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2日在乐东黎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乐东黎族自治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现在向大会报告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强化财政保障,不断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切实解决我县民生问题,财政预算执行良好,全县财政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2007年全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0,470万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3.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1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32.9%,增长5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01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36%,增长53.6%。基金收入1,117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16.4%,增长32%。上级补助收入62795万元,上年结余结转9,657万元。
全县上划中央“两税”(增值税、所得税)收入1,687万元。
2007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税收收入4,4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8.3%,增收1,421万元,增长47.3%。其中,增值税(25%部分)42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4%;营业税2,49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3.6%;企业所得税1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2.3%;个人所得税41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8%;资源税15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7.2%;城市维护建设税27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8.8%;房产税27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1.9%;印花税5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322.2%;城镇土地使用税9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0%;车船使用和牌照税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0%。耕地占用税3万元;契税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68.6%。
2、非税收入2,47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2.4%,增收987万元,增长66.4%。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6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6.8%;行政性收费收入55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7.1%;罚没收入13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3%;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98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24.5%;专项收入1,4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1.2%;其他收入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8.2%。
(二)2007年全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总支出68,5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43.5%,增支21,584万元,增长46.4%。其中,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5,68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44.4%,增支20,170万元,增长44.3%。基金支出完成2,37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7.8%,增支1,414万元,增长146.7%,上解支出447万元。
2007年地方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完成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01万元,完成预算的135.8%,按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21.7%;国防支出265万元,完成预算的294.4%,增长409.6%;公共安全支出3,934万元,完成预算的234.3%,增长64.9%;教育支出17,578万元,完成预算的131.3%,增长41.3%;科学技术支出39万元,完成预算的134.5%,减少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46万元,完成预算的265.5%,增长1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01万元,完成预算的181.2%,增长33.5%;医疗卫生支出5,792万元,完成预算的176.5%,增长75.6%,主要是增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人员经费支出;环境保护支出1,852万元,完成预算的26545.1%,增长1.3%,主要是上级专项追加增加;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297万元,完成预算的482.8%,增长238.3%;农林水事务支出6,347万元,完成预算的403.2%,增长8.2%,主要是上级专项追加增加;交通运输支出318万元,完成预算的378.6%,增长313%,主要是增加了交通和基本建设支出;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795万元,完成预算的723.8%,增长221.1%;其他支出1,120万元,完成预算的11%,增长147.2%,上解支出447万元。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11,960万元(其中结转7,430万元,净结余3,400万元)
总体看来,2007年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财政支出总量逐年上升,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税款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有力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18万元,增收了2,67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0.2%。财政收入的增量和增幅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努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工资、养老金和部门运转经费等重点支出,有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采取预算足额安排,资金优先调度,强化专户管理等措施,按时足额发放了全县供养人员工资23,637万元。二是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三是按时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8,566万元。
(三)加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1、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一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时拨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175万元,保障各镇和农村政权的正常运转及农村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的公用经费。2007年开展了国营农场(林场)税费改革工作,为6个国有农场(林场)农工发放补助资金6万元,人均279元。二是落实各项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给65000人种粮农民按时发放种粮综合直补资金966万元,增加346万元,比上年增长55.8%。给15000户农民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1,636万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放l5086人水库后期移民扶持资金905万元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57万元。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支持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拨付4,155.8万元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民房改造资金650万元,改善了2021户农民的居住条件;安排资金620万元,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2、筹措资金支持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共投入教育资金3,252万元。其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县85830名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2,542万元,发放5569名家庭困难寄宿生和少数民族寄宿班学生生活补助资金180万元,拨付中小学校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530万元。二是加大对卫生的投入,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今年投入卫生经费2,987万元,着重改造我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各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今年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953万元,参合人数达到了31.2万人,参合率为83.94%。四是支持我县城镇建设,投入资金2,352万元,支持我县县城江北新区的整体规划、防护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06万元支持九所新区和各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支持我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3、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282万元,保证下岗人员小额贷款贴息、再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人员补助等资金的发放。二是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金的发放。今年拨付城市低保资金569万元,比上年增加85万元,增长17.6%,拨付农村低保资金615万元,比上年增加325万元,增长112.07%。三是在我县地财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解决我县教育系统招收教师的工资和把卫生、城建、公安等系统公益性岗位人员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有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2007年,我们继续巩固和深化财政预算编制、非税收入、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按照财政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深入开展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试点改革,从10月1日起对县直10个预算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为2008年全面实施做好准备,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开展,构建公共财政平台。
