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云霄县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6-02 来自:www.yunxiao.gov.cn 2008年3月14日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元月14日在云霄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云霄县财政局局长    方锦祥
 
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二OO七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强收入征管,严格依法理财,较好地完成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实现了收支平衡。主要财政指标完成情况是:

    (一)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8000万元,占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预算(简称占预算,下同)100%(注:比原在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报告财政总收入17170万元,增加830万元),比上年增收4582万元,增长34.1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262万元,占预算99.44%,比上年增收671万元,增长18.69%;地方级收入13738万元,占预算100.18%,比上年增收3911万元,增长39.8%。财政总支出35499万元,比上年增支8532万元,增长31.64 %。在财政总支出中,扣除专款支出2589万元,县本级支出32910万元,占预算99.81%,比上年增支 7263万元,增长28.32%。

    县本级财政收入13738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16805万元,上年净结余3904万元,收入方面合计34447万元。县财政支出3291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256万元,支出方面合计34166万元。收支对抵结余281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基金预算收入10837万元,占预算102.95%;基金预算支出 10053万元,占预算91.26%。收支对抵结余784万元。

    (三)打假经费收入6360万元,占预算100%;打假经费支出5380万元,占预算98%;收支结余980万元,专项用于打假支出。

    以上数据有的还会变化,待决算编成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奋斗目标1.8亿元,实现了2007年年初在人大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财政收入力争在上年基础上努力实现“三个增量”的突破。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实现增收4582万元,超收832万元。二是提高运行质量,地方级税性比重为70.56%,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三是突破收入总量1.7亿元,实际总量1.8亿元。财政增收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以上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业强县”和加快推进生态工贸港口立县的重大决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借此机会,向对财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为财政增收做出努力的财税部门及非税执收部门,向为财政增收做出贡献的纳税人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我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确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反映到财税增长上来。

    一是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8亿元,比2005年和2006年两年地方级收入之和还多71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94%,比上年提高了0.49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总收入增幅达34.15%,比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18.55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税收3688万元,增长17.01%。是在连续几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又创新高。

    二、征收部门齐抓共管,地方级税收收入实现较大增幅。

    财政、税务等收入征管部门依法治税、加强管征,今年总收入中的税收收入达13955万元,比上年增收3574万元,税收收入超过2006年财政总收入的537万元。其中:地税局地方级税收收入7004万,比上年增收2669万元,增长61.57%,国税局地方级税收收入1211万元,比上年增收391万元,增长47.68%;财政局契税收入1274万元,比上年增收166万元,增长14.98%。是近年来增幅最高、增量最大的一年。

    三、建安房地产业成为财政增收的新亮点。

    今年来,多方筹集资金2.3亿元,重点扶持将军大道、疏港公路、国道324线云霄路段改造、云陵工业开发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县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建安营业税收入4516万元,比上年增收2037万元,增长82.2%。

    四、非税收入增收,缓解了资金调度的紧张局面。

    各项非税收入合计完成21242万元(包括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基金预算收入、打假经费收入),比上年增收6627万元,增长45.34%。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9498万元,各乡镇、公安、边防、整顿办等打假经费收入6360万元,社会抚养费征收收入1362万元(财政专户2438万元,合计3800万元)。公安、法院、交警罚没收入823万元,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30万元,集中预算外资金500万元,交通运管费收入240万元,海域使用金收入200万元等,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城信社和基金会中央专项借款贷款的清讨工作,全年共收回借款本金及利息2760万元,其中:城信社借款2500万元,基金会借款26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县资金调度的紧张局面。

    五、主动应对财政政策调整,争取财政资金补助的最大化 。

    目前,我县财政得以正常运转,财政困难局面得以缓解。一是加大组织县本级财政收入力度;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补助。当前财政正处于转型和改革时期,2007年是这一轮转移支付的最后一年,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将对2002—2006年的财政收支进行全面核实。为此,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局组织精明的业务骨干,认真研究财政政策调整的新动向,把握新机遇,做好各项数据核对和应对工作,为下一轮转移支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我县得到的补助数额最大化。2007年,共得到上级补助收入22070万元,主要项目有:一般转移支付补助585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2748万元,体制补助256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1976万元,新农村合作医疗112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88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429万元,各种专项资金5265万元。

