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文章

关于瑞昌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17 来自:www.ruichang.gov.cn   2008-2-28作者:本站 - 小 + 大

 
关于瑞昌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 1 月 16 日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柯善富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08年市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市财政总预算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财政结构,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各项事业发展得到较好财力保障,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市财政总收入执行数3824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4236万元,增长12.5%,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整预算的100.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为156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上划省级收入为1212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数2141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2169万元,增长11.3%,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整预算的100.2 %,其中:增值税地方部分为 4287万元,营业税5963万元,企业所得税1114万元,个人所得税723万元,资源税958万元,城市维护税731万元,土地增值税412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44万元,印花税110万元,契税1120万元,耕地占用税530万元,排污费385万元,教育费附加299万元,罚没收入2161万元,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753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1426万元。
 
     2007年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完成18004万元,地税完成13503万元,财政完成6738万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保持平稳增长。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执行数61419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39.7 %,剔除上级财政专款支出后,完成汇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调整预算的100%。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9469万元;公共安全3920万元;教育14441万元;科学技术14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86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7269万元;医疗卫生8123万元;环境保护68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3112万元;农林水事务8157万元;交通运输2885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101万元;其他各项支出1257万元。
 
     2007年,由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当年结余108万元,财政滚存净结余137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17841万元,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整预算的100 %,比上年决算数增收2163万元,增长13.8%。其中:增值税地方部分为3715万元,营业税3967万元,企业所得税995万元,个人所得税617万元,资源税758万元,城市维护税575万元,土地增值税39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28万元,印花税86万元,契税1098万元,耕地占用税411万元,排污费385万元,教育费附加299万元,罚没收入2161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753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1426万元。
 
     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执行数35066万元,剔除上级财政专款支出后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5709.5万元;公共安全3035.8万元;教育4947.2万元;科学技术126.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548.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246.4万元;医疗卫生1650.5万元;环境保护488.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659万元;农林水事务2876.6万元;交通运输372.6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594.4万元;其他各项支出1125万元。
 
     以上数字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些变动,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
 
     (三)2007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2007年税收收入完成3315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6.7%,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得到有效控制。第一、支柱产业贡献明显。全市税源监控情况表明,2007年重点企业实现税收22385万元,比去年增收2680万元,增长13.6%,占财政总收入58.5%。其中:建筑材料产业7512万元,纺织服装产业1169万元,矿山冶炼产业5714万元,比去年分别增收273万元、519万元、640万元,增长3.7%、59.9%、12.6%,机械制造产业2343万元,比去年减 681万元,下降22.5%。第二、农业两税(契税、耕地占用税)成为2007年税收增长亮点,共完成1650万元,比去年增收941万元,增长132.7%。其中:契税完成1120万元,比去年增收560万元,增长100%;耕地占用税完成530万元,比去年增收381万元,增长255.7%。年初预算税源变化较大,仙池乐园改造和高速公路建设两个项目未实现税收,江联公司进项税抵扣大,但全市各级大力挖潜增收,财政收入依然保持12.46%稳步增长。
 
     二是乡级财政规模进一步壮大。为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乡财政体制的补充意见》(瑞府发[2007]3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瑞府发[2005]12号和瑞府发[2005]18号文件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充满生机活力、持续快速发展的财政增长机制。2007年全市乡镇总收入11966万元,占目标任务10428万元的114.7%。其中:大德山完成目标任务的612.83%,洪一完成目标任务的423.4%,武蛟完成目标任务的268%。
 
     三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年”,我们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合理分配,科学调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第一、做到“五个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标准工资支出16898万元,保政权机构正常运转支出9469万元,维护社会稳定支出3920万元,确保社会保障支出7269万元,支农、教育、科技分别支出8157万元、14441万元、144万元,分别增长74.7 %、22.5%、58.2 %,高于法定增长率。第二、新增财力做到“四个倾斜”。在确保各项基本支出的基础上,新增财力一是向困难群众倾斜。筹措400万元落实国有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为主的优惠政策;筹措1502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统筹城乡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二是向农村倾斜。筹措110万元用于100个农村村级卫生所建设,提高了村级卫生所的服务能力;三是向基层倾斜。根据“两个台帐,三个合同”的要求,筹措40万元资金用于全市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保证一个乡镇一个保障所;四是向社会事业倾斜。筹措138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参合人数由上年的24万人增加到28万人;筹措110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参保人达3万人。第三、以人为本,重点关注民生。2007年我市民生工程支出12869万元,其中:本级配套资金1698万元,新增1105万元。具体落实情况主要是:就业和再就业626.8万元,农村低保572.7万元,城市低保715.6万元,农村五保户230.8万元,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212万元,农村合作医疗110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89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和城市大病医疗救助506.7万元,城镇退伍兵安置和定期定量抚恤金150.9万元, 带病回乡和老退伍军人定期定量补助223万元, 大学生困难补助100.5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521.9万元,中小学免杂费939万元,新农村建设1312万元,积极改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推进。主要有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市乡财政管理体制、“乡财县代管、村帐乡代理”、“一卡通”支付方式、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等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财政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2007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和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来自正确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来自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悉心指导,来自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积极帮助,离不开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热忱支持,凝聚着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借此机会,谨向理解、关心、支持我市财政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财政收入保持了两位数的平稳增长,但我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速还不够快,争先进位的压力很大,新增税源仍然缺少大项目的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资金投入还需加强,财政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转变;特别是面对新形式新要求,如何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2008年全市财政总预算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2008年全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财政工作会和九江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从扩充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上下工夫,着力培植财源,依法治税,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优化支出结构,继续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做到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预算监督和管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编制了2008年全市财政总预算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2008年财政总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456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5130万元,分别比2007年执行数增长19.2%和17.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上级其他各项补助等,减去上解上级支出等,预算财力为38675万元。2008年市级总预算支出安排38675万元,预算收支平衡。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843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364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93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6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5万元。上年基金结余300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66843万元。
 
