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贾汪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16 来自:www.xzjw.gov.cn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7年12月20日在贾汪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胡乐夫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报告贾汪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支柱行业产销两旺,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65600万元;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调整为70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3100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32900万元。
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0008万元(预计,下同),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收17506万元,增长33.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200万元(预计,下同),完成调整预算的107%,增收10395万元,增长41.9%;基金收入完成1028万元(预计,下同),增长151.3%;中央级收入完成33780万元(预计,下同),增长23.8%(详见表一)。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全区地方财政支出预算4025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56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3980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54439万元。
 
    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2370万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加11198万元,增长2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0420万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加10224万元,增长25.4%(详见表二)。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区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为3600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3267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780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17577万元。
 
    2007年,区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65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7%,增收7699万元,增长26.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4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6.6%,增收6253万元,增长43.9%;基金收入完成1028万元,增长151.3%;中央级收入完成15000万元,增长5.8%(详见表三)。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区本级地方财政支出预算3665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529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预算36200万元,经批准,调整为50839万元。
 
    区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8350万元,比上年增加11464万元,增长31.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490万元,增长29.2%(详见表四)。
 
    以上是2007年全区及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由于尚未办理财政决算,与最终实际执行结果还会存在一定差距,届时我们再向区十届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07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新突破
 
    2007年,全区财政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较2002年翻了两番,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5亿元,增长41.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8%,比2002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区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07年全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财税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加强财税收入组织工作,优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对财政收入实行“周调度、月分析”,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各镇(办事处、工业园)立足各自实际,突出财源培植重点,认真落实综合治税措施,积极推进协税护税网络建设,为财税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税务机关全面提升征管水平。国税、地税等征收部门坚持依法治税,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大力整合征管手段,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22500万元,增长33.1%,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3.9%。四是财政部门深挖两税增收潜力,积极拓宽非税收入渠道。将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征管作为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全面公开办税流程,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全力构筑耕契两税征管网络平台,实现征管手段由手工开票向微机管理的信息化转变,由协税单位代征向区财政直接征收的规范化转变,由征收对象以房产契税为主向土地、房产契税全面开展、多管齐下的精细化转变。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20万元,增长45.3%。同时,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以票据监管为源头控制,大力清理收费项目,加强土地出让金征收,全年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达到8848万元,增长82.7%。
 
    2、明确财政支出重点,实现和谐促发展
 
    按照理财为民、关注民生的总体要求,财政部门从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统筹调度预算内、外收入,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支出体现出促和谐、求发展两大特点。
 
    ——确保工资优先,收入水平稳中有升。将确保公教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困难,积极主动想办法、谋措施、筹资金。严格工资预算编制和执行。年初预算编制优先足额安排工资性支出,不留硬缺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区级财政全额兜底镇级公教人员工资差额,确保每月及时足额拨付。全年拨付区镇两级公教和事业人员工资及运转经费30595万元。新增财力首先用于提高广大公教人员工资水平,让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去年6月份区自筹增资人均200元/月的基础上,克服省转移支付补助不到位的困难,2007年1月全面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新标准,人均增资260元/月,新增工资性支出3660万元,并于10月份为4162名镇级公教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初步实现了同工同酬。
 
    ——突出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农林水事务支出6030万元,增加1622万元,增长36.8%。落实农民增收措施。通过惠农“一折通”,全年发放农资综合补贴955万元、粮食直补259万元,比上年增加492万元,是实行直接补贴政策以来,投入资金最多的年份,补贴水稻面积13万亩,小麦面积31.8万亩,使全区8.5万农户受益;对3万亩水稻发放良种补贴24万元;发放能繁母猪补贴72万元,惠及养殖户6383户。其次,完善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260万元扶助经济薄弱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办理小额农户贷款贴息1010户,扶贫小额担保资金规模增长78.3%;拨付培训资金176万元,全年培训农民5.6万人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投入244万元建造“乡间彩虹”农村小型公益桥梁48座;投入931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新修加固河道堤防12公里,疏浚区镇河道5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支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拨付专项资金396万元,用于权台、解台、大李庄三村秸秆气化建设及7镇11个村的“一池三改”,受益农户4200户;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新农村建设经费117万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拨付土地治理资金1253万元,治理采煤塌陷和山区丘陵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安排测土配方专项资金109万元,完成测土配方技术覆盖20万亩;投入342万元支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安排55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安排动物防疫专项经费97万元。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年拨付保费249万元,其中财政支出163万元,全区承保水稻面积7万亩、玉米面积10.9万亩,承保能繁母猪1.2万头,当年理赔86万元。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对村级经费实行专户管理,区级统一拨付,当年支付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等361万元。
 
