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元月14日在红花岗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遵义市红花岗区财政局局长 徐廷洪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遵义市红花岗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区财税工作在中共红花岗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区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要求,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加强支出管理,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6,740万元,为预算的100.78%(指调整预算,下同),比上年实绩增加12,294万元,增长19.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360万元,为预算41,225万元的100.33%,比上年实绩增收6,052万元,增长17.14%
1、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5,374万元,为预算35,692万元的99.11%,比上年实绩增收5,468万元,增长18.28%(明细项目详见附表,下同)。
2、非税收入完成5,986万元,为预算5,533万元的108.19%,比上年实绩增收584万元,增长10.81%。
“增、消”两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上划任务,确保了税收返还和体制转移支付补助实现。
(二)财政支出预算完成情况
2007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含上级专项支出,不含上解支出)68,509万元,为预算66,588万元的102.88%,比上年实绩58,956万元增加支出9,553万元,增长16.2%,其中:上级专项13,029万元,区本级支出50,217万元,镇街支出5,263万元(支出项目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当年基金收入完成319万元,支出732万元。
根据财政快报(下同)反映,按全区财力(含中央政策性转移支付、上级体制补助、上级专项补助等)初步算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360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20,7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134万元+调入资金320万元-当年上解支出6,93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8,509万元,收支结余154万元,结余中有105万元为上级专项结转下年使用),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由于2007年度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尚在决算中,准确数字有待决算后确定,届时再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二、为完成2007年财政收支任务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努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新兴财源,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努力构建融资平台,运用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推进政银合作、银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07年,利用融资平台争取各类金融机构贷款37,302万元。二是通过加强招商引资与服务,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后续财源项目建设。2007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5个,协议引资107.4亿元,到位资金21.86亿元,同比增长26.67%。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四是安排工业发展、市场建设、文化产业、旅游发展资金等1,290万元,多方面培植新兴财源。
(二)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完成
一是坚持依法征管,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增强办税服务意识,提高征管质量,大力清理漏征漏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设立协税护税专门机构,及时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研究、协调解决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各项工作安排和措施执行以及收入及时入库。三是加大税收专项检查和稽查力度,积极开展纳税评估,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和逃税等违法行为,确保收入足额入库。四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任务完成。
(三)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全年(含上级补助)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综合直补、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补贴1,045万元。二是认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两免一补”政策,共计安排拨付资金413万元,受益学生达2.85万人。三是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20万元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100万元。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2,142万元,用于“四在农家”、农业产业化、沼气池、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加强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一是按政策要求,对增加人员性支出、提高环卫临工工资及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兑现提高一次性抚恤标准等安排支出7,278万元。二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安排资金12,505万元,确保了保险补助、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社会优抚、救灾救济、医疗卫生、国有困难企业解困扶持、计生、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以及“四民社区”等重点支出需要。三是切实加强政府性贷款管理,成立专门的债务管理办公室,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确保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及时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台阶
一是认真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收支状况。二是继续加强部门预算工作,推进了定员定额管理,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三是继续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支管理,通过加强票据和银行账户开设等基础管理工作,“收支两条线”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五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向纵深迈进,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区共组织政府集中采购178次,预算金额1,931万元,实际采购资金1,695万元,节约资金23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2.22%。
(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一是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对国债、自然灾害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抚恤和社会救济、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农村义务教育、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水利建设等资金开展了专项检查。二是结合镇街财政体制调整,开展了镇街预算执行和非税收入检查。三是开展了“四在农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四是财政内部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拨付实行台账管理,定时核对财政各专户余额,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2007年虽完成了收入任务,实现了收支平衡,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重点税源发生变化,如个别纳税支柱企业销售价格大幅下滑、企业搬迁、注销等影响,同比减少地方税收收入1,000多万元,致使收入任务完成异常艰难。二是政策性刚性增支因素较多,数额大,收入增量难以消化,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土地出让收入任务完成不理想,致使预算安排的重点建设支出和偿债资金无法执行,加大了预算收支平衡的难度。四是财政监督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还有差距,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高,规范财经秩序的任务艰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2008年通过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以解决。
三、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确保收入增长;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科学规范理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努力防范债务风险;做好财政监督管理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财政收入预算(草案)情况
200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87,200万元,比上年实绩76,740万元增加10,460万元,增长13.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47,978万元,比上年实绩41,360万元增加6,618万元,增长16%。分部门组织地方一般收入情况为:国税部门8,335万元(其中:增值税按100%计算为34,033万元,区本级15%部分为5,105万元;企业所得税按100%计算为8,075万元,区本级40%部分为3,230万元),比上年实绩7,632万元增加703万元,增长9.21%;地税部门31,568万元,比上年实绩26,982万元增加4,586万元,增长17%;财政部门8,075万元,比上年实绩6,746万元增加1,329万元,增长19.7%(收入项目详细见附表)。
(二)财政支出预算(草案)情况
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含税收返还、上级体制补助、中央调资转移支付补助、其他补助收入等)减上解上级支出,全年可安排财力为60,380万元;当年安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0,372万元,当年收支结余8万元。比上年实绩扣除上级专项同口径比较,增加支出4,892万元,增长8.82%。其中:区本级55,571万元,镇街4,801万元(主要项目安排情况详见附表)。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456万元, 支出安排16,45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5万元。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一)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快做大财政“蛋糕”。二是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信贷的“放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投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财务监管职能,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堵塞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对组织收入的协调工作,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和奖快促慢的激励机制,保证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三)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切实保障重要支出的需要
一是严格审批制度和权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逐步建立系统的定额管理制度,保障预算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体现预算刚性。二是严格支出管理,加强支出的跟踪问效,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三是要强化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四是引导各社会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生产力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搞好“四民社区”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工作。
(四)实施科学规范理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机制,严格财政预算审查程序,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细化到经济分类。三是加大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监控水平。四是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各项政策,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改进采购方法,提高采购效率。五是搞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确保涉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透明、安全发放到位。
(五)强化措施,搞好财政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继续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相制约的内部机制。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工作,逐步扩大评审范围,把监督机制融入到财政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监督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财工程”建设,逐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积极开展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和执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会计在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基础作用。
各位代表:2008年我们将在中共遵义市红花岗区委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确保完成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财政收支任务,为红花岗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