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6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左 鹰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07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及省市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7年主要目标任务,以“五新”突破为重点,坚持富民惠民,切实关注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努力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强化财税征管,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重大产业化项目、社会事业、安居工程、惠民行动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全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总体情况良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收入执行情况
2007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0183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4.8%,比上年增加197138万元,增长96.3%。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7048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8.4%,比上年增加152185万元,增长1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783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7.1%,比上年增加38489万元,增长55.5%;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6265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27.3%,比上年增加113696万元,增长232.3%。
(二)支出执行情况
2007年全区财政支出预计311931万元,为预算的119.4%,比上年增加160090万元,增长105.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预计14154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6%,比上年增加42212万元,增长42.5%;基金预算支出预计17039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33.4%,比上年增加117878万元,增长224.5%。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9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3%,比上年增加5527万元,增长21.7%。
2、国防支出3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9%,比上年增加141万元,增长82%。
3、公共安全支出91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1.4%,比上年增加3241万元,增长45.1%。
4、教育支出335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比上年增加13305万元,增长65.6%。
5、科学技术支出13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8.1%,比上年增加599万元,增长76.3%。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2.9%,比上年增加573万元,增长43.3%。
7、社会保障就业支出85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0.6%,比上年增加2501万元,增长41.2%。
8、医疗卫生支出62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1%,比上年增加2016万元,增长48.1%。
9、环境保护支出24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1509万元,增长162.3%。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88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4%,比上年增加7153万元,增长73.5%。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2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8%,比上年增加5817万元,增长78.4%。
12、交通运输支出17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7%,比上年增加963万元,增长117.3%。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10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9%,比上年增加11130万元,增长112.8%。
14、其他支出1852万元,冲减上年预留工资套改支出3500万元后,负1648万元,比上年减少6740万元,下降132.4%。
15、基金预算支出1703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4%,比上年增加117878万元,增长224.5%。
其中,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居工程37100万元,归还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五路一桥等贷款本息23000万元,征地补偿安置及解决街办镇乡历史遗留问题53100万元,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政府补贴13100万元,解缴税费及政府工程清欠11200万元,“村村通”道路建设、农村垃圾清运、经开区实验中学、标准化学校及公立卫生院建设、天网工程、电视“村村通”、水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等惠民工程32891万元。
(三)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现行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各自收支平衡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区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下:
2007年全区一般预算当年收入107835万元,加上税返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收入预计27080万元、专项补助收入12237万元、上年结余11900万元,收入合计159052万元;全区一般预算当年预计支出141540万元,加上解支出4040万元支出合计145580万元。收支品迭,全区一般预算滚存结余13472万元。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支出的结转项目结余6556万元后,净结余6916万元。
2007年全区基金预算当年收入162651万元,加上级补助12651万元、上年结余7143万元,收入合计182445万元;全区基金预算当年支出170391万元。收支品迭,全区基金预算滚存结余12054万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安排。
2007年我区可安财力总计为34149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486万元,中央、省市转移性收入和专项补助51968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9043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和基金支出总计315971万元,收支品迭后实现财政滚存结余25526万元,比上年增加6483万元,增长34%。
以上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数均为预计数,年终决算数待市财政批复后在2008年预算调整中据实报告。
二、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收入征管继续加强,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大力培植财源,财税、国土、建设、工商、银行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分解财税收入目标任务,抓早、抓紧、抓好组织收入落实。完善了财税收入“均衡入库”的目标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减免税,强化收入征管和巡回稽查,全区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确保了组织收入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9.71亿元、15.22亿元,增长96.3%、128.6%,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8.6%,比2006年增加11个百分点。财源培植成效逐渐显现,工商税收总额首次突破20亿元,全区纳税过千万的企业达33户,比上年增加14户,其中成都神钢集团、川渝中烟纳税过2亿元。
