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在增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增城市财政局局长 张国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税工作任务,财政收入持续快速有效增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一)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772,173万元,比2006年增收310,700万元,增长67.3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562万元,比2006年(可比口径,下同)增收45,980万元,增长28.63%。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以及2006年结余,剔除体制上解中央、省及上划有关垂直部门的经费、地方应负担的出口退税等支出,全市全年的一般预算总财力为294,904万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7,23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7,665万元,其中:专项结余47,327万元,净结余338万元,实现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7,239万元,同比增支58,627万元,增长31.0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增减状况及原因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614万元,同比增支11,642万元,增长52.99%。主要是从2006年7月起补发人员工资及提高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3,000元而相应增加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
2、国防支出481万元,同比减支153万元,下降24.13%。支出减少的原因是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将原在“国防支出”科目安排的人民防空相关经费调整至“其他支出”科目反映。
3、公共安全支出29,721万元,同比增支7,044万元,增长31.06%。增支原因主要是:2007年我市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由3.3万元/人提高到3.8万元/人;拨付公安局办公大楼基建工程欠款1,400万元、法院“两庭”建设经费450万元和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设经费158万元;拨付公安局民警培训经费200万元、警服购置费100万元和办公设备购置经费200万元;拨付消防大队增加工资福利、消防业务费、营房设施达标改造等支出506万元。
4、教育支出62,032万元,同比增支12,624万元,增长25.55%。增支原因主要是: 2007年春节开始发放教师四大节日补贴,同比净增4,100万元;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是从2006年秋季起实施, 2007年比上年多支付一学期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支出3,094万元;拨付学生交通费补贴500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3,933万元,同比增支1,733万元,增长78.77%。增支原因主要是:拨付摩托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18万元;拨付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经费1,094万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528万元,同比增支2,071万元,增长142.14%。增支原因主要是:拨付增城文化广场演出经费600万元;拨付图书馆建设资金650万元;拨付广播电视播控业务用房演播厅装修工程经费200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084万元,同比增支5,068万元,增长23.02%。增支原因主要是:拨付教育系统离退休教师节日津贴1,124万元;发放市属企业已故离休干部配偶定期生活困难补助和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共125万元;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和原村级负担改为财政负担增加支出297万元。
8、医疗卫生支出10,347万元,同比增支2,682万元,增长34.99%。增支原因主要是: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市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15元提高到20元,且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上升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拨付1,099万元用于自然村通水工程;增加拨付农村卫生站项目建设资金和农村卫生建设专项经费922万元。
9、环境保护支出1,883万元,同比减支849万元,下降31.08%。支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2007年支付污水处理厂和水泥行业及新塘洗漂企业整治经费比2006年分别减少800万元和252万元。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094万元,同比增支1,545万元,增长33.96%。主要是拨付中心镇建设配套资金和第一、二批农村水泥路建设补助支出。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0,070万元,同比增支1,329万元,增长15.20%。主要是拨付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林带建设经费391万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95万元;拨付中心镇建设补助资金1,431万元;增加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投入力度。
12、交通运输支出1,541万元,同比增支361万元,增长30.59%。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9,343万元,同比增支2,946万元,增长46.05%。主要是增加对国有企业职工安置专项资金支出1,739万元;原在“其他支出”科目安排的能交公司兑付资金调整至本科目反映。
14、其他支出47,568万元,同比增支10,584万元,增长28.62%。主要是2007年镇级超收分成收入增加及在本科目反映的行政事业人员住房公积金随工资增长相应增加。
(三)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171,853万元,比2006年增收149,981万元,增长685.72%。2007年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从原来的预算外管理纳入到基金预算管理,同时,市政府加大了整合土地力度,增加拍卖出让土地是该项收入的主要增长因素。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由2006年的6,68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778万元,增长2186.07%。
2007年全市基金支出138,666万元,比2006年增支124,245万元,增长861.56%,主要支出情况如下: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2,500万元,比上年增支102,498万元,主要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239万元、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支出4,599万元、支农支出4,962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82,700万元。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8,602万元,主要投入自然村道建设1,000万元、新农村整治4,060万元、农业建设项目2,700万元。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4,238万元,比上年增支4,480万元,增长45.91%。主要投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防洪排涝、水系建设工程、加固防险工程、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应急抢险支出等。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7,791万元,比上年增支6,719万元,增长626.77%,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改造、维护,城市路灯改造、维护及电费等开支。
二、2008年预算草案
(一)当前财政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和安排原则
展望2008年,预计我市经济将延续2007年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为2008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财政仍面临着许多减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及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都可能制约财政收入增长;支出方面,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财政需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因此,2008年抓好增收节支仍是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以上形势的分析,2008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十一届五次会议精神,按照“依法理财,以财生财,保障民生,收支平衡”的原则,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政权运转,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规范财政理财行为,为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穗东新增城作出新的贡献。
预算安排原则:1、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原则。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按增长15%的比例安排。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坚持量财办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收支预算;坚持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3、建立公共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原则。在保障基本支出的前提下,增量重点向“三农”、教育、社保、医疗、公共设施建设等倾斜。4、专项资金按轻重缓急安排原则:(1)上级文件规定属政策性支出的项目优先安排;(2)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要办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3)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提出的项目支出需求,视市财力许可及单位项目的轻重缓急择优安排。
(二)一般预算草案