    六、依法理财,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

    关注民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课题,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教育为民生之基,就业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为民生安全网。为此,在依法理财方面特别增加“三农”、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关注民生的支出。

    一是确保“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公共支出。2007年拨付工资、工资性支出、离退休费支出共18125万元,确保了全县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在职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此外,重点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主要是: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75万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及城市低保费880万元,石油提价补贴361万元,革命“五老”、退伍军人安置、失散红军等补助315万元,村级“六大员”补助117万元,再就业补助136万元,发放困难职工社保补贴20万元,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及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95万元,企业离退休养老金402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86万元,实施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制度支出33万元等。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县支农支出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55.93 %。主要项目有:“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及水毁修复投入431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建设投入341万元,直接对种粮户补贴 384万元,农村千里水泥公路建设投入310万元,村级办公场所的建设162万元,村、镇环境整治经费81万元,农业产业化支出57万元,投入“造福工程”建设45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支出33万元等。坚持做到“多予、少取”。三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其中:教育支出10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5.99%,全面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的政策,免费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教科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最低生活补助费,以及中小学危房改造、远程教育配套建设等。医疗卫生支出2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倍,主要用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防治、乡镇卫生院提升补助,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补贴、乡村医生培训等。公检法支出4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3.02%,主要用于政法系统公、检、法、司的配套建设、改善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的办案条件,以及建设“平安云霄”的资金需要。加大计生经费投入,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开展的“四个百”系列活动,计生事业费支出 1545万元,比2006年增加投入643万元,增长83.27%,使我县计划生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四是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拨付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及体制分成1118万元,其中:村级运转经费272万元,社区居委会补助12万元,乡镇机构运转210万元,困难乡镇补助175万元以及各种体制分成449万元等。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五是支持工业区的发展。拨付工业区体制分成款569万元,其中:云陵工业区321万元,下坂工业区109万元。六是确保收入成本及时拨付。拨付执收部门的征收经费、办案费5588万元,充分调动了各征收单位抓收入的积极性,做到应收尽收,全额上缴。七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筹集资金1.61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5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将军大道7000万元,云陵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2600万元,全县九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合计2500万元,疏港公路800万元,云漳路、绥阳路铺砌广场砖及绿化等660万元,国道324线云霄路段改建300万元,新行政中心规划设计168万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100万元,县城消防配套建设50万元,县城三个主要路口红绿灯80万元,港口规划40万元,县城环境整治,以及县城内涝排洪港清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八是及时拨付上级各种专项资金。全年共拨付预算内专项资金2589万元,其中:支农资金709万元,社会保障补助资金309万元,教育资金299万元,公检法专款25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5万元,计划生育70万元,科学技术58万元,医疗卫生资金50万元。

    七、财政改革不断 深化,依法理财能力继续增强。

    一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通过清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173个,资产总额62591万元,全面摸清“家底”并逐步健全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开展“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38个单位,查缴违纪金额439万元,全额上缴国库和专户,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得到纠正。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工作。围绕“规模、规范、效率”三个重点,扩大采购规模。全年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227万元,实际支付资金1099万元,节约资金128万元,节约率10.4%。五是加强财政投入建设工程造价评审。审核工程决算216个,核减资金96万元,核减率4.55%。

    各位代表、委员,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财政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一是税性比重低,财政收入仍然潜在着不稳定性。二是财政总收入总量小。工业对税收的贡献虽已初步凸现但仍较低。省财政厅的转移支付补助大于县本级财力收入,只能维持正常运转。财力增长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项刚性支出的需要,资金调度依然较为紧张,有些专款未能及时拨付。三是政府债务重,亚行、世行、国债贷款期限已相继到期,城信社、基金会借款还债上级财政部门继续采取强行扣款,偿债压力加大,财政风险依然存在。四是财政体制需进一步完善,乡镇之间、部门之间仍然存在不平衡性。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年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OO八年预算草案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的态势,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留有余地”的原则。主要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3400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为17690万元,增长28.80%。总收入中的税收收入计划为19000万元,占81.2%,比上年提高3.7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计划4400万元,比上年增长8.8%。

