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宜春市2007年市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市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时间:2008-04-17 来自:www.yichun.gov.cn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1月7日在宜春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宜春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市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市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08年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2007年市级总预算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三大战役”,加快推进“四个宜春”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算任务。

  ――以民生为重点,全力支持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围绕保障民生支出需要这个重点,突出做好“三件大事”,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一件大事,举全力实施民生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民生工程”,确保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为实施好这一民心工程,市政府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宜春市实施民生工程建设若干政策暂行办法》,对落实省出台的40项公共财政政策作出了全面部署。财政部门把民生工程资金的安排、拨付和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配套资金列入预算安排,优先保障和调度资金,并建立资金落实情况月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当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40项公共财政政策新增配套资金2.55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新增配套资金3973万元。第二件大事,精心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和市直机关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于4月份上报省政府批准,市直机关8月底发放到位。市政府对县市区的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全部批复,袁州、丰城、高安、奉新、宜丰等县市区已陆续开始发放。第三件大事,着力支持政府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多方筹集资金,支持 “三大战役”和“13579”工程的实施,支持首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的成功举办以及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等。此外,当年全市发放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资金26292万元、良种补贴7027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345万元、燃油补贴1354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及能繁母猪保险补贴2435万元。

  ――以科学发展为要务,财政收入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坚持培植财源与强化征管并重,财政总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跨上50亿元新台阶,达到50.3亿元。在2006年全市实现县县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基础上,2007年县、乡财政纷纷再上新台阶,丰城市突破13亿元,樟树市突破8亿元,高安市突破5亿元,袁州区突破4亿元,上高县、奉新县、万载县突破3亿元;财政总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57个,占乡镇总数31%,其中超5000万元乡镇7个,比上年增加5个。重点税源稳步壮大。全市纳税超过1000万元企业达51户,比上年增加22户,其中纳税超过2亿元企业2户,比上年增加1户。“两个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8.8%提高到9.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上年87.5%提高到90.1%。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财政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一是“三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到位。为加快宜春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与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工业强攻战、城市扩张战、旅游升温战“三大战役”部署,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宜春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宜阳新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和完善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三个体制文件,建立了上述“三区”责权利相结合的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乡财县代管”改革顺利推进。所有县市区均进行了“乡财县代管”改革试点,全市试点乡镇达143个,占乡镇总数的78.6%,超过了年初提出2/3乡镇的改革目标。其中,上高、万载、靖安、铜鼓、袁州、高安、宜丰七县市区所有乡镇全面推开了改革。三是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化。市本级全面采用财政部推广的部门预算编审软件编制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部门预算由上年2个扩大到10个。四是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从2007年1月1日起,部门预算、财政收支报表和财政指标管理等均采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五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速向县市区延伸。10个县市区已有8个启动了此项改革。六是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改革开始实施。从11月1日起,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七是积极稳妥落实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以强化监管为手段,严肃财经纪律。出台《关于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规模持续扩大。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2亿元,节约资金2214万元,资金节约率18.1%。继续加强基建工程评审,市本级共审核宜万公路工程等50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79065万元,核减各种不合理资金10867万元,核减率达22.4%。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检查39个单位,查出违纪金额2061万元,对查出的问题除限期整改外,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罚。对到乡到村转移支付资金、社保资金等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绩效。

  2007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

  (一)市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执行数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28.4亿元,完成汇总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预算的112%,比上年增长29.9%。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233843万元,完成预算的118.6%。其中:增值税49688万元,营业税75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2734万元,个人所得税8623万元,城建税13904万元,契税37563万元,耕地占用税9711万元,其他税收收入16073万元。非税收入49786万元,完成预算的88.8%。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3538万元,罚没收入18374万元,专项收入9678万元,其他收入8196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执行数77.6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31.6%。剔除上级追加专款、上年结转支出等,地方财政支出执行数为514607万元,完成汇总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预算的108.3%。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完成105296万元、155690万元和2981万元,分别增长75.1%、52.2%和48.2%,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15.7%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市级(不包括宜春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下同)财政总收入执行数38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1%,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28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1%,比上年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税收收入195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2%。其中:增值税1250万元,营业税10410万元,企业所得税2800万元,个人所得税950万元,城建税960万元,契税1920万元,其他税收收入1250万元。非税收入84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4%。其中:罚没收入3000万元,专项收入452万元,其他收入5008万元。