    ——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76万元,增长16.9%。优先保障困难群体生活需要。城乡低保人数达到10328人,财政补助资金63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2115人,财政供养资金279万元;全年发放90岁以上老人及孤儿救助金28万元;投入82万元建设五保户“关爱工程”,新增集中供养260人,同时安排42万元建立农村五保户保障救助专项基金;为应对物价上涨,增加30万元用于城乡低保生活补贴;将437名镇级民政优抚人员纳入区财政统发,全年发放优抚经费225万元,彻底解决了镇级优抚对象补助发放不及时的问题。不断加大拥军优属财政投入。当年支出退役士兵安置金347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及立功受奖奖励金136万元,伤残军人补助57万元,其他双拥工作60万元。率先实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首批4494人纳入保障范围,当年安排财政性保障资金1451万元。认真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待遇。将391名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纳入区财政保障范畴,新增支出44万元。统筹解决关破企业职工安置救助。全年共拨付315万元用于职工安置,安排财政性资金471万元用于关破停企业退休人员医保补助。高度关注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专项资金91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济、恢复生产。
 
    ——加快科教兴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支出549万元,增长10.9%,主要用于科普下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科学技术支出达到法定支出要求。教育支出16544万元,增长25.4%。继续落实“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共计1359万元,同时区财政足额安排公用经费1576万元,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安排17万元发放57位名特优教师政府专巷津贴和10名优秀高考生奖励;全年共为6340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发放寄宿生困难资助66万元,资助学生1937人。拨付100万元发放移交我区管理的第二批徐矿集团矿校教职工工资,确保交接工作平稳过渡。大幅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当年安排建平中学图书综合楼、实验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学校校舍暑期维修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款353万元;投入150万元兴建区职教中心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0万元,增长58.3%。年度内实施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集汉墓维修,有线电视村村通,“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群众体育运动等多项文体工程;投入40万元建设江庄、紫庄两镇文化站。继续执行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政策,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41万元,528人受益;拨付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奖励金54万元,2070人次受益;安排90万元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补助专款。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支出达到考核标准。
 
    ——强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支出2220万元,增长50.7%。不断扩大城乡医保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拨付1242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和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1%,补偿参保农民102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489万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入125万元用于区人民医院医疗大楼、区疾控中心等综合医疗设施建设补助,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专款170万元,全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率达84%。积极改善农村公共卫生面貌。全年支出农村改厕资金80万元,2000余户农民受益,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推进城建环保,城乡面貌不断改观。环境保护支出2045万元,增长568.3%。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拨付1070万元企业治污专项资金,拨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584万元,并安排300万元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城乡社区事务(城乡建设)支出2970万元,增长5.6%。按照新老城区互补发展、双轮驱动的城建战略,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新城区建设。投入577万元,用于工商路北扩、育才路整治、贾韩路改造、城市道路养护和绿化亮化以及小街巷整治等;拨付804万元用于新城区内规划展示厅、主次道路、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30万元用于塔山运河大桥改造工程;拨付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75万元,弥补了因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行业损失;安排133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政策扶持,工业兴区加速推进。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622万元,围绕现已形成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财税政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向“一园五区”和利税大户倾斜。拨付765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各类专项资金210万元,集中用于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拨付627万元用于扶持中联水泥、森宇钢铁等利税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升级。通过融资等渠道,投入1950万元架设重大项目供电专线;财税部门及时办理出口退税1246万元,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全力创建“平安贾汪、廉洁贾汪、法治贾汪”。安排105万元用于村级治安联防体系、平安贾汪联动网、法治江苏合格区等多项社会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打造“社会治安安全区”。
 