(五)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抽查了我县8家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共查出违规资金196万元;二是对财政收入及重点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开展非税收入专项检查,重点对全县各执收执罚单位非税收入的收缴和各中小学校的学费收缴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四是认真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面完成了我县184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评估和基础数据录入,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好国有资产数据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2007年的财政工作,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厚爱,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也凝聚着全县财税干部的辛勤劳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源结构不优,地方收入增长乏力;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大,可用财力不足;政府性债务比较沉重;政策性支出增长快,各项政策性配套资金多,收支矛盾日显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推进我县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008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一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发展”,把确保工资发放和政权运转放在首位;二是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做到老有所养;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城镇廉租房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支持,做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五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促进作用,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7,938万元(不包括基金收入),按同口径增长15.03%(同口径指上年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根据省政府的统一规定口径,从2008年起地方财政收入即是指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就是指一般预算支出)其中:税收收入5,340万元,增长20.6%;非税收入2,598万元,增长50.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8,790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10,830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67,558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67,507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51万元。
2008年全县预算财力(指财政总收入中可以通过年初预算统筹安排的资金,包括上级专项补助和上年结余)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优先安排基本支出,确保工资及政权正常运转
安排基本支出29,578万元,增加4,447万元(同上年预算数相比,下同)。其中,工资和福利支出25,021万元,增加4,00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65万元,增加22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692万元。
(二)确保社会保障资金需要,保护社会救助群体利益。
安排10042万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金2,652万元,医疗保险998万元,工伤保险83万元,失业保险265万元,养老缺口1,928万元,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力配套75万元;安排60万元用于退伍一次性安置及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安排80万元用于离休干部医疗费。
(三)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和“三农”等社会事业发展。
安排教育事业支出16,863万元。主要项目有:农村义务教育免除杂费及中小学公用经费资金2,290万元;职业教育150万元;安排4,303万元用于卫生医疗支出。主要项目有:农村合作医疗480万元;安排6,112万元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主要项目有:冬修水利建设456万元,生态文明村建设400万元。
(四)支持经济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安排2750万元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其中:年初预算安排55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安排100万元用于招商引资,一般预算结余安排2,100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100万元扶持糖蔗生产;安排100万元扶持罗非鱼示范基地;安排300万元用于廉租房建设; 安排1,500万元用于三角路人行道、文化广场、政法路西段、农村通畅工程配套建设。
(五)安排偿债资金,维护政府信誉。
安排317万元用于偿还往年债务。其中,安排117万元销化粮食挂帐,安排200万元偿还工程欠款。
三、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今年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对加快乐东发展,实现乐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任务的完成。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经常召开财税部门协调分析会议,研究税收征收形势和增减因素,强化征管,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抓好非税收入征缴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组织开展全县财务税收大检查,查处偷、漏、逃税等行为,堵塞漏洞,确保税收收入足额入库;积极向省财政厅反映我县财政困难情况,争取省财政对我县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我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壮大我县财力。
(二)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财源建设。积极推进县委“一县三地”产业战略,坚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业优势,加快发展,重点壮大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配套包装业,废弃资源回收加工业等,提高我县工业经济。利用旅游资源,积极进行跨区旅游合作,主动融入大三亚、五指山旅游圈,发展旅游业和相关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二、三产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促使抱伦金矿扩大产能,九所钼矿、尖峰天池五星级宾馆、南巴河水电站、莺歌海水产品加工厂等项目竣工投产;促使投资35亿元国电集团2台30万千瓦发电厂项目、九所香蕉粉加工厂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九所新区和县城江北新区的城镇化建设。不断拓宽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工资、养老金和部门运转经费等重点支出。首先要在预算中打足预留工资、养老金和部门运转经费等资金,加强工资专户管理,保证工资、养老金的正常发放,确保社会稳定。
(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放到财政支出的首位,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投入,这也是我县2008年财政服务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第一、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加工转化能力。二是解决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农田水利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落实好粮食农民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积极推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试点和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扩大城乡低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二是大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三是妥善解决农村“五保”供养、重点优抚对象和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四是完善和推进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第三、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行教育移民工作。二是继续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五)继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平台。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扩大采购规模范围;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财政干部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和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优化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的执行文化,精简办事环节,不断提高财政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财政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加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逐步形成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财政队伍。
各位代表,完成2008年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