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玉林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15 来自:来源:【玉林日报】 2008年03月12日 作者:本站 - 小 + 大

 
 
关于玉林市全市与市直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2月26日在玉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覃乐敏

各位代表:

  受玉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全市与玉林市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市与市直预算草案提请市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玉林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全市与玉林市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玉林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玉林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一项活动”、“两大会战”、“四个重点”、“八件实事”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主动理财,大力支持招商引资,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积极接纳东部产业转移;支持抓好重点经济项目建设,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强柴兴玉”战略,深入开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办好中小企业商机(中国·玉林)博览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积极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切实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圆满地完成了玉林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收支计划,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766,762万元,财政总支出727,975万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8,787万元,扣除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款29,517万元和基金预算结余20,630万元,净结余-11,360万元[主要是县(市、区)归还历年“两会一部”中央专项借款造成]。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8,77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3.1%,增长17.7%(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完成406,79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20.8%)。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39,68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简称“预算”,下同)的94.3%,增长29.8%。此外,全市组织的基金预算收入178,458万元,完成预算的123.5%,比上年增长274.5%;基金预算支出173,731万元,完成预算的110.6%,比上年增长269.1%。

  (二)2007年玉林市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市直财政总收入270,652万元,财政总支出248,523万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2,129万元,扣除结转继续使用的专款22,102万元,市直财政净结余27万元。

  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507万元,完成预算的104.4%,比上年增长21.4%(市直组织的财政收入完成135,42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9%,比上年增长28.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7,210万元,完成预算的89.2%,比上年增长34.4%。此外,市直组织的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8,674万元,完成预算118.4%,比上年增长339%;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5,819万元,完成预算109.7%,比上年增长357%。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现将市直总预备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如下:2007年市直年初预算安排总预备费1,000万元,实际支出943万元,其中:安排疫情防治经费79万元,安排人工增雨、调水补偿等农林水专项经费160万元,安排维稳工作经费309万元,安排政法军警部门支出80万元,安排消防设施经费20万元,安排其他经费299万元。用于平衡预算53万元。

  以上报告的数字是根据整理期统计数(下同),与决算数相比会有一些出入。待财政决算编成后再按《预算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7年为完成全年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财政工作重点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支持发展经济,培植壮大税源,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增强财政实力,为构建和谐玉林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制定和落实经济开发园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县、乡财政增收的激励措施。积极参与研究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土地经营的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措施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玉—北—福一体化项目建设、市和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筹集资金。市体育中心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积极支持工业、城建两大会战,发展了新兴财源,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事关长远的一批重点工商项目和标准厂房建设,玉柴、燕京、三环、海螺等一批强优企业和工业园区、城市经济和房地产业对财税的贡献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城市土地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2007年投入了500万元,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建设,为招商引资构筑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培植了一批农村项目和龙头企业。

  四是积极支持企业重组改制和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实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加强征管力度,全市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

  一是严格执行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税,依率计征,依法理财,依规收费。切实做到该收的收、该免的免、该抵的抵,做到了既收好税,又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和经济发展软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对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岗责体系管理为契机,不断完善财税管理制度,实施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财税执法行为,完善财税收入任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推动组织收入工作开展。定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采取对策措施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牵动全局的问题,认真查找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找准财税征管的主攻方向,抓好重点财源税源户的分级监控管理、加大财税稽查力度,对历年欠税清缴、难点行业税收清理整顿,通过“金税工程”、“金财工程“等信息化手段加大对财税的监管。

  三是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32.0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8.7%,比上年增长22.8%,税收收入增幅比财政收入增幅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组织征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逐步构建完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落实为民办好实事资金。

  去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经人大审议批准后的部门预算,加强工资资金管理,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关正常运转、法定支出、政策性支出等重点支出,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强化了预算约束,加大了统筹使用预算内外资金的力度和政府财政调控力度。在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证了“三会一庆”等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的支出;加大了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切实为民办好实事。