(二)公共财政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统筹投入资金12.15亿元,促进“三个充分”,着力改善民生,实施“惠民行动”。一是加快15个农民新居建设,建成投用90万m2,2.56万名被征地农民迁入新居,6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房补助,150户贫困户享受安身新居;完善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医疗等救助体系,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区敬老养老中心建设,投入6.62亿元,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补偿、参保等遗留问题,免费开展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5.73万人次,1.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拨付粮食直补、生猪养殖等农业综合补贴1258万元,石油价格补贴400万元,对山区3000户干旱受灾贫困户粮油补贴628万元。三是投入1500万元新改建农村道路126公里;投入5800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解决4.3万人的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完成微水治旱工程1024处;投入1.1亿元进行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等,大力改善龙泉人居环境。四是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4.32亿元大力支持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其中教师工改提高待遇投入5600万元,“金凤凰”工程及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1.2亿元;惠民健身、文化馆等文化建设投入820万元,投入800万元实现山区电视“村村通”,新增4000余户山区农民免费收看数字电视;投入3600万元,建成9所标准化公立卫生院和98个规范村卫生服务中心(站),投入1500万元,实现农村居民全员参合,投入250万元实施免费普通门诊、贫困孕产妇免费分娩;拨付7000万元,加大对社会治安、质量安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促进“全域龙泉”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产业扶持力度增强,“三新”突破步伐加快。一是大力支持实现工业新跨越。统筹投入8.6亿元,加快建成经开区新区一期10.5 Km2,二期17.5Km2骨干路网、变电站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经开区产业承载能力;综合运用预算支出、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统筹安排财政资金3亿元,对成都神钢集团、川渝中烟、川威集团、旭光科技、虹波电子等重点优势企业进行强力扶持,促进集约集群产业发展,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二是大力支持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统筹投入资金1.5亿元,支持了蜀山菌业、聚和果蔬、白家粉丝、棒棒娃等龙头企业发展,实施土地整理,支持“龙华实践”农民股份合作及黑金果业等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增创服务业新优势。统筹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东山国际新城、银河汽摩商城、西部水产市场建设,支持桃花节、农博会成功举办,桃花故里创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洛带古镇、西河重点镇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四)财政改革不断深化,依法理财更加规范。一是稳步推进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编部门预算,不断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健全了财政资金预算、审批、拨付、使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健全了村组代理会计核算和集中支付制度,强化了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强化政府采购工作,制定出台了《龙泉驿区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龙泉驿区2007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龙泉驿区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将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等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采购资金达1.25亿元,全年节约1689万元,节约率11.9%。三是完善强化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认真开展部门和街办镇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政府性投入基建项目、社保、扶贫、三农、教育、卫生等各类重点专项资金的清查。对区、街镇乡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妥处及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1亿元逐笔进行了检查,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五)经营财政理念强化,理财思路创新突破。一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招商引资,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共争取上级无偿财政资金和国债资金2.4亿元,有力地支持我区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做强做大国投、建发、龙星天然气公司,搭建工投、农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大中长期、结构性融资,争取银行授信20亿元,融资到位资金8.3亿元,为我区产业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居工程建设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保障;维护政府信誉,按期归还银行贷款4.2亿元,兑付乡镇债务2.6亿元,偿还政府工程“双欠”1.3亿元;稳妥推进BT、BOT模式,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三是完善“财政统管、委托经营”的国资管理体制,对全区170户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公开依法处置盘活20余宗国有资产,完善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法人治理和绩效考评制度,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实现国资经营收益2000余万元。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积极配合国土等部门盘活土地资源,实行宗地核算,催收历年土地欠款,推出经营性土地21宗进行公开拍卖,均价达到191万元/亩,实现了政府性收益最大化,全年组织非税收入18亿元。
2007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够高,多层次后续税源培植亟待加强。二是收入的增长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化解区乡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支出结构仍需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财政改革和投融资机制创新仍需不断深化,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待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加快成都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九届五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有利条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提高理财水平,增强财政实力;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惠民,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对“三农”、安居工程、惠民行动、产业经济、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富民惠民实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及《预算法》的规定,编制2008年全区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一、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收入预算草案
2008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在2007年收入实绩的基础上增长25%,达到500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在2007年收入实绩的基础上增长28.6%,达到347704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为125504万元,比2007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7669万元,增长16.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03486万元,比2007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6011万元,增长18.3%,各项非税收入22018万元,比2007年预计完成数增加5351万元,增长32.1%;基金收入222200万元,比2007年预计完成数增加59549万元,增长36.6%。
