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在桦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副局长 邹铁兵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桦甸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审议。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工作是在年初财力硬缺口5350万元,年中税收支柱企业生产大幅度滑坡、政策性增支因素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展开的。一年里,市政府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要求,围绕“总量翻番”目标,积极组织“百日攻坚”活动,依法治税管费,努力增收节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支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第10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财政收入预计
全口径收入57400万元,为预算的119.6%,完成了吉林市下达的当年收入 “总量翻番”目标数,比上年增加14160万元,增长32.7%。其中:
----税收收入50003万元,为预算的125%,比上年增加13866万元,增长38.4%。
----非税收入7397万元,为预算的92.5%,比上年增加294万元,增长4.1%。
(二)财政支出预计
全市支出85111万元,为预算的157%,比上年增加7811万元,增长10.1%。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15万元,为预算的111.6%,比上年减少456万元,下降4.8%。
----公共安全支出4120万元,为预算的181.2%,比上年增加441万元,增长12%。
----教育支出23351万元,为预算的116.2%,比上年增加3570万元,增长18%。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917万元,为预算的333%,比上年增加1424万元,增长15%。
----医疗卫生支出4495万元,为预算的123.8%,比上年增加915万元,增长25.6%。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23万元,为预算的259.4%,比上年增加2891万元,增长47.1%。
----农林水事务支出11176万元,为预算的240.1%,比上年增加3386万元,增长43.5%。
(三)总财力预计
全口径收入57400万元,剔除列收列支收入7397万元、体制上解和税收增量上解23417万元,可用收入26586万元,占全口径收入的46.3%。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缓解财政困难,加争取的无条件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等后,总财力108682万元。
(四)财政收支平衡情况预计
全口径收入57400万元,加省补助收入5109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91万元,总收入108682万元;决算支出85111万元,加上解支出23417万元、调出资金154万元,总支出108682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财政年度实行历年制,每年上级财政大量的专项补助资金和无条件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均在12月份下达,因此,本报告中2007年财政支出预计数、总财力预计数是根据目前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到位情况保守测算的,决算时要有较大变化。经匡算,2007年决算支出预计将突破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总财力预计将突破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2007年,是近年来税源支柱企业纳税短收最多、组织收入压力最大、政策性增支因素出台最集中、 收支矛盾最突出、预算平衡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里,全市财政工作始终围绕大力组织收入和积极筹措资金“保吃饭、保稳定、促发展”紧张运行,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按照“总量翻番”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组织收入工作的部署,财税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十六字方针,加大依法治税治财力度。一是加大了对黄金、钢铁行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下达了单项税收考核指标,完善了产量统计制度,对无证、无序开采的小矿山、小坑口进行了专项治理,运用政法力量对历年来偷、逃、漏税款进行了追缴,两大主导产业税收同比增加1亿元;二是加大了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力度,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同比增收1100万元;三是大力开展综合治税活动,通过采取以票控税、调整定额、委托代征等手段,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增加税收2447万元;四是完善了组织收入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与地方级收入增长和可用财力增加挂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了征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加大了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财政专户收缴,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管、政府统筹”的管理办法,对建设项目在报建、建设环节收费实行“一卡通”,开展历年来建设项目用地情况、缴费情况专项清理活动,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非税收入实现了翻番增长。
(二)加大支出管理力度。一是严格按照“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将保工资和“阳光工资”发放作为财政支出工作的第一要务,科学调度、积极融通资金,确保了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二是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对公用车辆保险实行定点采购,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金额比上年增长19.5%,节约资金113万元;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农业、教育等法定支出增长和民生、民利等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需求。投资115万元扶持了老狼沟拦河坝等6个扶贫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844万元进行了农业技术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开展了农业土地治理,兑现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拨付了棚户区改造、金城公园、文化广场、新体育场建设、莲花路扩建等项目资金6000万元;四是加强一般预算支出的计划管理,根据财力状况将公用支出划分为必保支出和力争实现的支出两类,支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虽然2007年收入增收较多,但增量绝大部分被中央财政分走,我市留用财力只有3640万元,仅占收入增加额的38%,远远满足不了新增支出需求。面对刚性支出迅猛增加而财力“捉襟见肘”的实际,我市将向上争取补助资金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通过认真选择,充分论证, 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发扬锲而不舍、铁杵磨针的顽强工作作风,寻求一切工作时机、利用一切工作途径狠抓落实,提高了项目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1—10月份财政部门共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17319万元,年底力争突破30000万元。同时,针对财政资金“入不敷出”的窘困状况,积极与省财政沟通、协调,超借往来结算资金9000万元,确保了财政资金供应。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种粮农民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及时足额发放;对执收执罚单位“罚缴分离”、“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及时足额入库;对36户建设单位的90个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审减资金412万元;对29户企业占用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了产权登记;根据国家、省财政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部署,对238户独立编制、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产进行了清查,资产与负债相抵,净增加资产8284万元。
总体上看,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收入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老企业挖潜增效,后续财源生成缓慢;二是刚性支出迅猛增加,新增财力有限,保“工资”和“阳光工资”举步维艰;三是部分市场化运作项目效率低下,没有取得预期收益,财政被迫“兜底”;四是部分预算单位没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分财政盘子,铺张浪费和奢侈攀比等不良习气仍然存在;五是债务包袱沉重,吃掉了大量新增财力。对上述问题,市政府将在今后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财政收入“总量翻番”的关键之年,也是财政发展、改革和保障任务较重的一年。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培植财源,大力组织收入,确保收入快速增长;严格支出管理,集中财力保工资、保“阳光工资”、保稳定、保运转,增加民生、民利支出投入,支持山水生态中等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强化财政监督,推进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构建和谐财政和效率财政。
(一)财政收入
全口径收入7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7600万元,增长30.7%。收入项目的预算安排情况是:
