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遵义市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市级预算草案报告

时间:2008-04-17 来自: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08-03-12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2月2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遵义市财政局局长    刘兴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遵义市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中共遵义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支持下,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抢抓发展机遇、挖掘征收潜力,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稳步增收,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
 
    经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81.6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30.5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3%以上。
 
    根据财政快报统计,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5904万元,为预算的108.57%,比上年增收163626万元,增长22.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0718万元,为预算的111.71%,比上年增收71883万元,增长26.74%。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48950万元,比上年增加220935万元,增长30.35%。
 
    2007年中央、省对我市补助收入为614889万元,其中:增消两税返还收入62280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9604万元,专项补助163094万元,增加工资补助13274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58207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1047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99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3088万元,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19797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学杂费补助11301万元,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补助4510万元,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10111万元。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07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673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15546万元。经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一般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8534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135979万元,加上中央、省对市级以及市级对县级专项补助等293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最后预算为138913万元。
 
    根据财政快报统计,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365万元,为预算(与调整预算比较,下同)的103.54%,比上年增收19019万元,增长27.43%;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4058万元,为预算(与最后预算比较,下同)的96.51%,比上年增加26049万元,增长24.12%。
 
    2007年市级财政平衡情况是:市级一般预算收入88365万元,加上中央、省补助收入53041万元(包括增消两税返还收入34729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1475万元,增加工资补助6678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201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325万元,与省级和县级结算等补助7819万元),加上年结余18322万元、调入资金705万元,减去上解支出和调出资金2070万元,市级财力为158363万元,减去市级一般预算支出134058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4305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1530万元,净结余22775万元。
 
    由于2007年度财政决算正在编制过程中,以上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2007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
 
    (一)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1、增值税(15%部分)完成10740万元,为预算的99.44%,比上年增收900万元,增长9.15%。
 
    2、营业税完成8459万元,为预算的100.23%, 比上年增收98万元,增长1.17%。
 
    3、企业所得税完成2064万元,为预算的100.68%,比上年下降61.93%,主要原因是受钛业市场变化影响,企业所得税下降。
 
    4、个人所得税完成3364万元,为预算的100.42%,比上年增收1292万元,增长62.36%,主要原因是地税部门加大了对高收入行业的征管力度。
 
    5、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2320万元,为预算的103.79%,比上年增收1820万元,增长17.33%。
 
    6、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21179万元,为预算的99.67%,比上年增收10389万元,增长96.28%。主要是一次性收入增收较大,仅出让红军街国有资产收入达15900万元,其余为出让遵义铝厂股权尾款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收入等项目。
 
    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完成13518万元,为预算的108.14%,比上年增收2401万元,增长21.6%。
 
    8、专项收入完成10397万元,为预算的114%,比上年增收4252万元,增长69.19%。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5528万元,为预算的108.39%,比上年增收1378万元,增长33.2%。
 
    (二)市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完成17735万元,为预算的99.83%(年终将专款3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2、公共安全完成15773万元,为预算的100%。
 
    3、教育完成13010万元,为预算的98.42%(年终将专款20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其中:教育费附加支出完成1019万元,为预算的83.59%(年终将专款2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4、科学技术完成1181万元,为预算的100%。
 
    5、文化体育与传媒完成5874万元,为预算的100%。
 
    6、社会保障和就业完成16229万元,为预算的99.44%。
 
    7、医疗卫生完成10793万元,为预算的100%。
 
    8、环境保护完成3316万元,为预算的100%。
 
    9、城乡社区事务完成10844万元,为预算的99.82%(年终将专款2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10、农林水事务完成10141万元,为预算的96.16%(年终将专款40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11、交通运输完成4359万元,为预算的100%。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完成4333万元,为预算的98.63%(年终将专款6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13、其他支出完成20112万元,为预算的83.27%(年终将专款80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三)市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07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299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4770万元。经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159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17680万元,加上中央、省对市级以及市级对县级专项补助等747万元,基金预算支出最后预算为18427万元。
 
    1、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230万元,为预算的108.36%,比上年增收13568万元,增长370.51%。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完成1066万元,比上年下降2.3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1304万元,比上年增长768.2%,原因是按规定将该项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完成219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完成2000万元,是电力附加收入。
 
    2、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346万元,为预算的72.43%,比上年增长178.68%。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完成348万元,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比上年下降54.63%,原因是市级下达县级的资金增加较多;城乡社区事务完成10807万元,是政府住房基金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等项目,比上年增长534.96%;农林水事务完成1314万元,是育林基金支出、森林植被恢复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等项目,比上年下降16.73%,原因是市级下达县级的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资金增加较多。
 