  2007年市级财政支出执行数7.36亿元,剔除上级追加专款、上年结转支出等,地方财政支出执行数为5758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5%。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71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2.5%;国防1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公共安全62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5%;教育70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3.7%;科学技术131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5%;文化体育与传媒1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5%;社会保障和就业67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5.6%;医疗卫生59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7%;环境保护31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3.3%;城乡社区事务161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6%;农林水事务52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4%;交通运输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6.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0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9%;其他各项支出1371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1%。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2.3%、103.8%和21.8%,均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3%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2007年市级预算执行中,部分支出项目超过预算,主要是年度预算执行中将预备费、预留安排资金在支出后相应列入相关预算科目。
 
  以上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后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政收入跨上50亿元新台阶,在建设和谐小康宜春的征程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尽管这几年财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但同时实施民生工程、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政策性增支项目多、数额大,各级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新的压力;随着省直管县改革深入推进,市本级财政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财政对事业的保障水平总体仍然不高,一些乡镇财政仍然比较困难,财政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市级总预算和市级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打造“四个宜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和调控职能,坚持促进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保障民生工程实施不松劲,坚持创新财政体制机制不停步,坚持依法理财不懈怠,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依据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们编制了2008年市级总预算和市级预算草案。

  (一)2008年市级总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5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1.19亿元,均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258150万元,其中:增值税55448万元,营业税841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200万元,个人所得税8800万元,其他税收收入86556万元;非税收入53710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5000万元,罚没收入19000万元,专项收入10800万元,其他收入8910万元。

  上述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对市级的税收返还等补助收入,减去上解省财政支出等,2008年全市预算财力为542942万元,相应安排预算支出54294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92867万元;国防910万元;公共安全36505万元;教育137279万元;科学技术25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584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86175万元;医疗卫生31520万元;环境保护373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7335万元;农林水事务47500万元;交通运输5291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0915万元;其他各项支出64561万元。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分别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长15.5%、14.5%和14.6%,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10%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以上是市代编预算,待各级人代会审批的同级预算报市后,再汇编2008年市级总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8年市级预算草案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024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2240万元,增长8%。加上上划中央收入和省级收入,市级财政总收入预算为4104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040万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21719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2%。其中:增值税1399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9%;营业税115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企业所得税29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5.4%;个人所得税10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5%;契税212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4%;其他各项税收收入157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5.6%。

  非税收入8521万元, 比上年执行数增长0.7%。其中:罚没收入3001万元,与上年执行数持平;专项收入51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8%;其他收入5010万元,与上年执行数持平。

  上述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对市级的税收返还等补助收入,县(市、区)结算上解收入,减去上解省财政支出后,市级预算财力为5956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5956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加2297万元,增长4%。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772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1.4%;国防203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40%;公共安全7184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9.9%;教育8458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24.4%;科学技术1596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23.3%;文化体育与传媒128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29.9%;社会保障和就业9355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49.9%;医疗卫生5254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9.9%,主要是省直管县配套资金改由省负担,减少市级配套资金安排788万元;环境保护340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1.5%;城乡社区事务2149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35.7%;农林水事务5554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10.7%;交通运输61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90.6%;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925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271.7%,主要是新增安排煤炭关闭转产补助1000万元;其他各项支出6481万元(其中预备费安排1609万元,占预算总支出的2.7%),比上年调整预算下降57%,主要是将原来列入其他支出的部分项目,按照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列入了相应科目。支农、教育、科技支出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8%的增幅,达到法定要求。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7426万元。其中:养路费及客货附加费收入190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5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500万元,地方教育附收入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079万元,育林基金收入584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5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38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减去上解上级支出,基金预算可安排收入27301万元。
2008年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301万元。其中:养路费及客货附加费支出190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0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6079万元,育林基金支出584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38万元。