     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540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7077万元,育林基金支出7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100万元,农业开发支出1054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3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69万元。
 
     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总收入和支出相抵,减去结算上解,结余1415万元,主要是部分收入项目需清算后才能开支。
 
     以上是市代编预算,待乡镇级人代会审批同级预算报市后,再汇编2008年市级总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8年市级预算
 
     1.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0516万元,比2007年执行数17841万元增长15%。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增值税4830万元,营业税4950万元,企业所得税1145万元,个人所得税620万元,非税收入4752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4204万元,专项收入548万元。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级各项补助收入、减去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乡镇支出和专项列支的资金,2008年市级预算财力为31577万元,支出预算安排31577万元,预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3579万元,增长13.2%;公共安全2451万元,增长12.8%;教育11421万元,增长62.4%;科学技术135万元,增长19.0%;文化体育与传媒472万元,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912万元,剔除上级固定专款,净增长11.2%;医疗卫生1695万元,增长26.3%;环境保护375万元,增长21.2%;城乡社区事务455万元,增长8.2%;农林水事务2177万元,增长16.6%;交通运输91万元,增长3.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551万元,增长4.6%;其他各项支出7263万元,增长12.4%,增加部分主要是预留调资和津贴补贴资金。科技、支农、教育三项支出达到法定要求。
 
     2.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08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843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3646万元,育林基金收入93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6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5万元。上年基金结余300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66843万元。
 
     根据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和有关规定,2008年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540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7077万元,育林基金支出7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100万元,农业开发支出1054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3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69万元。
2008年市级基金预算总收入和支出相抵,减去结算上解,结余1415万元,主要是部分收入项目需清算后才能开支。
 
     三、求真务实,奋发努力,确保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按照“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用财有节”的要求和既定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推动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认真做大财政“蛋糕”。在继续支持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增强组织收入效能,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稳健势头。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方面为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财政预算安排招商引资经费160万元,税收贡献奖(工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劳动力培训经费5万元等,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紧紧抓住国有资产清理进行投融资的有效运作。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配合江西省财政厅、九江市财政局建立健全财政项目库,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争取上级财政更大的支持。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健全税源监控制度。强化税收征管,完善机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网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监控力度,净化税收环境。四是优化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切实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严格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坚持实事求是, 坚决不搞空转、收“过头税”、掺“水份”等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注重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建设稳固平衡财政。
 
     (二)优化支出结构,高度关注民生。预算支出安排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在继续确保各项基本支出“五项确保”的前提下,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做到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力争“四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预算安排64.8万元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345.6万元用于农村低保、城市低保、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低保、农村五保户等,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力争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安排354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等,建立较完整的医疗保险救助体系,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力争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安排298.5万元用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困难补助、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力争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安排489万元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教育、卫生、环保、文化、体育和公共管理等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资金投入,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三)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2008年,我们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促进廉政建设和低成本运行。一是进一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等改革工作,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有效结合。三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分配市乡两级财力与事权。四是深化“乡财县管”,不断完善“一卡通”支付方式,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规范乡村两级财务。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努力做到“两个规范”,严格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效能。不断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等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管理办法,健全有效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的财政工作机制。七是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在重点促进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改革。
 
     (四)加强财政监督,注重使用绩效。一是完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自觉接受各个层面的监督,规范预算追加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监管,采取财务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专项资金检查和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等形式,积极构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有机结合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二是建立资金评审和绩效考评机制,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监督链,确保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民生资金。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要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一是财政新办公楼竣工并交付使用,为我市“金财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加快步伐,推动财政工作信息化。二是加强财政干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着力建设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围绕“效率·温馨”主题,坚决履行财政“八项服务承诺制”,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机关效能。四是坚持内部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加强警示教育,抓好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而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本次大会作出的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团结拼博,圆满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富强的新瑞昌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