    (四)2007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
 
    1、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2007年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卷烟、酿酒、电力、化工、建安、商业等大部分重点行业保持增长势头,为完成全年税收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预算8.57和11.71个百分点,增幅双双达到20%以上,增幅分别比上年高2.49和5.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64%,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撤地设市以来,全市财政总收入连跨20、30、40、50、60、70、80亿元七个台阶,年均增长15.68%,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26%。
 
    2、支持经济发展,加强培植财源。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第三次党代会关于“三新一强”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市级多渠道筹集财政性资金208113万元支持经济发展。投入资金包括:支持工业发展7590万元,其中市级安排技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40万元,办理企业政策性减免退税326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专项2790万元。支持农业发展114518万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建设。城镇化建设86005万元,其中市级安排城维费、道路建设等资金1515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专项、国债、基建资金36601万元,土地及国有资产置换资金34254万元,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对财源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
 
    3、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年为农民增收减负115579万元,其中: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补助资金19797万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934万元,杂交水稻和油菜良种补贴3013万元,农机补贴240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4900万元,涉农石油价格补贴1886万元,退耕还林现金及粮食补助3509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补助3300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共计18321万元;各县(区、市)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财政补助资金17090万元,参合农民达495.1万人。除农业税收补助、能繁母猪保险补助、“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资金外,以上其余资金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实行“一卡通”补助到农户。全市预算内扶持“三农”发展资金达260512万元,其中市级投入28318万元,用于“四在农家”、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7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109万元,增长24.9%,用于社会保障补助、就业补助、抚恤、城市和农村低保、救灾等方面。其中救灾经费4617万元,增长22.8%。二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2007年全市教育支出259358万元,增长21.4%,巩固提高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保障了遵义师院本科验收经费投入。三是计划生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支出101361万元,增长16.5%。此外,积极向上反映和争取中央和省缓解县乡困难政策,2007年全市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专项资金达到98783万元,增长108.3%。
 
    5、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2007年,全市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相结合,推进收支脱钩管理,规范津补贴发放,全面、准确编制部门预算,加强了预算刚性约束。非税收入集中收缴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非税收入直接划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配套,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面实行网上申报和审批。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推行了协议供货电子操作系统和公务接待定点采购制度,各县(区、市)全部实现采管分离。2007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24578万元,实际金额2220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68%。“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市级财政与市直单位、县级财政的网络体系建设,发挥了“金财工程”对财政改革的支撑作用。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县(区、市)达到11个,同时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开始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
 
    6、扎实开展财政监督工作。
 
    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认真行使监督职能,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严肃财经纪律,推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2007年查出违法、违纪、违规资金9301万元,已纠正或追缴资金8480万元,落实率91.17%,处理单位101个,罚款161万元。
 
    7、落实政府债务偿债责任。
 
    全市进一步完善偿债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强化落实政府债务偿债责任。2007年市级偿债计划为23281万元,实际落实并偿还23281万元,落实率和偿还率均为100%。
 
    虽然2007年全市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财政收入方面,新增税源不多,组织收入压力大。一是一次性收入较多。如国税部门清收往年税收,财政部门增收一次性国资收益等。二是减收因素比较突出。在国家继续实施银根和地根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减弱;因投资不足、煤炭行业整合减少税源;减免涉农产品税收、粮食白酒税收下调等政策因素影响了税收增长;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部分重点行业税收减少较多。三是县(区、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财政困难县自身发展能力仍然较弱。
 
    财政支出方面,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压力大。一是实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各级财政需要承担经费,是近几年来最突出的刚性增支,实现目标的任务艰巨。二是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等三大项社会保障改革工作,市县均要确保资金到位,财政平衡难度加大。三是县乡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市县配套经费,支出安排的压力大。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消化历年政府债务、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
 
    由于县级财政总量小,增量有限,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针对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一手抓经济发展,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加强依法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手抓增收节支,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安排和使用好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努力保证中央、省、市重大民生政策的资金到位,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夯实财源基础,增强财源后劲。依法加强征管,努力促进财政增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支持“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支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增收节支和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情况,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100亿元,比上年完成数88.59亿元增加11.41亿元,按增长13%安排;一般预算收入预算40亿元,比上年完成数34.07亿元增加5.93亿元,按增长13%以上安排。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100亿元,比上年完成数94.9亿元增加5.1亿元,增长5.37%,主要是结合收入预算和上年度中央、省对我市补助情况来安排。
 
    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78000万元,按上年完成数88365万元减一次性收入19350万元后增长13%安排。市级一般预算收入78000万元加增消两税返还收入34290万元、所得税返还收入1475万元、增加工资补助6681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补助收入850万元、与省级和县级结算等补助529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029万元(其中动用上年净结余7499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530万元),减去城建税调出安排水利建设基金2090万元、上解支出500万元后,市级财力为135033万元。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安排135033万元(含补助下级款),比上年预算115546万元增加19487万元,增长16.87%。
 