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遵照《预算法》,并依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237,546万元,比上年(下同)增收30,984万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安排209,008万元,增长15.84%;非税收入安排28,538万元,增长9.19%。全年收入计划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计划64,145万元,增长16%;地税部门组织收入计划120,000万元,增长15.5%;财政部门组织收入计划53,401万元,增长12.74%。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546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及基数划转(原体制税收返还12,168万元,所得税返还4,814万元,烟草企业收入基数划转补助612万元)17,594万元,剔除体制上解中央、省和地方负担出口退税及上划地税、工商、技监、药监等垂直管理部门经费共14,312万元,预计全市一般预算可支配财力为240,828万元。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今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安排240,828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同口径)增加55,514万元,增长29.96%。主要支出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一是安排以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支出。市本级计划安排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149,707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2.16%。主要支出项目有:
——教育支出53,440万元,比上年增支6,094万元,增长12.87%。主要安排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高考上线困难学生补助70万元,高中阶段扶助88万元,奖教奖学专项资金160万元,教育费附加支出5,234万元,其中:用于城镇免学杂费、课本费1,255万元,用于农村免学杂费、课本费3,021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4,490万元,比上年增支363万元,增长8.80%。主要安排科技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400万元,摩托车项目技术改造资金2,000万元,推进自主创新、研发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32万元,比上年增支103万元,增长4.42%。主要安排“农家书屋”建设经费、广场音乐文化节经费、报业地方印刷宣传经费、市第十届运动会经费、奖励获奖运动员经费、全民健身经费。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67万元,比上年增支6,446万元,增长30.23%。主要安排民政优抚、农村城镇低保、公职人员死亡抚恤金、高原兵津贴、技能培训等经费4,323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50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9,920万元,比上年增支3,859万元,增长63.67%。主要安排村医生补贴269万元;合作医疗人均年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40元,全年共需2,430万元;基本医疗服务经费865万元;公费医疗3,100万元;社会退休人员申办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500万元。
——环境保护支出1,976万元,比上年增支551万元,增长38.67%,用于安排加大重要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管理技术能力方面的投入。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176万元,比上年增支8,716万元,增长596.99%,主要安排镇级城监人员支出508万元及全额返还三个中心镇城市维护建设税7,000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5,381万元,比上年增支1,701万元,增长46.22%,主要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及扶贫支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其他方面支出34,125万元,比上年减支5,581万元,下降14.06%,主要安排预备费5,000万元、增人增资4,000万元、年终考核奖4,800万元、住房公积金7,400万元。减支的原因主要是减少安排镇级超收分成款11,700万元。
二是安排支持经济发展支出8,051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34%。通过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安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金2,500万元及粮食风险基金1,230万元等。
三是安排维持社会稳定支出27,742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1.52%。主要安排看守所在押人员给养费744万元;戒毒经费340万元;新增干警、治安员经费和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及建立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经费。
四是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经费55,32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2.97%。主要用于保证行政机关运作以及“两会”、帮扶困难县和节日慰问系列活动等经费。
3、2008年一般预算安排比上年增加支出的因素
(1)基本支出146,755万元,比上年增支49,771,增长51.32%,增加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增加工资。二是有些原在项目列支的人员支出,2008年纳入基本支出安排。三是2007年镇级人员的工资、年终奖、住房公积金及公用经费中的部分资金在镇级超收分成列支,2008年实施新的镇级财政管理及资金核算使用办法后,这些支出全部纳入到基本支出中安排。四是2008年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及车辆经费标准。五是2008年增加治安员、代课教师、单位临时工工资,村干部离任补贴,环卫工人养老金等新增支出。六是住房公积金政府负担部分从原来的7%提高到12%。
(2)项目支出94,073万元,比上年增支5,743万元,增长6.50%,增加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增加支出。二是新增市第十届运动会经费。三是加大农村卫生、基层卫生院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增加支出。四是大力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增加安排支出。五是落实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政府资助资金增加支出。
(三)基金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47,366万元,比上年增收275,513万元,增长160.32%。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基金支出也相应安排447,36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22,694万元,比上年增支257,666万元,增长156.13% 。主要安排征地、拆迁补偿支出177,070万元、土地开发支出16,38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9,62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16,488万元、土地业务费支出2,650万元等。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4,3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改造及维护,城市路灯改造、维护及电费开支等。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12,000万元,比上年增支3,000万元,增长33.33%。主要用于城乡水利防灾减灾、防洪排涝、水系建设工程、加固防险工程、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应急抢险支出等。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6,102万元,比上年增支506万元,增长9.04%,主要用于村道建设、新农村整治及农业建设项目等。
三、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税收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继续贯彻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及进度分析,确保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二是依法依规强化非税收入收缴和管理,努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按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加强税务稽查和执收执罚工作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虚开发票、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确保税费及时入库。
(二)加强财政统筹核算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要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财政统筹核算体系,加强项目核算管理,提高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规范项目的审批和拨付管理。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在保证政权机关运作的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和规范市镇财政核算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市镇两级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市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继续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财政分配的出发点和基本导向,不断增强绩效观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绩效评估,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主导的财政分配机制。二是继续深化综合预算管理。在2007年综合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特别是要规范基金预算的管理和使用,在编报预算时,合理安排各类资金的使用,使资金的功能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 拓宽政府筹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国有资源盘活利用,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运营效益,确保土地出让金收支计划得以落实。二是加强对全市国有资产的统一调配,逐步推进国有资产整合,盘活闲置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加快与银行合作进程,加强政府贷款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合理利用信贷资金加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把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