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北京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1):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时间:2007-04-26 来自:www.beijing.gov.cn作者:本站 - 小 + 大

关于北京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1):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1月26日,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北京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公布了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并表达了积极发挥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努力完成2007年预算工作任务的良好愿望。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认真执行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现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重点报告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超收收入安排情况。 

  2006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6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完成年初预算589.6亿元的107.5%,加中央税收返还及补助、区县上解、专项政策性结转和上年结余等329.2亿元,收入合计963.3亿元。市级地方财政支出6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年初预算625.0亿元的108.8%,加中央追加、上解中央支出、区县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和结转下年使用等283.1亿元,支出总计963.1亿元。收支相抵,市级财政结余0.2亿元。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64.8亿元,为预算的112.7%,比上年增长25.4%;营业税235.9亿元,为预算的104.7%,比上年增长20.0%;企业所得税123.3亿元,为预算的115.4%,比上年增长33.0%;个人所得税102.3亿元,为预算的106.5%,比上年增长21.0%。 

  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57.7亿元,为预算的101.8%,比上年增长14.0%;农业支出29.9亿元,为预算的107.1%,比上年增长29.9%;教育支出80.3亿元,为预算的107.6%,比上年增长 21.8%;科技支出23.8亿元,为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22.0%;卫生支出22.8亿元,为预算的108.7%,比上年增长22.7%,并专项增加公共卫生支出4.0亿元和杜区卫生设备配置资金4.0亿元;社会保障支出44.2亿元,为预算的103.1%,比上年增长21.9%;政法支出55.2亿元,为预算的111.4 %,比上年增长16.1 %。 

  2006年市级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增加财力54.96亿元。根据《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中关于“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的支出”的规定,市级财政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教育支出57亿元,农业支出1.99亿元,卫生支出1.81亿元,科技支出0.39亿元,文化支出0.7亿元,计划生育支出0.11亿元。此外,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7.0亿元,新增社区卫生设备配置资金4.0亿元,增加大气污染治理资金3.4亿元,“城中村”等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20.0亿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超收留用4.63亿元,增加燃气电厂补贴2.23亿元,“十一五”科技强警2.0亿元,基本建设1.0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按照《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以及预算执行的情况初步汇总的,在地方财政决算汇总后,还会有些变化。 

  总体看来,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超收收入依法安排,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加大资金投入,注重资源整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突出在“多予”和“放活”上做文章,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全年对农村各项投入达111.8亿元。增加转移支付资金,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条件和设备配置标准,对基层公益事业实行专项补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动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发放农业综合直扑资金1.2亿元,增加农民农机具购置补贴,拨付粮食风险基金3.4亿元,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创新农村管水机制,成立管水员队伍,按每月每人500元标准发放补助,惠及农民1.08万人。落实山区生态保护专项资金6.0亿元,支持山区搬迁、生态林建设、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山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累计投入33.9亿元,为近11万农民发放安置补助和补缴社会保险,维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以都市农业为特点的休闲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进银农合作,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通过政府采购、以奖代补、定额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重点投向村路照明、农家炊事和采暖设施改造、农村用水综合治理、垃圾收集和消纳、街坊路硬化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安排资金12.0亿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改造及设备购置。落实大学毕业生到京郊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经费保障工作,引导城区人才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安排农村医生培训和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经费,完成改扩建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全市共有26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6.9%。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帮助计划生育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安排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补贴,建立乡镇、村级就业服务站,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城乡统筹就业。 

  (二)支持自主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统筹使用科技经费,通过直接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4亿元,推动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环保和新材料领域435项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扶持功能,积极采购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和专利申请进行补助,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投入专项资金40.5亿元,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产业基地、投融资体系、信用体系、优化园区创新环境等建设,支持园区做大做强。完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管理办法,开发区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并全部留用,增强了发展后劲。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支持动漫、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运用商业结构调整资金,完善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加快流通现代化和特色商业发展。落实外贸企业出口奖励政策,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支持国有经济在结构上进行战略调整,帮助首钢、北内、焦化厂等国有企业搬迁、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停止、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3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提高首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并着重向郊区、基层倾斜。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15亿元,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加大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教生均综合定额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加大基层文化投入,大力发展首都文化事业。拨付文化经费8.2亿元,启动社区、乡镇文化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对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山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公益性演出进行补助,实施公益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大力支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社区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护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证;安排资金4.0亿元,通过全市集中采购,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置基本设备;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模式,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严格基金支付手续,确保各项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安全运行。建立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城镇廉租房住房保障资金,完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促进就业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忠实履行财政的公共服务和保障职能,努力解民之困、增民之利,突出为民理财。认真落实政府为民办59件实事资金,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生活设施、公共交通、环境治理、应急系统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安排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治理资金,努力消除公共安全事故隐患;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大科技强警投入,加快实施科技创安工程,提高政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首都安全的保障能力。 

  (四〕积极筹办奥运,加快城市建设,提高首都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以筹办奥运工作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79.3亿元,支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及奥运场馆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市区两级政府筹措资金78.4亿元,完成80个“城中村”整治。投入资金6.8亿元,推进旧城区解危排险工作,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安排资金15.3亿元,支持144个拆除违章建筑、公厕改造等环境整治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首都市容市貌。投入文物修缮重点工程资金1.2亿元,文物保护和隐患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排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10.4亿元,开展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和环境事故应急等工作。增加补助,鼓励高排放出租汽车提前淘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拨付锅炉改造补助资金30亿元,加快燃煤污染治理,努力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加快水系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扩大再生水利用,建设节水型城市。以生态创建为载体,拨付资金1.27亿元,专项用于13个郊区县、1480个村庄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 

  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投入80.0亿元,大力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及时拨付专项补贴31.0亿元,确保公交车更新、市政交通一卡通推行和国家石油价格改革的落实,保证城市公用企业正常运营。加大供热保障投入,发展集中供热,稳定采暖价格,对城乡低保及生活困难家庭发放燃煤自采暖补助,保证城乡居民温暖过冬。 

  (五)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和理财水平。 

  扩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范围,提高直接支付资金比重,市级156个部门及其所属的1222个基层预算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改革“纵向到底”。完善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与年度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监控。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规范基本支出。制定预算单位办公设备配置标准,科学核算公用经费定额;制定印刷费、会议费和互联网接入费管理办法,通过招标确定定点供应商,并试行集中支付;全面推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采购、定点加油“四统一”管理,努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加强项目支出评审,统筹部门结余资金,实现动态管理,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 

  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市完成政府采购124.5亿元,资金节约率为4.5%。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遏制商业贿赂行为。实施新的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的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政府采购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启动“北京市网上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增强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简化工作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市对区县专项资金全面实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将涉及教育、科学、农业、社保、卫生等 45个项目纳入考评范围,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分析。完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资产动态数据库,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衔接的机制。利用“政府债务”专网,对政府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社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筹办奥运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突破千亿大关,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改革逐步推向深入,财政事业全面发展,为政府切实履行职能、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共财政体系还不够完善,财经秩序也不尽规范,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科学理财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项目预算的细化程度和预算的统筹性仍需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依然存在;支出责任不明晰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控制行政成本和勤俭节约于事业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财政管理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同时,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新的一年里,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加强基础工作等逐步加以解决。

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