我区2008年可安财力372085万元,同比增加213085万元,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7704万元,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收入预计243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可安财力为 149885万元,同比增加51500万元,增长52.4%。
(二)支出预算草案
2008年年初支出预算安排372085万元,同比增加213085万元,增长13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49885万元,同比增加51500万元,增长52.4%,基金预算支出222200万元,同比增加161640万元,增长267%,各类支出主要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38万元,同比增加6792万元,增长43%。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0918.14万元,项目支出11719.86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
2、国防支出258万元,同比增加76万元,增长42%。其中:人员经费支出67.47万元,项目支出190.53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主要用于预备役部队和征兵工作等专项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9093万元,同比增加2863万元,增长46%。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332.83万元,项目支出3760.17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7038万元,基金预算安排2055万元。主要用于天网工程运行、派出所、消防站建设以及公检法系统装备购置、办案补助和消化债务等支出。
4、教育支出42114万元,同比增加9474万元,增长42%。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5081.8万元,项目支出17032.2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3211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10000万元。主要用于经开区实验中学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塑胶跑道、2008年惠民目标学校修建等建设性支出以及教师体检费、“金凤凰”工程、“两免一补”、教师绩效奖、消化“普九”政府性债务等专项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2146万元,同比增加726万元,增长51%。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56万元,项目支出1890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按政策安排的科三费和科普等专项支出。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29万元,同比增加1289万元,增长91%。其中:人员经费支出629.88万元,项目支出2499.12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170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1425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免费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农村电视维护费、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启动经费、数字电影放映、文化下乡、全民健身路径和基层社区文化站建设等专项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454万元,同比增加1962万元,增长51%。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067万元,项目支出54387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583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49620万元。主要用于区敬老养老中心,征地两项补偿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政府补贴以及农劳转移培训经费等专项支出。
8、医疗卫生支出6382万元,同比增加1942万元,增长49%。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798.11万元,项目支出3583.89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5882万元,基金预算安排500万元。主要用于新农合、重大疾病预防、免挂号费和普通门诊诊查费政府补贴以及各项医疗保障等专项支出。
9、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支出3254万元,同比增加1038万元,增长85%。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19.26万元,项目支出3034.74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125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2000万元。主要用于污染治理、支付污水处理费以及水环境整治等专项支出。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414万元,同比增加5022万元,增长60%。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562.79万元,项目支出32851.21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1341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250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景观改造、品质提升及城区市政建设配套、廉租及经济适用房建设财政补贴、四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支出、桃花故里3A景区改造、旧城改造、提升农家乐上档次财政贴息等专项支出。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2704万元,同比增加4556万元,增长56%。其中:人员经费支出4731.29万元,项目支出7972.71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8304万元,基金预算安排44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用水保障、西坡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30个畜禽养殖小区政府补贴、沼气池建设等专项支出。
12、交通运输支出5411万元,同比增加1256万元,增长109%。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64.24万元,项目支出4846.76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2411万元,基金预算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村村通”道路建设、淮洛路垃圾场至万兴段改造工程、淮洛路万兴至金堂界改造工程、水杉路路面整治工程、石赤路水毁抢修工程、垃圾场进场道路新建工程、双龙路龙泉至西河段、新洛路、洛石路、化工市场特勤站道路及桥梁工程等专项支出。
13、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11239万元,同比增加4983万元,增长80%。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54.13万元,项目支出10684.87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主要用于吉利汽车等企业扶持资金以及区工投公司、农投公司、文旅公司注册资本金等专项支出。
14、其他支出28149万元,同比增加16191万元,增长135.4%,由一般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规范津贴补贴专项经费和街办、镇乡、国税、地税超收分成,预留临时性支出以及区国有公司运行经费等专项支出。
15、土地成本性支出71000万元,其中:税费10000万元、土地开发和储备15000万元、折迁补偿成本46000万元。由基金预算安排。
16、重大项目建设性、富民惠民、化解政府性债务等支出53200万元,由基金预算安排。主要用于经开区新区基础设施BT回购10000万元、安居工程BT回购10000万元、政府性公司还贷付息15000万元、富民惠民及街办镇乡化解政府性债务17000万元等专项支出。
17、上解性支出3000万元。由一般预算安排。
18、总预备费4500万元。同比增加1500万元,增长50%,由一般预算安排。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可安财力37208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7704万元,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性收入24381万元。支出预算安排372085万元,收支品迭年初预算安排当年收支平衡。2008年下半年,将通过收支预算调整,实现收支平衡并有较大结余的目标。