    确立“还账也是政绩”的理念,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压缩行政办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用于偿还历史欠债。2007年共偿还各类债务4721万元,其中:清偿义务教育债务1965万元,兑付供销社社员股金200万元,兑付206国道借款241万元,偿还上级财政农金会转贷款395万元,海螺用地补偿农户443万元,支付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欠款及土地租金673万元,兑付职工集资和企业改制729万元,粮食挂帐利息75万元等。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自身建设上台阶
 
    今年以来,全区财政系统干部职工以对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工作始动力,自加压力、奋发作为,廉洁从政、科学理财。
 
    部门预算改革深入开展。205家区直部门和乡镇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编制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单位定额标准,全面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有力。全年财政性资金支付总额达到6.9亿元,其中,直接支付资金5.4亿元,占支付总额的78.3%,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政府采购改革有序运行。全年组织政府采购活动300余次,实际采购支出2548万元,增长20.8%,节约资金335万元,节约率11.6%。镇财区管改革初见成效。乡镇基本运转得到保障,财政收支行为得到规范,债务过快增长得到有效遏制。会计集中核算日益完善。坚持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衔接的原则,全年受理各类单据28.9万张,资金支出1.9亿元,拒付不合理、不合法原始凭证1614张,节约资金206万元。非税收入改革继续加强。通过强化票据监管,规范收费项目,打造“阳光收费”,全年专户管理资金突破4亿元,政府统筹1022万元;切实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全年征收土地出让金8170万元,用于旧城改造、支农支出等5100万元,实现土地收益307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效果显著。全年共向省、市争取各项资金和补助10168万元,是历年新高,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财政队伍建设明显增强。区财政局获得全市财政系统唯一的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表彰,连续四次蝉联省文明单位殊荣,连续三年位居全区机关民主评议前三名,预算科被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市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区财政局将2007年确定为“学习教育培训年”和 “基础工作管理年”,全年组织各类主题学习教育活动20余场次,健全科室基础台帐108套,成功实施市、区、镇三级财政的纵向联网工程,建立中层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全体人员轮岗交流、廉政教育等多项制度,财政工作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的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财源建设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地方可用财力较少,刚性支出过快增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大重点支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00000万元,比2007年实绩(以下同口径)增加29992万元,增长4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800万元,增长33%。(详见表五)
 
    2008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53000万元,比2007年预算(以下同口径)增加12750万元,增长31.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2550万元,增长32%。根据上述财政收入安排,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区可用财力约50700万元,需安排调入资金1850万元。(详见表六)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53020万元,比2007年实绩(以下同口径)增加16502万元,增长4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760万元,增长30.6%。(详见表七)
 
    2008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49000万元,比2007年预算增加12350万元,增长33.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8550万元,增长34.1%。在以上支出中,用于人员工资和保障各单位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33100万元;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经费9505万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经费2900万元,主要安排了城乡低保240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750万元,政府偿还债务1910万元等;用于为民办实事和重点项目3495万元。(详见表八)
 
    2008年全区财政收入预算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全区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批重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财政收入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也认识到全区财政收入结构不甚合理,环境资源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影响以及税制改革等潜在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存在。在财政支出安排上,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奉行“以人为本”的理财宗旨,突出“民生财政”理念,统筹考虑社会事业发展和全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把更多财力用于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收支安排建议是积极稳妥和切实可行的。 
 
    三、依法科学理财,认真做好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是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围绕今年全区的中心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财源体系建设,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各类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的后续潜力。壮大现有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大力扶持中联水泥、江苏上电等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加快阚山电厂、徐轮橡胶等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尽早实现投产达效。继续抓好“一园五区”建设,加大对徐州工业园区、徐州化工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认真研究上级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
 
    把组织收入放在首要位置,既重视收入的总量增加,又高度关注收入结构,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牢固树立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的观念,不断改进和强化收入征管措施,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健全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大力推进依法综合治税,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协税护税的积极性,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和耕、契两税征管工作。
 
    (二)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将财政支出重心转移到社会公共需求上来,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稳定和完善惠农支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教育事业财政投入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疗保障社会全覆盖。不断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体救助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的落实,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相互促进。
 
    (三)坚持财政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规范和理顺财政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纵深开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巩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镇财区管、会计集中核算等改革成果。实施财税库银联网工程,实现财政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监督体系,加强财政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
 
    各位代表,2008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