    (一)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1、增值税(15%部分)1214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以下称上年)增加1400万元,增长13%。
 
    2、营业税9560万元,比上年增加1101万元,增长13%。
 
    3、企业所得税2350万元,比上年增加286万元,增长13.9%。
 
    4、个人所得税3800万元,比上年增加436万元,增长13%。
 
    5、城市维护建设税13920万元,比上年增加1600万元,增长13%。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4900万元,比上年下降76.9%,原因是上年一次性收入较大。
 
    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13510万元,比上年下降0.1%。
 
    8、专项收入11870万元,比上年增加1473万元,增长14.2%。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6250万元,比上年增加722万元,增长13.1%。
 
   (二)市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18913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同口径比较,以下称上年)增加1990万元,增长11.76%。
 
    2、公共安全14279万元,比上年增加1715万元,增长13.65%。
 
    3、教育19031万元,比上年增加2586万元,增长15.73%。其中:教育费附加支出6250万元,比上年增加1560万元,增长33.26%。
 
    4、 科学技术3025万元,比上年增加1760万元,增长139.13%。其中:科技三项费用3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24%。
 
    5、文化体育与传媒3053万元,比上年增加294万元,增长10.66%。
 
    6、社会保障和就业6494万元,比上年增加655万元,增长11.22%。
 
    7、医疗卫生10373万元,比上年增加1393万元,增长15.51%。
 
    8、环境保护1911万元,比上年增加618万元,增长47.8%。其中:排污费支出1430万元,比上年增加530万元,增长58.89%。
 
    9、城乡社区事务15034万元,比上年增加5516万元,增长57.95%。其中:城市维护费10438万元(不含城建税10%用于教育),比上年增加1535万元,增长17.24%。
 
    10、 农林水事务11048万元,比上年增加1363万元,增长14.07%。
 
    11、交通运输5220万元,比上年增加1121万元,增长27.35%。
 
    12、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008万元,比上年增加617万元,增长25.81%。
 
    13、其他支出22002万元,比上年增加139万元,增长0.64%。其中:预备费3000万元,与上年持平,占当年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的2.25%。
 
   (三)市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1、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1081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7826万元,增长261.7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等增幅较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066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0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20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000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市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12974万元, 比上年预算增加8204万元,增长171.99%,主要是城乡社区事务增幅较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066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22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00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20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158万元。
 
    2008年市级财政收入预算与2007年完成数相比,剔除一次性收入后增长13%以上安排。市级收入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较高,按照政策应安排的列收列支专项较多,特别是涉及解决民生问题、保证改革性支出刚性增加,而可平衡财力较少,不得不动用上年结余平衡预算,即使如此,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008年市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体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一是优先确保人员经费安排到位,确保改革政策的资金落实到位,对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按照收入增长比例13%安排;二是加大非税收入统筹管理力度,减少一般性运转开支,尽量减少财政新增支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三是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努力构建支持财源建设的融资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圆满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
 
    (一)努力推进财源建设。
 
    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立黔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做大财政“蛋糕”。推进工业经济园区和重点财源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整合财政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地地位,鼓励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源优势转化,促进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对支持企业发展、盘活金融信贷的积极作用,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多种经济组织协同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支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要坚持依法治税,堵塞税收漏洞,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和逃税等违法活动,坚持清理擅自出台减免和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措施。加强对房地产税收、交通运输税收、所得税收入、土地收益收入、煤炭税费等重点税源管理,按政策规定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管理。加强组织财政收入任务的调度工作,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和促进税收增长的激励机制,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努力节俭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考察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构建和谐社会。
 
    认真落实涉农补贴兑现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兑现工作,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实行“一卡通”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经费预算要足额安排到位,落实好公用经费标准和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执行好职业教育政策,积极支持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对全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制度,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改革要向规范化管理迈进,加大对非税收入统筹力度,加强收支脱钩管理,加大行政管理权利和利益分享相分离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定员定额管理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全面反映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要加强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执行预算监督管理程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积极推进网上申报和审批,推行工资统发和公务卡消费制度,加大直接支付力度。完善“金财工程”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步伐,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质量。政府采购改革要严肃采购纪律,推进协议供货电子网络建设,执行公务定点接待和政府采购程序。农村综合改革要在各县(区、市)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2008年市级政府债务偿债计划安排24380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加3199万元,增长15.1%。要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扩展偿债资金来源,增强还债意识,落实偿债责任和偿债资金。要加大政府投资评审工作力度,加强投资项目预算和决算审查,提高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重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重点支出检查、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审计检查、发放津贴补贴管理等财政监督工作,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财政财务监管机制。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健康发展至关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提出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