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黟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6-02 来自:www.hsyxnews.com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1月19日在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李旭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黟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工作回顾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开放兴县、旅游牵动、工业支撑、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先进”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出好与快有机结合,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财税部门坚持团结协作,克难攻坚,相继克服了市场波动、税收政策变化等减收和中央调资、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经济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增支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呈现增收稳、结构优的良好局面,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机关运转、社会保障、维稳应急和科技、教育、支农等重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1、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08万元,占年初预算8500万元的102.4%,占市政府调整后预算8680万元的100.3%,比上年实绩 (以下简称同比)增长22.9%。其中:工商税收(含车购税)完成5556万元,占年初预算5500万元的101%,同比增长27.7%,作为主体税种的增值税完成2337万元,同比增长33.3%;营业税完成1405万元,同比增长22%;企业所得税完成542万元,同比增长22.9%;个人所得税完成556万元,同比增长20.9%;农业两税完成551万元,占年初预算440万元的125.3 %,同比增长18.2 %;行政性收费等非税性收入完成2601万元,占年初预算2560万元的101.6%,同比增长12.9 %。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454万元,占年初预算13971万元的167.9%,同比增长13.7%,增支2833万元。
 
    一般预算平衡情况:全县一般地方财政总收入23731万元,包括一般地方财政收入6152万元,税收返还补助收入810万元,各类补助收入16521万元(固定补助收入7078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67万元,专项补助收入8266万元,其他补助收入61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48万元;全县一般地方预算总支出23475万元。包括一般地方支出23454万元,上解支出2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56万元。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基金收入完成5622万元,占年初预算3000万元的187.4%,同比增长86.9%,基金支出完成6256万元,占年初预算 3000万元的208.5%,同比增长182.3%。上级补助收入621万元,上年结转356万元,收支相抵,基金滚存结余343万元。
 
    以上收支情况在财政结算和决算之后还有变化,预算执行最终结果待财政决算完成后另行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二)2007年财政工作回顾
 
    2007年的财政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增强支持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理念,始终突出加快发展、服务发展这个主题,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共争取省财政扶持县域经济发展间隙资金专项借款3000万元,全年到位上级各类专项资金24312万元,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资金明显增多。二是认真执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全年兑现企业税收奖励531万元、企业贡献奖8.7万元。三是积极打造融资平台。省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当年到位资金2500万元。育财职能的不断增强,不仅大大缓解了我县城乡发展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对改善城乡面貌、改良生态环境,拉动经济即期增长、促进发展后劲增强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断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围绕年初确立的任务,突出依法征管、科学征管这个主题,采取分解任务、细化征管、加强协作等措施,确保完成年初预算收入任务。一是按部门、分乡镇下达分解任务。按照目标统一、责任明确、激励措施跟进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调动了税收征管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税源档案及其分析、监控等动态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税源变动情况,主动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及时足额征收到位。三是建立车辆税收、房地产税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全年车辆税收、房地产税收共完成235万元,增长37.4%。四是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全年共查补入库各类税收199万元。强化聚财手段,不仅消化了当年的减收因素,保证年初人代会确定的预算收入任务及年底前市政府调整后预算收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还促进了财政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可用财力净增2827万元,同比增长13.5%,税收收入比重达70%,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均取得新突破。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牢固树立量入为出与公共财政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支出重点,切实做好财政保障工作。一是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全年用于兑现公务员工资政策、提高住房补贴发放比例和乡镇教师工资标准达1998万元,提高了财政供给人员收入水平。二是加大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全年教育、科技、农业、卫生支出分别完成2847万元、504万元、1942万元、13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08.3%、26.4%、70.4%。其中兑付种粮、农资、良种、退耕还林补贴达1332万元。三是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的问题改善。十八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各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把继续支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支付再就业资金404万元。全力保障城镇及农村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发放低保金253.6万元。筹资资金 90 万元,实施了农村敬老院改扩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21人。支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县财政安排保障经费40万元,使农民群众参合率达到了90.25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县以上财政拨付保障经费343万元,用于免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其中用于补助教科书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51.9万元,农村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四是推进“平安黟县”建设。支持政法部门提高履职保障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对公共安全、公共管理方面的投入。各级财政防灾救灾应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加强。用财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不仅增强了财政保障能力,促进了公共财政职能的逐步完善,还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不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严格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深化集中支付管理改革。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率和支出效益,对部门的基本支出,分月均衡拨付;对项目支出,严格按照项目的实施进度拨款;特殊拨款,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随到随办。三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对财政23项专项资金统一实行国库集中管理,规范资金运行。四是深化非税改革。对公安局、法院、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的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试点,实行了“收入实行目标考核、商品和服务支出采取定额管理、项目支出编制项目预算”的管理办法。五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实行采购跟踪管理,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全年采购预算1368.93万元,实际支付1155.01万元,节约预算资金213.92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5.6%。六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展顺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总量小,在全省、全市的位次依然靠后,支柱财源和骨干财源不够突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还需增强;三是新的稳定的税源增长点不多,财政增收基础不够稳固;四是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需要改进、力度需要加大;五是财政体制改革仍需深化,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及其工作重点
 
