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廖晓波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赤水市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宝贵意见。
一、200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在中共赤水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财源培植,切实做好增收节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全面加强财政监督,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不断规范财政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任务经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为 14,31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18万元。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预算调整(以下简称预算),将财政总收入调整为15,89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9,42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4,99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21,121万元,基金预算收入调整为6,02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调整为6,235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481万元,为预算的110.01%,同比增长24.26%,增收3,41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07万元,为预算的106.23%,同比增长25.42%,增收2,028万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592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同比增长31.67%,增加支出7,118万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当年收支平衡情况:当年一般预算收入10,00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626万元(含遵义市批复2006年决算补助89万元),调入资金49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549万元(因赤天化执行增值税暂免征收政策,导致我市2006年增值税比2005年减收2100多万元,遵义市在批复我市2006年财政决算时,扣减我市税收返还基数629万元,比我市2006年决算上报扣减数131万元多498万元,使我市2006年财政结余由-51万元调整为-549万元),减上解支出133万元,减调出资金150万元,全市可供安排财力为29,296万元,减一般预算支出29,592万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结余-296万元,比上年结余-549万元增加253万元,全市财政当年收支结余253万元,即消化上年赤字253万元。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滚存结余赤字296万元。
2007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62万元,为预算的97.34%,同比增长20.11%,增收814万元。
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税收收入完成3,525万元,为预算数3,795万元的92.89%,同比增长23.38%,增收668万元。其中:
增值税(本级收入15%部分)完成533万元,为预算数568万元的93.84%,同比增长16.89%,增收77万元;
其他工商税完成2,992万元,为预算数3,227万元的92.72%,同比增长24.61%,增收591万元。
2、非税收入完成1,337万元,为预算数1,200万元的111.42%,同比增长12.26%,增收146万元。其中: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82万元,为预算数32万元的256.25%,同比增收82万元。
专项收入完成424万元,为预算数280万元的151.43%,同比增长33.33%,增收106万元。其中:
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237万元,为预算数200万元的118.5%,同比增长38.6%,增收66万元;
排污费收入完成58万元,为预算数50万元的116%,同比增长9.43%,增收5万元;
水资源费收入59万元,为预算数20万元的295%,同比增长28倍,增收57万元。
其他收入完成831万元,为预算数888万元的93.58%,同比下降4.81%,减少42万元。其中:
罚没收入完成358万元,为预算数368万元的97.28%,同比下降19%,减少84万元;
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390万元,为预算数390万元的100%,同比下降5.11%,减少21万元。
2007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715万元(不含上级专款),为预算数21,121万元的112.28%,同比增长36.25%,增加6,309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869万元,占预算的180.54%,同比增长69.32%,增加1584万元。
国防支出完成54万元,占预算的128.57%,同比增长285.71%,增加4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765万元,占预算的132.41%,同比增长79.55%,增加782万元。
教育支出完成8,996万元,占预算的110.38%,同比增长24.46%,增加1,768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37万元,占预算的373.5%,同比增长61.25%,增加166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63万元,占预算的129.64%,同比增长65%,增加143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42万元,占预算的143.95%,同比增长64.62%,增加252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202万元,占预算的110.82%,同比增长29.61%,增加503万元。
环境保护支出完成189万元,占预算的138.97%,同比增长36.96%,增加51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502万元,占预算的315.72%,同比增长131.34%,增加285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195万元,占预算的113.59%,同比增长5.29%,增加60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98万元,占预算的91.67%,同比增长51.15%,增加67万元。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863万元,占预算的193.5%,同比增长170.53%,增加544万元。
其他支出完成2,440万元,占预算的52.88%,同比增加64万元。其中:总预备费年初预算安排150万元,支出完成131万元,结余19万元已调整安排使用。
2007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4,86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19,626万元、乡镇按体制规定上解收入2,995万元、调入资金49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95万元(遵义市在批复我市2006年财政决算时,扣减我市税收返还基数629万元,比我市2006年决算上报扣减数131万元多498万元,使市本级2006年财政结余由-197万元调整为-695万元),减专项上解133万元,减调出资金150万元,一共为27,000万元,减本年支出23,715万元、对乡镇补助支出3,76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75万元,比上年结余-695万元增加220万元,市级财政当年收支结余220万元,即消化上年赤字220万元。2007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滚存结余赤字475万元。
上级一般预算补助我市专款支出9,453.6万元,其中市级支出8,724万元,乡镇支出729.6万元。
市级基金收入完成4,567万元,为预算数6,020万元的75.86%,同比增长50.18%,增加1,526万元。市级基金支出4,383万元,为预算数6,235万元的70.3%,同比增长40.48%,增加支出1,263万元。
市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收入总计5,220万元,其中当年收入4,567万元,上年结余467万元,调入资金150万元,乡镇上解收入36万元;当年支出4,907万元,其中市级支出4,383万元,补助乡镇支出52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13万元,滚存结余313万元。
上级基金预算补助我市专款支出301.3万元,其中市级支出289万元,乡镇支出12.3万元。
从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分别增长了24.26%和25.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预算6个多百分点,超收587万元;二是收入基本实现均衡入库,乡镇收入进度快,乡镇超收720万元,市级短收133万元;三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8%,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提高;四是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性调整采取的积极措施始见成效,中央转移支付增幅较大;五是及时调度资金,确保人员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以及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为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尿素产品增值税暂免征收、房地产宏观调控等国家政策和洪涝灾害不利影响,在资金紧张、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困难状况没有根本缓解的情况下,自加压力,咬定“收支”不放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财源建设取得突破。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重点,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长效财源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财源建设贴息补助等方式,积极引进和扶持竹加工业、小水电开发等新型工业发展。为满足黔北20万吨竹浆项目等竹加工企业的需要,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和竹基地公路网络建设,努力发挥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投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赤水市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赤水市竹笋无硫加工生产线工程等工程项目申报,努力拓展竹产业链。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丹霞地貌联合“申遗”为契机,加大旅游业宣传和促销力度,加快旅游基础条件改善,推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以上举措,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基础。
