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寻乌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6-02 来自:www.xunwu.gov.cn 2008-1-25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1月17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王正中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63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1%,比上年增收4594万元,增长41.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比上年增收1515万元,增长19.3%。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工商各税4729万元,完成预算的136.8%;农业税收746万元,完成预算的114.8%;企业所得税收入729万元,完成预算的124.2%;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2687万元,完成预算的 17.4%;专项收入457万元,完成预算的253.9%。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支出45644万元,比上年增支13126万元,增长40.4%,其中县本级财政支出2709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0%。县本级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05万元,国防支出12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609万元,教育支出637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2万元,社会保障就业支出336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49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62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4万元,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476万元,其他支出5698万元。其中: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分别高于法定增长要求。
 
    200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监督下,全县财税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县十六局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和财政工作目标,努力开拓,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回顾2007年的财政工作,预算执行呈现如下特点:
 
    1、促进了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促进工业发展取得成效。2007年,我县牢固树立工业富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投入1850万元实现了园区“三通一平”,吸引了大批客商投资兴业;加大对以稀土为主的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扶持矿产、果品等重点产业企业,帮助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鼓励全民创业取得成效。出台居民投资贷款贴息措施,投入资金120万元吸引民间资本6000万元参与市场运作,同时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创业者的技能。三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取得成效。投入财政资金4353.9万元对岳家庄大道、长宁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加快了体育中心、中心福利院等市政重点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房地产加快发展。
 
    2、收入总量、质量进一步提升。2007年财政收入呈现出“增幅大、增速稳、结构优、质量好”的特点。一是财政总收入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完成1563万元,增收4594万元,增长41.6%,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与2004年相比增长100.4%,实现了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38万元,增收1515万元,增长19.3%。二是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完成12486万元,同比增收5341万元,增长74.9%,占财政总收入的79.9%,同比提高14.8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每月都实现两位数、二字头以上的增长。四是主体税收增势强劲。增值税完成5916万元,增收3176万元,增长116%;企业所得税完成1823万元,增收815万元,增长80.9%;营业税完成2108万元,增收673万元,增长46.9%。
 
    3、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以省40项、市39条民生工程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为抓手,努力打造民生财政,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建立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全面铺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了城市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了农村和城镇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受益人数21.7万多人次;投入155万元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改建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投入义务教育机制保障经费1506.5万元,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条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建立了政府助学体系,投入资金101.25万元对839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三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把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对城镇企业困难退休职工按200元/人.月标准进行补助。四是全面提高政法经费保障。2007年,按照公安局、森林公安局1.9万元/人.年,法院、检察院2.7万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安排,提高了政法系统的保障能力,实现了社会稳定。五是落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投资200万元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有力地解决了无房贫困户的困难。
 
    4、对“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一是整合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2007年整合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资金共计1219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比去年同比增加378.6万元。二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蔬菜种植进行补贴,建立蔬菜基地三个,面积200亩,提高了我县蔬菜自供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城居民“买菜难,吃菜贵”的问题;拨付40万元对果园养鸡进行补贴,全年实现产值近3500万元,同时为果农节省有机肥料款不少于100万元;安排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资金10万元,用于提升我县脐橙产品质量。三是落实财政惠农政策。累计拨付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资金1116.98万元;同时还加大了惠农资金监管,确保了惠农补贴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手中。
 
    5、科学理财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县81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清查,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国有资产台账,同时还出台了《寻乌县国有资产处置办理程序》,明确国有资产办理程序和审批程序,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二是以“三个不变,六个统一”为原则制定了《寻乌县“乡财县代管”实施方案》,加强了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范了乡镇收支行为。三是实行综合预算,把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加强预算外局与会计中心两个部门合作,改变了预算内、外“两张皮”的现象;四是制定了《经费追加和资金拨付程序》,对人员经费实行按月拨付,保证了单位的正常运转;对发放给个人的资金由财政直接支付给个人,减少了财政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对工程等专项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由用款单位申请,业务股室核实。五是出台了《关于加强工资发放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发放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今年开展了两次工资发放情况检查,减少财政支出8370元。
 
    2007年,我县的财税工作虽然取得了提前三个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任务、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税收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等娇人成绩,但在成绩的面前,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政保障仍需加强。县直单位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低,公费医疗保障水平不高。二是部门之间的贫富差别进一步拉大。随着财政供养人员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清理“三乱”力度的加大,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明显减少,超编人员工资发放的压力仍然留给部分单位自行消化。三是“增收不增财”的问题突出。尽管今年财政收入有大幅增加,但是上划收入的份额不断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地方可用财力增长较慢。四是财政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综合预算改革需进一步深入。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1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国税9000万元、地税6700万元、财政23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工商各税7073万元;企业得所税627万元;农业税收收入800万元;行政性收费、罚没及其他收入1450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50万元。
 
    200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857万元,其中:养路费3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1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514万元,育林基金300万元。
 
    按收入计划计算,加上税收返还收入、固定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2008年县本级预算财力为27120万元。2008年全县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7120万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77万元;国防支出9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769万元;教育支出727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8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8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84万元;环境保护支出4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78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43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417万元;其他支出3588万元。
 
    基金支出安排8857万元,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514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00万元;交通运输事务支出3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13万元。
 
    三、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努力完成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
 
    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发挥财政在促进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为创建和谐平安寻乌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8年应着力抓好如下三项工作:
 