----税收收入69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8997万元,增长38%。
----非税收入60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与上年持平。未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国家取消了105项收费。
(二)可用财力
全口径收入75000万元,减列收列支收入6000万元、固定上解和税收增量上解35403万元后,可用收入33597万元,占全口径收入的44.8%。加上级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后,可用财力61302万元。
(三)财政支出
可用财力61302万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比上年预算增加7093万元,增长13.1%。其中:
----工资性支出32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118万元,增长7.1%。增支的主要项目为调增“阳光工资”标准、兑现2008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资政策等。
----债务支出3000万元,与上年预算基本持平。
----非税支出6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少3027万元,下降33.5%。
----其他各项支出2030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7957万元,增长64.5%。
(四)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全口径收入75000万元,加省补助收入21705万元,总收入96705万元。当年支出61302万元,加上解支出和调出资金等35403万元后,总支出96705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三、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一)狠抓组织收入工作。2008年,由于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率下调,使我市收入政策性减收2500万元。既要消化减收因素,又要实现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明年组织收入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组织收入工作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范围,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控管,定期进行调度和分析,巩固主体财源;三是加大对金矿、铁矿等主导产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完善产量统计制度,运用综合手段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品价格,制止变相垄断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防止向关联企业转移税收或避税,提高资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加强道路修建、房屋动迁、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税收征管,清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界定减、免、缓征范围,合理评估成本、销售价格和收益,依法足额课征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应收尽收;五是加强零散税收征管,合理提高部分行业税收定额,开展“阳光定税”,挖掘税源潜力;六是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将增强对纳税大户的服务作为我市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资金支援、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速增效。同时积极协调驻桦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扩大产能和全税源属地管理,克服“总部经济”战略实施对我市收入的不利影响;七是健全税务、财政、工商等综合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涉税部门信息交流共享和比对制度,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源普查,建立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八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取消所有执收单位非税收入过渡户,完善土地租金管理,加强国有土地出让金征管,清理以租代征用地,加大建设项目收费管理力度,健全“先费后证”协费护费体系,建立非税收入征管奖惩考核机制,开展非税收入征管电子网络体系建设,将城市空间户外广告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纳入财政管理。
(二)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提高保障能力。全力确保工资、“阳光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支出拨付,适当提高“阳光工资”标准,完善事业单位“阳光工资”发放办法,兑现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资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支出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业提速增效、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中等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人、车、会、网络、接待”等经费支出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计划外支出; 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差额管理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办法,清理和规范财政供给范围。
(三)竭尽全力向上争取补助资金。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迅猛增加,我市总体财政实力已经进入全省县级财政6强行列,但由于目前上级财政对下投放专项补助资金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倾斜,对财政强县基本不投或少投,这就给我市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和困难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带来了极大困难。2008年,因应争取补助资金形势的变化,我市一是继续做好专项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争取工作,巩固经常性项目,争取新项目,力争“全面开花”;二是寻求新途径,在总体财政状况好转的情况下,针对局部财政困难,争取特定项目资金,实现重点突破;三是积极争取有利的财政政策。2008年,我市于2004年争取的省共享收入下放政策已经到期,由于目前我市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省财政对今后是否继续下放我市目前还在研究之中。如果省财政一旦取消对我市的这项财政优惠政策,每年将减少我市财政收入8000万元,减少可用财力5000万元,相当于一个半月工资和“阳光工资”没有着落,因此,我们将集中精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力争这项财政优惠政策继续下放执行。
(四)扎实推进财政改革。2008年,按照省财政厅的部署,我市将启动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覆盖率达到50%,同时,进行非工资性人员经费直接支付试点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照省财政、监察部门规定的时限实现“管采分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清理兑现“阳光工资”后乱发津贴补贴情况;运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展日常清产核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报损、报废审批制度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国有资产处置与非税收入征管的协调联动体系;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深化“乡财县管”改革,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夯实乡镇财政收支基数,完善困难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实现乡镇财政工资统发数据网络调控和乡镇财政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结算,同时完善市级财政局域网和广域网建设,实现财政数据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对消费税、资源税税制改革,物业税、环境税出台试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产生的影响分析透、应对好;深化财政部门自身改革,将市财政现有行政许可、审批、收费业务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现“阳光财政”。
(五)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一是推进重点资金管理方式的创新,对社保资金、农业资金、教育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土地资金等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靠前管理;二是研究建立政府举债审批制度和用债主体付息制度,规避债务风险;三是开展对国债、社会保障、非税、税费改革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支出的专项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四是会同有关部门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五是扩大财政监督范围,对支出立项、支出效益进行全程监督,建立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各位代表,2008年全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圆满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