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在丹东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丹东市财政局局长 牛向东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7年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82093万元,完成预算的110.6%,超收27060万元,同比增长28.9%,增收63201万元。主要收入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
1.各项税收预计完成194876万元,增长27.7%,增收42250万元。在各项税收中,流转类税收预计完成86789万元,增长21.2%,增收15202万元;所得类税收预计完成23435万元,增长28.9%,增收5252万元;其他类税收预计完成84652万元,增长34.7%,增收21796万元。
2.各项非税收入预计完成87217万元,增长31.6%,增收20951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预计完成45959万元,增长72.2%,增收19266万元;专项收入预计完成11831万元,增长29.4%,增收2685万元。
全口径收入预计完成653841万元,完成预算的111.9%,超收69726万元,同比增长25.9%,增收134461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73827万元,完成预算的92.3%,同比增长20.7%,增加98213万元。主要支出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农业方面支出预计47761万元,增长48.4%,增加15578万元;科技方面支出预计6269万元,增长25.3%,增加1267万元;教育方面支出预计106068万元,增长18.6%,增加1664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计145583万元,增长11.9%,增加15439万元。
全地区当年预计实现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9852万元,完成预算的108.1%,超收6759万元,同比增长25.1%,增收18053万元。主要收入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
1.各项税收预计完成57162万元,增长23.9%,增收11045万元。在各项税收中,流转类税收预计完成29263万元,增长26.9%,增收6197万元;所得类税收预计完成7139万元,增长25.8%,增收1466万元;其他类税收预计完成20760万元,增长19.5%,增收3382万元。
2.各项非税收入预计完成32690万元,增长27.3%,增收7008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预计完成20259万元,增长27.4%,增收4359万元;专项收入预计完成6700万元,增长41.6%,增收1968万元。
全口径收入预计完成218092万元,完成预算的121.7%,超收38887万元,同比增长23.4%,增收4136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98236万元,完成预算的89.3%,同比增长18.3%,增加3059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农业方面支出预计8422万元,增长42.8%,增加2526万元;科技方面支出预计4460万元,增长23.0%,增加833万元;教育方面支出预计18179万元,增长18.1%,增加279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计76595万元,增长13.5%,增加9123万元。
市本级当年预计实现收支平衡。
2007年,是我市财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以保民生、促和谐、保法定等刚性支出为重点,加大了工作力度。我们一方面依法加强各项收入征管,不断夯实存量财源,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努力挖掘潜在财源,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最大程度增加了政府可支配财力;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以保证社会稳定为基本点,以推进民生工程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侧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了政权运转、法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以及必需的社会发展支出需要;同时,执行中全方位多层次地争取了上级财政对我市的理解和支持,较大程度缓解了我市财政困难状况。
2007年从财力保障上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继续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安排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资金和科技型创新资金1144万元,支持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增加财政支出2100多万元,增强了我市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用于转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9700多万元,确保了企业转制的顺利实施;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财政担保贷款规模达到3200多万元;争取到位省以上项目资金5331万元,重点支持产品科技含量高,利税增长潜力大的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继续增加对农业投入,支持和解决"三农"问题迈出新步伐。通过整合财力资源和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等方式积极筹措农业资金,全年下拨资金近8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税费改革、扩大特色农业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助、农作物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无公害菜田基地及畜牧生产基地建设、农村进城劳动力培训、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及土地治理、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造。三是财力向民生工程重点倾斜,群众根本利益得以保障。筹措资金16.6亿元,保证了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筹措就业和再就业资金1.8亿元,保障就业工作资金需求;筹措资金6357万元,解决了国有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部分优抚对象提高抚恤标准、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老党员生活补助、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以及"四无"企业市级劳模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企业老科技工作者生活困难问题;筹措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四无"企业离休干部等特殊、特困群体的采暖补助;筹措资金9200多万元,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及寄宿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助学补贴、农村中小学危房维修改造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资金需求;筹集资金5700万元,用于我市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争取资金1亿元,用于5万平米以下棚户区改造;投入资金6800多万元,完成了市内57条道路大修,城市道路状况得以较大改善;投资1.4亿元,保证了一号干线二期工程、二号干线、漫水桥工程、城市应急供水工程、锦江山公园改造工程以及珍珠截洪沟和八道沟明渠的改造;完成投资800多万元,加大了对城市亮化、绿化力度,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五是公安政法及政权运转保障得到明显改善,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达到了法定的增长要求。
二、2008年预算草案
(一)全市预算收支安排
按照国家和省财政收支政策以及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32870万元,同比增长18.0%。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拟安排232785万元,增长19.5%;非税性收入拟安排100085万元,增长14.8%。
全口径收入拟安排722494万元,同比增长10.5%。
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51195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7%。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农业方面支出26954万元,增长22.4%;科技方面支出4948万元,增长14.9%;教育方面支出111723万元,增长2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497万元,可比增长18.2%。
(二)市本级预算收支安排
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06023万元,同比增长18.0%。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拟安排68063万元,增长19.1%;非税性收入拟安排37960万元,增长16.1%。
全口径收入拟安排245356万元,同比增长12.5%。
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16737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1.7%。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农业方面支出6447万元,增长12.3%;科技方面支出4074万元,增长20.5%;教育方面支出18735万元,增长3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071万元,可比增长6.8%。
按上述收支预算安排,全地区和市本级当年可以收支平衡。
三、全面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的保证措施
2008年我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五次会议以及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按照"依法理财、以财生财、保障民生、收支平衡"的原则,狠抓增收节支,在确保财力稳定增长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政权运转;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民生支出给予重点倾斜;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强化财政自我监督,规范财政理财行为,全面推进"阳光财政"建设,促进我市财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丹东的稳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为全面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要重点采取以下四项保证措施:
(一)坚持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加快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和措施,继续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综合运用税收、贴息、信贷等手段,引导和促进企业壮大自身实力,实现企业、财政两者"双赢式"发展;统筹运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非公有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通过财政杠杆作用,达到企业增效、经济增长,从而带动财政增收的根本目的,为财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雄厚的财源基础。
(二)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确保完成财政收支任务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认真清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的"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堵塞收入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并纳入预算管理;加大财政节支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完善差旅费、会议费和出国经费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三)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立足大局,围绕中心,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做到"三保两支持",即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支持改革、支持发展,全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财政投入重点向"三农"、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发展、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倾斜,同时提高对各种突发性灾害和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全面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
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以及法定程序,履行财政管理职责。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债务支出预算,强化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控,防范财政风险;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开展会计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良好的会计秩序;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优化财政服务。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而使命光荣,我们将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把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