——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的基础上,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积极与税务部门衔接,围绕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在抓好主体税收和重点纳税大户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收入征管原则,加强对零散税收和地方小税的征管,防止“跑冒滴漏”。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全面落实财政收入责任制,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
——财政支出更加优化。以确保工作运转和解决民生支出为重点,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严格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从严审核把关、适时调拨资金、保证工作开展,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重点项目的支出需要。特别是重点做好了困难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增加遗属补助、提高抚恤金、无工作单位参战退伍人员补助县级匹配资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县级匹配资金、能繁母猪补贴县级配套资金、沼气池建设县级匹配资金、教育“两基”达标迎国检县级投入资金、住房增量补贴资金等“民生支出”的兑现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赤水建设。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管理制度,有力地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全面完成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改革工作,规范了房地产税收征管机制。切实做好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多次深入调研和结合赤水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新一轮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
——财政监督力度加大。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定员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强预算约束力;切实加强国债资金、涉农资金、专项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及时拨付,尽可能发挥资金最佳效益;切实加强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开展工作,真正做到“阳光采购”,节约采购资金;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严审查、控发放,从票据源头推进单位“收支两条线”的执行;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加强财政内部银行账户清理归并和账户银行存款余额的监督和核对工作,从源头上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积极推行乡镇办财政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督作用,进一步推动财政监督体系的建设;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认真审核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07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和不足。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调控能力弱,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单一,一次性税源比重大,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仍严重制约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吃饭”财政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科学管理,增收节支,仍然是我们今后长期坚持的重要措施。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将步入改革开放30周年,还将迎来奥运盛会隆重开幕,做好2008年财政工作,意义深远重大。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完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美好赤水作出新的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按照中共赤水市委2008年工作要点,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控制一般的原则编制200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任务安排20,643万元,比上年完成数17,481万元增长18.09%,增加3,16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安排11,81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9,420万元增长25.37%,比上年完成数10,007万元增长18.02%,增加1,80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任务分部门安排的情况是:国税部门1,05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814万元增长28.99%,增加236万元;地税部门8,8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7,445万元增长18.2%,增加1,355万元;财政部门1,9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1,748万元增长12.13%,增加21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级补助18,382万元、调入资金34万元,减专项上解190万元,减调出资金150万元,2008年市级可供安排财力为29,886万元。
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4,235万元,对乡镇转移支付补助支出5,651万元,合计为29,886万元,当年预算收支平衡。2008市级支出预算的安排,在保稳定、保运转、促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我市的发展战略,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晋档晋级增资、住房增量补贴提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等关乎民生的支出,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同步增长。加大了对新型工业化、旅游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当年支出预算同比增长25.84%,增加4,970多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增加2,280多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等民生支出同比增加500多万元,四大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投入同比增加600多万元。
(一)2008年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税收收入10,25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8,625万元增长18.84%,增加1,625万元。其中:
增值税(本级收入15%部分)93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1.54%,增加223万元;
其他工商税收8,62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7.84%,增加1,305万元;
耕地占用税2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65.29%,增加79万元;
契税5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3.73%,增加18万元。
非税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2.88%,增加178万元。其中: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下降43.18%,减少38万元;
专项收入52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2.64%,增加96万元。其中:
教育费附加收入30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6.58%,增加63万元;
排污费收入7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0.69%,增加12万元;
水资源费收入60万元, 与去年持平;
矿补费等其他专项收入9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8.57%,增加20万元。
其他收入99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3.79%,增加120万元。其中:
罚没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2.28%,增加82万元;
行政性收费收入42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7.69%,增加30万元;
其他收入120万元。