  (三)市司法局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今年重点审核市司法局部门预算草案。

  市司法局2008年部门预算收支安排的主要情况是:1、收入预算286.6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52.63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34万元。2、支出预算286.63万元。按支出项目情况是:基本支出232.67万元,包括工资福利支出131.77万元、日常公用支出47.1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53.71万元,项目支出46.14万元,直接成本支出7.82万元。按支出功能科目情况是:公共安全228.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8.95万元,医疗卫生4.41万元,其他支出4.35万元。具体收支情况见2008年宜春市司法局部门预算,请审议。

  各位代表,当前,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向上势头,全市上下呈现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这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我们要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排难而进,争取2008年在去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长20%,达到60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继续提高;财政支出超过85亿元,支出结构更趋合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养老、低保、医疗、教育、文化和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四个全覆盖”。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和谐宜春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预算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又好又快,促进科学发展不动摇。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始终是财政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财政收入这块“蛋糕”做大了,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宜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为此,必须坚持又好又快,通过改进和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做到财政增长与“两个比重提高”同步,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形势、与全省发展速度、与各地税源状况衔接,努力达到宜春经济财政可持续、强后劲、快增长的要求。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四个“改进”:改进平台投入方式,提高工业园区产出效能;改进招商鼓励方式,提高招商成功比率;改进收入调度方式,提高组织收入效率;改进项目监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以上举措,力促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为财政增收提供可靠保障。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大征管力度,努力实现收入预算。

  (二)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谐发展不松劲。按照“四个倾斜”的要求,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全市人民从财政收入增长中得到实利,从公共财政政策中得到实惠,努力达到宜春财政公共服务与和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的目标。力抓“三个坚持不懈”:一是坚持不懈地调好调优支出结构。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新增财力要突出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安全稳定及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坚持不懈地落实民生工程。把落实好省政府60项公共财政政策作为财政支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支出安排上,要打足实施民生工程的预算;资金使用上,要稳步拓展直接支付范围;督查机制上,要加强调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坚持不懈地提高财政跟进重点与服务大局水平。举全市之力,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

  (三)坚持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不停步。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做到科学理财。选择部分项目和单位,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试点。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水平。2008年市本级增加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部门预算,同时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县级部门预算试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全市全面推开“乡财县代管”改革,指导县市区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继续完善“三区”财政管理体制。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创新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继续抓好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落实,稳步实施和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四)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不懈怠。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开展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规范财政财务管理。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抓好基建评审,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宜春发展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乘党的“十七大”的东风,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充分的信心,更加努力的工作,把本次大会对经济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推进“四个宜春”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附录:
 
新增名词解释
 
  1、“两个比重” 指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2、“三大战役” 为加快宜春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与发展步伐,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在中心城实施“三大战役”的重大决策,即以宜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平台,打好工业强攻战;以宜阳新区建设为重点,打好城市扩张战;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龙头,打好旅游升温战。

  3、“四个宜春” 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实力宜春、活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

  4、“13579”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营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环境,建功“三大战役”和“创卫”,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宜春中心城区实施“13579”绿色工程建设,即:一个目标、三十个游园、五条景观大道、七个公园、九个文化广场。
 
  5、“民生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00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认真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的若干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决定在全省实施民生工程,确保实现“四个全覆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生工程突出八个重点,提出办好52件实事,并出台40项公共财政政策。为确保民生工程落实,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设区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均签订了责任状,市政府还制定了《宜春市实施民生工程建设若干政策暂行办法》,提出落实民生工程的具体要求。 
 
  6、“四个全覆盖” 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08年确保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7、60项公共财政政策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2007年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8年,全省从新增财力中拿出50亿元资金(其中市县配套3亿元),围绕“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计划生育”、“教育保障”、“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事业”、“公共安全”、“基层组织建设和财力保障”等八个方面,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

  8、“一卡通”改革  为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方式改革,将政府补助给农民的各项补贴,由原来乡村干部发放改由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通过一本存折直接发放,农民可持存折或银行卡到农村信用联社直接提取补贴资金。

  9、公务卡制度改革  指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务支出实行刷卡消费的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实行公务卡制度,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有利于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财政动态监管,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按照省财政厅部署,2008年进行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