以上支出中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中央、省市要求的口径)增长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水平。上述财政支出预算为年初预计的当年财力安排数,不含上年结转项目结余和年度中上级专款安排的支出。
二、2008年工作主要措施
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成都综改试验区建设关键的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今后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民生财政、构建和谐龙泉再立新功。
(一)继续做大财政“蛋糕”,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一是深入调研和分析把握我区多年来财税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按照2008年确定的财政收入任务,抓紧、抓早、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强化收入及时均衡入库和目标考核,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圆满完成。二是着眼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发挥财政预算对组织收入的调控作用,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地方可支配财力。三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统筹协调组织好政府各项非税收入,积极完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管理办法,提高政府资源性收益运作水平,为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二)牢固树立经营财政理念,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杠杆职能,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实施“六重项目”,突出“工业强区”战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宜居城市化进程,综合运用支出、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促进集约、集群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一主二优”产业,重点扶持培育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和一批事关全区发展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推动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创新理财思路和投融资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及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的方式和途径,完善投融资平台,壮大建发、国投、龙星公司,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工投、农投、文旅等公司的组建,强化市场资本运作,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的银政企战略合作,主攻开发性融资、结构性金融、委托搭桥融资等金融品种创新,增加中长期贷款,力争2008年融资10亿元以上,为我区加快产业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一级土地垄断经营、特许经营权等政府性资源管理,大力“经营城市”,完善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绩效考核办法。五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开发区内企业资产重组、股权并购、上市直接融资和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推动”的相关财税配套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民营企业参与经开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改善民生力促社会和谐。一是围绕大力推进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强化财政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对公共领域、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树立“厉行节约、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增收主要用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领域、公共配套、公共服务和“惠民行动”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强化预算管理,认真研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高区委政府确定的“六重项目”及“惠民行动”的预算资金到位率,促进项目及早建成,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五新”突破重点项目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惠及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继续推进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和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扩大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范围;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搭建财政管理技术大平台;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健全政府采购机构,扩大政府采购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强化采购监管,规范采购行为。二是加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完善区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对经济相对发达、加快发展任务较重、二三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乡镇,继续推行规范完善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行超收分成,加快化解债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困难乡镇,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力度,增强街办、镇乡政府提供基本功能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区、街镇乡财政激励约束机制。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龙泉驿区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健全评审机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审查把关和约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四是树立“数字管理、人才兴财”理念,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推进财税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熟悉、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的一流财税干部队伍;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工作,重点跟踪实施“六重项目”和“惠民行动”、三农、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充分就业、城乡社保、生态环境、社会救助等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检查,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五是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增收节支,集中财力建立、完善偿债机制,锁定旧债,严控新债,采取多种措施使全区历史债务和社会矛盾大幅化解,提高龙泉综合竞争实力,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我区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位代表,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拓展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意见的渠道,切实做到为民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务实创新,勤奋工作,努力完成各项财政收支任务,为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现龙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