    一、培植财源,不断做大财政蛋糕
 
    1、经营城市,壮大财力。①经营土地,以地生财。一是强化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土地使用效益。通过科学的规划,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有序配套,城市的内涵质量得到优化,从而提升城市空间的“含金量”,把劣地变成宝地。二是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采取有序整体推进征地的方式,减少征地损耗,重新明确征地拆迁标准。制订激励措施,部门逐级把关,降低征地成本。实行失地农民保险制度,减轻征地难度。垄断一级土地市场,严格控制二级土地市场,对拆迁安置建房采取实名制,杜绝安置用地的交易行为。公开招、拍、挂制度,把“生”地变成“熟”地,产生土地最大增值空间。三是培植壮大房产市场。鼓励新房上市,规范旧房交易。利用财政宏观调控手段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大住房公积金的配套资金,拓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激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实行住房按揭贷款;加大城建的投入力度,用前瞻性眼光,完善城市功能,做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在全县乡镇一级全面推行房屋产权证制度,拓宽民间筹资渠道,规范房屋交易行为。②经营资产,以资聚财。一是搞活有形资产,对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用市场这只手去盘活、重组。年内将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两旁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原来由政府直接从事的市政事业推向市场;对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建设项目给一定年限的收费权,实行引资修建。二是激活无形资产,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的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以及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三是依托全国蜜桔之乡、脐橙出口基地、东江源头县等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2、筑巢引凤,兴工富县。一是降低资本投入。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招商硬件,实现园区“七通一平”,降低企业资本投入。二是拓宽利润空间。以财政扶持和对外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延长果业产业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大以稀土为主的矿产资源整合力度,确保企业生产需求,实现稀土产业做大做强;杜绝矿产资源的无证开采,采取资源与加工相捆绑的资源型招商方式,拓展外来客商的利润空间;利用帮助企业向上争资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对获得国家、省级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奖励。四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做好招商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落实招商引资承诺,做到以诚招商、以情招商,吸引客商到寻乌投资兴业;积极落实外来投资企业在土地使用、财税扶持、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打造寻乌外向型经济;做好招商引资经费的保障,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鼓励全民招商。
 
    3、放活体制,激励创业。①按照“发展与受益同步”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各乡镇、各单位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对乡镇支持力度。增加县乡分成税种,在全额返还契税、耕地占用税、摩托车车辆使用税的同时,把现有部分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按比例返还乡镇,新办企业税收实行县乡分成,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出台土地及房地产开发税收返还措施,鼓励乡镇加快圩镇建设,增强圩镇的辐射能力,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出台经济发展奖励办法,落实激励机制,鼓励单位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允许一部分单位先富起来。②落实激励措施,鼓励全民创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加强培训机构建设,以农民培训学院为依托,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引导居民创办企业;积极培育市场经济主体,鼓励企业和个人按照公司化模式发展。
 
    二、优化结构,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全面落实省财政60条公共政策,特别是要增加“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努力保障全县人民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①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干部职工体检范围,在对全县副科以上人员纳入体检范围的基础上,将县财政全额拨款的所有人员纳入体检范围。②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成立贫困学生救助中心;适当提高民办教师待遇。③支持农民培训学院建设,打造农民技能培训基地。④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药品销售网络,落实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⑤扶持果业协会等群众性经济组织建设,增加农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渠道。⑥全力扶持现代农业建设,打造澄江、吉潭、文峰等六大板块果业生产示范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对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果园养鸡、养猪大户、能繁母猪等进行补助;积极开展生猪养殖等农业政策保险。⑦整合文化专项资金,支持民间剧团发展,加快农村书屋建设,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农村阵地。⑧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实施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2、塑造机关形象,增加公务投入。一是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全县各级机关高效运转;二是提高津补贴标准。制定《寻乌县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把干部职工津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解决单位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三是财政预算部分资金,扶持乡镇机关建设。
 
    3、改善城乡面貌,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县经济服务中心、中心敬老院、体育中心和城北、君子坝、沙子头三条出口路和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步伐。二是落实“三农”投入机制。落实涉农资金整合措施,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三清三改”,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做好“通村水泥路”工程的资金配套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力度,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落实财政资金扶贫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和谐。
 
    三、健全机制,依法依规为民理财
 
    1、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按照统一部门经费标准,核定部门经费总额的方式,在全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部门综合预算,做到规范预算和执行程序,落实部门支出核算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控制部门支出,严格部门经费追加,减少支出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规范惠农补贴发放。制定《寻乌县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一卡通”发放模式,按照先易后难,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三项资金纳入“一卡通”发放的基础上,把农村低保、优抚金等32项惠农补贴财政补贴资金先在“一卡通”的平台上建立台账,再逐步发放,确保补贴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手中。
 
    3、试行国库集中收付。把国库股与会计核算中心联合起来成立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收付规章制度,把政府采购资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助学金、政府工程项目资金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实时了解各项资金使用情况,防止财政资金挪作它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一是大力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实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对民生工程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加强对土地经营收入、国有资产收益、非税收入征缴情况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三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在县乡两级联网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软件和管理程序的配套工作,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发挥金财工程的作用;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落实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逐步做好执收执罚单位的收支脱钩工作,将行政性收费、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使用,消除单位之间经费不均的现象。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奥运会、残奥会在我国召开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喜庆之年,好事多多,喜事多多。形势摧人奋进,喜庆焕发激情,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乘势而上,继续搞好财政改革和发展,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开放的寻乌,发展的寻乌,腾飞的寻乌提供更好更多的财力支撑,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