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程 德 兴
(2007年12月29日如皋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大会主席团:
如皋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如皋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如皋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审查委员会)在初审的基础上,又根据会议期间代表们的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审查委员会认为,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 “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又好又快发展,锐意进取,奋勇争先,扎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大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有了新的提升,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运行质态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多项在南通排名第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迈出可喜步伐;沿江开发纵深推进,利用外资再创新高,民营经济活力强劲,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项目投入势头较好,发展活力进一步彰显;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超过50%,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六城同创”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总的来看,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全面腾飞首战告捷,为2010年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夯实了基础。
审查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好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但同时指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面临着宏观环境继续趋紧,要素 “瓶颈”制约更加明显,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总量和均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还不够快,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待加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降耗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仍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城乡幸福指数有待提高;财政平衡仍较脆弱,各项事业需求与财政供给矛盾较为突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等。对于上述问题,市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关于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算(草案)
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算草案,贯彻了十七大的要求,体现了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的精神,认真分析了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财税政策和财政体制改革变动情况,充分考虑了我市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符合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既积极又稳健,其指导思想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措施切实可行。建议本次大会:
批准市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如皋市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批准市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如皋市2008年市级财政预算。
三、关于完成200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几点建议
审查委员会认为,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攻坚克难,勇攀新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和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为此,审查委员会综合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始终坚定信心,开拓经济社会全面腾飞新局面。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的持续腾飞态势业已形成,承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当前,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给我市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历史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切实增强科学、和谐地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开拓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新局面。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国家宏观调控大形势下的全局性困难和问题,谁能够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率先在化解难题上求得突破,谁就能在新的机遇面前抢得先机,脱颖而出。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将困难当作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压力为动力,转变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吸纳式、集聚式发展的路子,顺应省委切实加快科学开发沿江步伐的要求,把宏观政策与如皋实际结合好,科学组织沿江开发、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构筑我市经济社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一轮腾飞的优势。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中心,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争创全省全南通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市(县)的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花木生产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保障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农副产品的供给。加快推进农产品代理、批发、网络销售等现代贸易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构建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福利性收入,着力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新型工业化投入,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一是紧紧把握机遇,瞄准世界500强,大力推进大项目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发展壮大汽车修造、船舶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努力把他们培植成为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好、消耗低、产出多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较大、层次较高、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结构。二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引导优质外资和民资向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倾斜,向高新技术、重大装备、先进制造业倾斜,向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倾斜。三是抓好骨干企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协作分工。全力支持九鼎集团、熔盛重工、上海轮胎、江苏英田等重点企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重点企业走挂强联合、强强联合、拿出优质资产吸引外商合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拓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带动及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专、精、特、新”的优势,快速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抓好沙钢物流、华电发电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增强沿江产业竞争力。
(四)切实抓好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超常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做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力电器三大高新产业。以科技创业园为中心,加快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科技专项。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对节能、新能源和循环利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装备。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术的专业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大力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整治,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化工、肠衣等向专业园区集聚;加快各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抓好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回用水利用率。
(五)不断提高聚财、理财水平,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
要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项征管措施,深化综合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培育支持一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项目、好项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措施,整合归并支持经济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重点是围绕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战略发展思路,使财政对经济的支持科学合理、实在有效、引导有力,真正形成鼓励支持先进、抑制约束落后的政策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为全市群众办成办好一批实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行公共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公共财政在“三农”、教育、卫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财政拨付的资金精打细算、妥善使用,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行为。做好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使用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进一步完善市镇财政体制,加强对如皋经济开发区、如皋港区的预算管理。
(六)全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围绕群众反映的教育收费、医疗、涉农价格和收费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物价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