(二)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64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以下简称同比)增长29.45%。
国防支出41万元,同比增长28.13%。
公共安全支出1,466万元,同比增长17%。
教育支出9,187万元,同比增长14.41%。
科学技术支出313万元,同比增长192.5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4万元,同比增长15.7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8万元,同比增长11.15%。
医疗卫生支出2,564万元,同比增长20.55%。
环境保护支出191万元,同比增长40.4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5万元,同比增长85.53%。
农林水事务支出1,151万元,同比增长17.81%。
交通运输支出463万元,同比增长204.61%。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54万元,同比增长1.79%。
其他支出4,554万元,同比增长52.26%。其中总预备费200万元,同比增长33.33%。
对乡镇转移支付补助支出5,651万元,同比增长93.59%。
(三)把上级专项补助列入本级收支预算
按照国发[2006]37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将上级财政对本级和下级的转移性收入全额列入本级预算。因此,参照2007年决算数,把上级专项补助9,263万元列入本级收支预算,其中专款8,90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补助355万元。
(四)市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08年市级基金收入安排5,336万元。支出安排5,486万元,其中调入资金150万元,用于安排偿债支出。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增长 18%以上,这是适应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努力增收节支是可以实现的。财政支出预算的安排,体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促发展的原则,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坚定信心,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做好2008年财政工作,意义深远而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科学管理,努力实现财政工作新突破,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一)加速长效财源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周边环境以及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分析国家政策导向,切实抢抓我市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支农、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国债资金、外国贷款和世行贷款等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根据我市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要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竹基地交通路桥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快打通制约赤水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强财政部门对招商引资的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引进企业的服务工作,及时兑现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财源建设贴息补助等方式,积极引进和扶持新型工业化项目落户赤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实现财政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二)依法强化税收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税收征管责任机制,针对各项税收结构变化情况,既抓主体税种,又抓零散税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依法治税,强化稽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行为,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证税收稳定增长。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和政府基金收入的征收,确保非税收入的全口径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政府可用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认真做好税源调研工作,及时分析税源,进一步规范重点税源档案建设,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密切协调财税库银企协作关系,确保税收及时均衡入库和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赤水实际,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做好财政调控和保障功能。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机构正常运转,规范市乡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扩大公共财政服务领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解决民生,着力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展的薄弱环节、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重点加大“三农”、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益文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支出”的兑现落实,促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切实规范财经秩序。努力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管财和节约用财。以打造“阳光财政”为载体,不断探索财政监督新机制。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和透明度,增强预算约束力。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纪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规,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国债资金、涉农资金、专项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重点是国债资金、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社会保障、教育专项等资金的监管和跟踪问效。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对财政内部的监管,推进财政监督体系的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质量。深化财政预算改革,规范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高效”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增强预算约束力。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推进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办事处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实现从经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考核财政税收到考核经济发展的转变,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主要精力由抓收入转到抓发展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启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规范市、乡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集中收付。加速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化进程。
(六)规范会计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切实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考工作。继续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和新办证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录入及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不断规范财政基础工作。
(七)完善政府偿债机制,着力化解债务风险。进一步完善政府偿债机制,建立偿债准备金,合理安排资金,适时归还世行贷款、国债转贷等政府债务,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对外金融贷款担保制度,需贷款的项目必须落实还债责任和偿债来源,严格控制新债务产生。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财政形象。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队伍。加强财政信息报送工作,加大财政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更新理财观念,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财政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 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决心在中共赤水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和市政协及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完成2008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赤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