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关于佳木斯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佳木斯市财政局

时间:2008-04-15 来自:http://jiamusi.northeast.cn   2008-04-03作者:本站 - 小 + 大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大力组织收入,加强支出管理,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6854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094万元,增长30.1%。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548169万元,增长35.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33671万元,增长35.2%。
 
  2007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11934万元,增长2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694万元,增长28.1%。市本级财政总支出213881万元,增长29.2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0640万元,增长30.1%。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210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156万元。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锐意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增强财政实力为中心,财源建设扎实推进。上大项目,培植财源支柱企业是摆脱财政困境,实现财政振兴的重要途径。2007年,一方面全力支持大项目前期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顺利落地。重点扶持了益海粮油二期、3万吨海绵钛、佳木斯电机公司民品扩产及军品研制等大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园区前期可研、征地及“七通一平”建设,完成了开发区的前期规划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突破项目建设瓶颈。在省担保公司和开发银行支持下,扩增担保资金规模到1亿元,提高了担保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积极与农业发展银行协调,争取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贷款3亿元,为我市财源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中心,收入征管不断加强。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了全市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发展生产,依法纳税,继续执行《佳木斯市直财源骨干企业奖励规定》,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纳税大户逐年增加,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户数由原来的52户增加到81户,缴税超千万的企业由11户增加到16户,增加5户。利用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税负调整的契机,积极开展调研测算,重新核定了税额等级,保证了税收及时征缴入库。继续加强契税征管,通过各部门联合办税,堵塞漏洞,市直契税实际完成1600万元,为预算任务的116%,增长33%。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通过开展非税收入清查,规范管理,确保了非税收入足额上缴财政。认真搞好公共资产、资源的整合与经营,对具备经营条件的土地及房产进行了出租、出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关注民生成效显著。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付农民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5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6.8亿元,用于养老保险、再就业和城市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93万人,参合率达到87%;健全和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683元提高到800元;实行了财政全额供养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筹措资金150万元发放了企业离休人员热化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廉租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为100户“双低家庭”提供廉租房实物配租,为1150户“双低家庭”发放廉租房货币补贴资金704万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资金5000万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长安路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并全线通车,完成林海路、横联路等新建道路8条,维修道路23条,维修面积7.5万平方米,改善了城市环境。
 
  以创新财政管理体制为中心,财政改革逐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市直所有预算单位已经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坚持实行严格的零基预算基础上,按照“收入统一管,支出捆着花”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综合预算改革,提高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计划的审核力度,增强了部门预算的综合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转型的各项工作,11户试点单位试运行获得成功。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制定了《佳木斯市2007年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资金限额标准》,2007年全市实现采购支出1.7亿元,节约资金1994万元,节支率为10.4%。
 
  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财政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全面评审审核,共受理评审项目126项,其中完成送审项目115项,送审投资额31485万元,审定25818万元,资金节减率达18%以上。加强对往来款项清理。通过采取催缴、抵减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等办法,共清回市直欠款3083万元。强化会计监管。对全市农机合作社和工商系统进行了会计法律法规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科学理财水平。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对2006年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预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尽管2007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分析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已经暴露和潜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财政仍很困难。由于收入规模小,财政收入增量少,财政状况尚未实现根本好转。二是增收潜力有限。近几年,我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煤机厂、电机厂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兴财源的贡献率不高。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大。尽管去年我市财政收入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支出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兑现津贴补贴增支额度较大。上述问题,已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认真研究相关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08年全市预算草案
 
  今年的财政工作既面临促进增收的有利因素,也存在减收增支的实际困难。从增收因素看,一是我市经济正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经济快速增长为财政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批财源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成为后续财源。三是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内需扩大,市场活跃,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从减收因素看,一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影响。二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制约了我市所得税收入的增长。三是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等免收各项规费,将造成收费减少。从增支因素看,规范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偿还到期政府债务等都将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因此,2008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比较突出。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依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抓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08年全市和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本着以收定支,确保平衡的原则安排支出。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193586万元,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对上年一次性收入给予了剔除,可比口径(下同)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110万元。
 
  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360629万元,增长27.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55469万元,增长27.5%。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123027万元,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278万元。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安排145831万元,增长29.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3141万元,增长29.1%。
 
  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上述预算安排是收支平衡的。
 
  三、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
 
  2008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市政府要以市委确定的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主要目标,深入推进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支持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一)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支持大项目落地为重点,促进财源建设优化升级。采取政策扶持,向上争取,融资投入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一是支持以益海粮油、阳光生化、吉庆豆业、大明宝贝面粉公司为龙头,通过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形成龙头带基地加农户的产、购、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二是支持以森宇牧业、南京雨润、金锣集团为龙头,努力构筑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的产业格局。
 
  三是支持电机、煤机、迪尔佳联、骥弛、沃尔德等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发展农药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重点支持佳木斯发电厂扩建改造项目、龙实电力扩建改造项目、100万吨纸浆项目。
 
  五是加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加大对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利用,重点支持3万吨海绵钛项目。
 
  六是把园区建设作为承接财源项目的有效载体,支持“一区多园”建设,打造各园区分工合理、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二)以依法征缴,应收尽收为重点,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坚持依法治税的方针,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等违法活动。大力整顿和规范财税征管秩序,堵塞“跑、冒、滴、漏”,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抓好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研究税收征管盲区管理的新办法,做好土地使用税等级划分调整,推进车船税委托代征工作,跟踪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继续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加大查处截留挪用、坐收坐支、随意减免预算外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的工作力度。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
 
  (三)以调整结构,关注民生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实施民生工程,要按照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领域,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保工资和兑现津贴补贴放在首要位置,在预算中优先安排。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推动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四)以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重点,促进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要按照加强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改革,逐步建立起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约束有力、科学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严格编制管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经费补助制度,严格定额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用支出定员、定额标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核算向集中收付转轨工作试点范围,简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整合国库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建立规范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提高支出效率。进一步扩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范围。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将中小学生免费教科书、药品、农机具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合理确定供养方式,积极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进一步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与运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以强化监管,规范程序为重点,促进财政监督水平不断提高。树立大监督理念,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加强财税政策执行、税收征管质量、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同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借款,不再办理没有资金来源的借款。加强会计监管。抓好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打造新型高素质财会人才。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全面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先评审,后审批下达预算、再按进度拨款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在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中的作用。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