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在兴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一、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财政收入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00678万元,为年度预算数85000万元的118.44%,为目标任务数10亿元的100.68%,比上年同期的75589万元增长33.19%,增收25089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48164万元,占预算的128.26%,同比增长44.29%,增收14784万元;省级收入完成4207万元,占预算的97.84%,同比增长28.47%,增收932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收入)完成48307万元,占预算的111.96%,比上年同期的38935万元增长24.07%,增收9372万元。分部门收入完成情况为:
国税部门收入完成44403万元,为预算的121.65%,为目标任务数44000万元的100.92%,比上年同期的30812万元增长44.11%,增收13591万元;
地税部门收入完成30000万元,为预算的111.11%,为目标任务数30000万元的100%,比上年同期的21965万元增长36.58%,增收8035万元;
财政部门收入完成6231万元,为预算的178.03%,为目标任务数6000万元的103.85%,比上年同期的6789万元下降8.21%(主要原因为从2007年起烟叶税划归地税部门征收);
顶效开发区收入完成20044万元,为预算的111.36%,为目标任务数20000万元的100.22%,比上年同期的16023万元增长25.09%,增收4021万元。
(二)财政支出
2007年初,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财政支出预算为64554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上级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补助以及政策性增支等因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数相应调整为85091万元,累计完成8393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64%,比上年同期的68469万元增长22.59%,增支15466万元,分项支出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658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1.51%;
2、国防支出:完成19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0.83%;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679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49%,;
4、教育支出:完成23707万元,为预算的95.4%,同比增长31.33%;
5、科学技术支出:完成979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859.8%;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918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53%;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1317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7.27%;
8、医疗卫生支出:完成506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88.36%;
9、环境保护支出:完成552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3.66%;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6207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4.8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9603万元,为预算的99.85%,同比下降12.98%;
1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53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59.63%;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1268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52.59%;
14、其他支出:完成1883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7.1%。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收入)完成48307万元,体制补助及上级各种转移支付补助40616万元(含专款补助收入11516万元),预算外调入资金200万元,上年结余2056万元(州财政局2007年10月份批复上年结余增加52万元),收入总计9117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3935万元,上解省、州支出4515万元,支出合计88450万元。收入与支出相抵,全年财政滚存结余2729万元,其中:上级专款结转结余1156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专项资金357万元、农村中小学中央公用经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85万元、2007年能繁母猪保险费补贴专项资金14万元),净结余1573万元(市本级1285万元、乡镇199万元、顶效89万元)。
二、主要做法
2007年,是兴义市1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积极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高度关注民生,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财政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以科学发展为要务,财政收入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一是收入总量实现了跨越。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0678亿元,增长33.19%。二是收入结构实现了优化。
(二)以民生为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全市教育支出23707万元,同比增长31.33%,增支5656万元。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534.82万元,农业支出5264万元,扶贫资金支出128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支出612万元。三是财政资金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倾斜。全市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实施,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廉租房制度初步建立,2007年市本级共划拨廉租住房资金128万余元。四是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7年,兴义市全面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年新农合到位资金2128.3万元。五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全年环境保护支出552万元,同比增长33.66%。2007年,在抓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了基本支出,加大了民生投入,有效控制了非生产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确保了“吃饭”和建设两不误。
(三)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财政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
一是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有效运行。2007年,选择了市人事局、建设局等9个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减少财政资金库外沉淀350余万元。三是农民补贴网建设初见成效。采用“一折通”方式兑现了农民综合直补等涉农资金5606万元,保证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户。四是村财乡代管村用工作全面推行。五是乡镇零户统管改革取得实效。六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全面完成。七是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八是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方式改革硕果累累。
(四)以强化监管为手段,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完善内控制度。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三是加强专项资金跟踪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四是整顿财税收入秩序,严格依法征管。建立征管部门联动机制,启动税收“一体化”征管模式,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及时缴库,财税征纳环境进一步改善,收入质量稳步提高。五是改进监管方式,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市委提出的“一要积极,保证需要,二要稳妥,保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减收增支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1.5亿元,确保完成13亿元。按照11.5亿元安排预算,比上年预算数8.5亿元增长35.29%,增收3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10.0678亿元增长14.23%,增收1.43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收入)5524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43148万元增长28.03%,增收12095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48307万元增长14.36%,增收6936万元,分部门收入安排情况为:
国税部门499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6.71%,增收134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2.38%,增收5497万元;
地税部门381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41.11%,增收111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7%,增收8100万元;
财政部门40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4.29%,增收500万元;
顶效开发区230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7.78%,增收50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4.75%,增收2956万元。
根据收入结构分析,按115000万元的总收入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收入)约55243万元;预计体制补助及上级各种转移支付补助约26884万元(含上级专款补助收入相对固定部分2879万元),调入预算外资金200万元,上年结余2729万元,财政上解支出约4223万元,收入与支出相抵,预计2008年全市总财力80833万元(含上级专款2879万元),相应安排支出80833万元(在具体执行中,如上级追加专款,支出相应变动),比上年预算数64554万元增长25.22%,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为:
1、基本支出69209万元(其中:市本级51683万元、乡镇10402万元、顶效712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53702万元增长28.88%,主要是工资、津补贴、公务费、机车费、职工福利费、业务费、抚恤生活补助、职工住房公积金、离退休人员费用、医疗保险、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经费;
2、经济建设支出1112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10352万元增长7.5%,其中:市级5074万元(含上年专项结余安排支出1106万元、本年预计专项资金支出2393万元),顶效6050万元。主要用于“三化一业”、社会发展、节能减排等;
3、总预备费安排500万元。
二、工作重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头一年,为进一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推动兴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兴义建设,财政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又好又快,促进科学发展不动摇
要通过改进和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做到财政增长与“两个比重提高”同步,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形势、与全市税源状况衔接,努力达到兴义经济可持续、强后劲、快增长的要求,为此,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抓招商引资,二抓项目落实,三抓收入征管,四抓协调配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谐发展不松劲
财政工作要以人为本,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让全市人民从财政收入增长中得到实利,从公共财政政策中得到实惠,努力达到兴义财政公共服务与和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的目标。
(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停步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二是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扩大试点单位和范围。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四是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大财政对村级经费的补助力度,将村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巩固“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工作成果,要以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为突破口,加强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四)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不懈怠
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管体系,坚持加强财政监督与规范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法,强化监管手段,深入推进依法理财进程。一要依法强化收入征缴入库,确保预算收入应收尽收,强化财政聚财职能。二要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提高支出监督管理水平,要继续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违规使用行为坚决依法查处;要继续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树立会计“诚信第一”意识。
(五)坚持勤俭节约,控制支出不手软
财政工作的重点是保工资、保运转、切实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要,要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一般性支出的增长,继续从严控制“人、车、会、网、招待”等支出的增长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狠刹建设中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风,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严格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坚持财政为民,提高理财水平不落伍
一是要提高干部依法理财能力,二是提高干部业务水平,三是提高干部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