    (一)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情况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我们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的攻坚年。我们既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势头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国家宏观调控、财税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带来的种种压力。科学合理安排好2008年财政,对保持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狠抓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依法理财,强化协调配合,保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实现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关注民生,坚持财政资金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收支平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2008年全县主要经济目标,2008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045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0%。其中:国税部门安排32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5%;地税部门安排37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5%;财政部门安排34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9%;基金收入安排5432万元,较上年增加2432万元。
 
    按照确定的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一般预算可用财力总额为1585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支出15858万元。
 
    按照支出经济科目分类:安排个人工资部分6839万元,较上年预算(下同)增长14.7%;公用部分安排1555万元,增长15.4%;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部分3317万元,同比增长15.6%。
 
    按照支出功能科目分类:一般公共服务2411万元,增长20.6%;公共安全840万元,增长26.9%;教育2164万元,增长23.6 %;社会保障和就业2758万元,增长20.8%;医疗卫生958万元,增长21.7%;城乡社区事务816万元,增长32%;农林水事务1213万元,增长15.2%(两年的预算安排中有农村税改支出等科目变化,预算支出存在一定不可比性);其他各项支出4248万元。
 
    按照新增支出投向分类:全年预算新增财力2135万元,增加财政基本保障支出1401万元,占新增支出的65.6%;增加专项用途资金支出734万元,占新增支出的34.4%,其中:增加民生工程办实事支出329万元;增加社会公共事业支出108万元;增加支持经济发展和管理支出297万元。
 
    (二)2008年财政工作重点
 
    实现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理财、促进发展、重在民生、打造和谐这条主线,扎实做好2008年财政工作。
 
    ――发挥财政职能,加大培育财源力度。高度关注国家主体功能区设置与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政策,不遗余力对上争取各项有利和倾斜政策;修订完善激励政策,并认真筛选优势项目,确保全县争资工作迈上新台阶;诚信待商,落实执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发展,培植新兴骨干财源;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担保公司建设,为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撑;推进乡村旅游大景区建设,不断增强旅游牵动效应;加大支农惠农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同富裕;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借助财政信用、国有资本融汇更多的发展资金。
 
    ――坚持依法征管,扩大财政规模。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协税护税活动,严厉打击偷、逃、漏、骗、抗税行为,确保税收收入实现应收尽收;强化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税源数据库,开展精细化征管,完善纳税评估机制,推进选案稽查微机化、程序化、规范化;继续坚持财税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开展财税形势分析,研究解决薄弱环节;建立完善税收征管激励机制,促进乡镇、部门挖潜增收;增强为纳税人服务意识,进一步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税源监控;着力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征缴工作,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收益等非税财源的流失;突出抓好均衡入库和稳定增长,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充分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和谐黟县建设。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社会稳定的财力需求基础上,统筹安排财力,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的落实;把大力支持“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与支出挂钩征管新模式,不断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增强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和刚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同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益;整合优化预算执行与国库支付程序,全面提高国库支付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寻求盘活资产存量的新方法,探索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运营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会计诚信建设,不断规范理财行为。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财政服务效能。按照新形势下财政工作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与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财税干部的政治素养与业务水平;增强法制意识和科学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和主动意识,努力为党委、政府当好科学理财的参谋和能手。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切实做到为民理财。增强落实意识和效率意识,进一步提升财政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审计和社会监督,恪尽职守,勤奋工作。
 
    各位代表,完成2008年的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踏实苦干的工作,奋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