    全县财力总收入为39276万元,其中:当年地方级收入17690万元,上级体制补助收入16805万元,调入资金4500万元,上年结余281万元。全县财政支出安排39276万元,增长19.34%。收支对抵预算平衡。

    2008年全县基金收入计划13020万元,相应安排基金支出13020万元。

    2008年全县打假经费收入计划6120万元,相应安排打假经费支出6120万元。

    以上的数据属初步草案,具体细化的预算请大会委托县人大常委会审核,届时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2008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狠抓落实。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集中财力办大事。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部门要重点力抓以下工作:

    一、以积极培育财源为中心,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一是重抓长效财源打基础。以发展临港工业为主攻方向,更加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建立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光电节能、机械制造、造船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和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工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贡献率。二是力抓速效财源促增收。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这篇文章,以将军大道为龙头,扩展县城空间,拉动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环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进度,继续完善将军大道、疏港公路、国道324线云霄路段、云漳北路等景观大道的亮化、美化、绿化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力和县城扩张能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拉动建安营业税、契税、房产税等税收的增长,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实现速效财源与长效财源的互补。三是常抓新兴财源保增量。充分利用“3.28”、“9.8”等主要活动,深入挖掘“开漳祖地”的文化底蕴,支持将军山公园、乌山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推介力度,支持红树林生态旅游、翠丰海水温泉、云顶温泉大酒店等高档旅游项目建设,使旅游业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兴财源。

    二、以组织收入为重点,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严格依法治税。财税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依托部门配合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纳税台帐,努力做到阳光纳税、公平税负。加强对主体税种和骨干企业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足额征收到位。通过专项清理、强化代征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种逃、骗税行为,保证税收稳定增长。二是突出征管重点。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突出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娱乐业、餐饮业等重点行业税收。三是完善财税考核机制。制定完善财税收入考核的激励机制,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对各种非税收入、打假经费收入的征收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逐步扩大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做到应收尽收。五是增收节支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压缩消费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三、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倾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和农村低保、村主干社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医保,救灾救济等投入,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及社会各个阶层。二是支持社会公共安全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司法和构建平安云霄经费投入,促进基层公检法司部门的装备和办案条件进一步有效地改善,增加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及突发疾控监管工作经费。三是加大支农、教育、科技、卫生、计生事业投入。特别要关注“三农”、城镇和农村的义务教育,科技创新、计划生育、农村环境整治、乡镇卫生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建设。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财力,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资金需要,重点向“一港四路”、三大产业和港口码头建设、云陵开发区、将军大道二期道路建设、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

    四、以加大财政改革力度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实施编制部门预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今年在教育系统试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明年准备在全县各单位实施。二是认真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的改革工作。根据市政府的要求,自元月1日起,全面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确实做到同一地区、同一级别公务员的报酬标准一致,以彻底解决“分配不公”的现象。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开发区财源培育激励机制。实行新的乡镇、开发区一定四年的财政体制,对乡镇、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实施更加优惠、更加倾斜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体制,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进一步调动基层抓收入积极性,促进全县经济和谐发展。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按照“扩大规模、规范运作、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不断简化内部工作程序,加大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五是推进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完善与省、市财政部门网络联接的基础上试行与税务、金融、县直预算单位、乡镇财政部门的网络体系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六是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严肃财经纪律,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确保财政政策的执行,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努力实现财政监督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重在提请、主动服务”的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理财、当人民公仆的观念,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意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委员,要完成2008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又好又快”的精神,贯彻落实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提高生财、聚财、用财、理财水平,重在持续、精心运作,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争取更大作为,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后,请让我再次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关心、理解和支持 我县财政工作的各阶层人士和全体纳税人表示衷心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