出现了众多怪现象,民生穷,政府富。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再呼吁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公开透明,但是几无效果。即使每年人大的审议,一天的时间也基本上成了走过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政府财政预算报告的审议往往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那都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而且,预算报告一旦通过,必须依法执行。但咱们这儿,那就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今年众多大陆代表团赴台,最后台湾的地方官员直接吃不消,一听说又有大陆来团,只好赶快躲起来。何也,地方预算就那么多,接待大陆代表团用去过多预算后,其它事情就没法办,事情办不成,选民就骂娘,可能下次就不选你了。而在大陆,政府的变通能力很强,这儿一变通,那儿一变通,财政预算也就成了摆设。就拿这次限车来说,其实,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给部长以下的官员配专车,韩国首尔有一阵子官员用车有扩张趋势,结果民众要求改革,最后,市长一辆车,三个副市长各一辆车,全城就这四辆公车。所以,我们的车改步伐大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透明国际有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有法不依,而选择性执法比有法不依危害更大。

      上月去世的蔡定剑先生,是财政预算研究的专家,蔡定剑认为,从199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公共预算制度的改革,2007年,又推出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细化预算编制的改革等。但是,这些改革主要以加强对预算的行政内部控制为目标,是政府自身的“自我革命”。

      好的办法就是在预算编制、审议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吸引公众参与,有效保证国家的民主理财,同时,由审计部门对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审计评估,看政府有关部门所花的钱有没有达到财政拨款的目的和要求?这些资金是不是有效使用?并以此作为来年政府获得预算拨款的根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