  一是加大对“三农”投入。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43,841万元,比上年增加18,490万元,增长72.9%。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沼气池建设补贴等各种惠农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惠及农民。积极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2007年我市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贷款贴息资金326万元,带动信贷资金23,411万元,通过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防治稻飞虱等病虫害、实施“沃土工程”等。

  二是完善城乡教育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投入。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教育支出156,743万元,比上年增加27,456万元,增长21.2%;全市一般预算科技支出1,826万元,比上年增加238万元,增长15%。高度重视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督促检查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三个增长”的要求。全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春季、秋季两学期及时下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6,6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50万元,全市约9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受益,受益学生人数占95%以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新助学体系财政补助制度。市直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50万元支持玉林师院迎接教育部“专升本”教学评估工作。

  三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976万元,比上年增加12,323万元,增长25.9%。全市已有5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共筹集到位财政补助资金13,912万元(其中:市直财政安排1,071万元),参合农民357万人,参合率76.6%。完善城乡生活保障体系,全市共筹集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666万元(其中:市直财政安排补助资金570万元),筹集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4,412万元(其中:市直财政安排60万元),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五保供养资金3,507万元,保障了5.5万名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此外,对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就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安排了财政补助资金。全市财政已筹集并拨付危房改造资金726万元,危房改造2,000户的任务已全部完成。2007年市财政安排廉租住房建设资金809万元,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此外,各级财政还加大了对文体广播事业、公检法司等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07年,市财政为我市承办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安排专项经费1,300多万元,支持成功举办运动会。

  2007年市政府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直接安排归还各类政府性债务3.1亿元(不含市直部门筹措资金归还的债务)。

  (四)创新财政思维,大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一是认真实施好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规范财税征管关系。重视加强沟通汇报,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2007年,经过不断努力,自治区对我市的各项补助大幅增加。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达到42,242万元,增长60.7%,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资金(三奖一补)16,655万元,缓解了市、县、乡三级财政困难;争取各类专款补助资金达到11.69亿元,工业园区建设财力补助4,150万元。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对县级财政的市级配套补助资金,2007年市财政补助给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农村低保等改革市级配套资金、“八件实事”补助资金、维稳、救灾、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解困资金达到3,189万元。为调动各级财政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规范市与县(市、区)有关工商业户税费划分及市本级契税征管调整办法,明确市与县(市、区)整体搬迁企业、引进企业和雅桥糖厂税收分成办法,进一步规范财税征管秩序,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

  二是在全区地级市率先实现所辖七个县(市、区)全面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制定了《玉林市关于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指导县级财政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在“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五个方面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和完善。

  三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顺利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市直在交通规费编制专项预算的基础上,人防费等收支也编制了专项预算。在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实效。

  四是大力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07年市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经涵盖了预算内外资金拨付、工资统发等各个方面,支付范围在不断扩大,覆盖服务的市直预算单位已增至237个。2007年8月底全市七个县(市、区)全部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革面达到100%,提前完成自治区财政厅提出的2007年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面达80%的改革目标。

  五是强化政府各种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和执罚力度。严禁各种挤占挪用、截留坐支等违规行为,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年非税收入8.65亿元,比上年增收1.06亿元,增长14%。特别是加强和规范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管理,促进了城市土地经营,增加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07年市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达到109,817万元,比上年增长8倍,有力地支持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从2007年春季期起,对市直学校的杂费实行银行代收管理制度,改变了自2002年以来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学校收费游离在银行代收制外的局面。

  此外,在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按照财政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市参与此次资产清查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有3,213个,初步摸清了全市资产分布情况和质量,为下一步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促进我市会计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五)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契机,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财税工作水平。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决定和市效能办的统一部署,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落实“五项制度”;创新“自选动作”,开展“六个一”活动,提升财政部门理财工作效能、增强以财佐政能力、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开展财政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内控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转协调、程序严密的财政内部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干部作风和服务效能有了可喜变化,对促进我市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加快财政改革步伐,树立财政干部队伍形象,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市财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收入总量小、人均水平更低。二是对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投入力度和措施仍需加强。三是基层财政还比较困难,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多,债务沉重,新增税收形成的可用财力不够偿还历史债务支出,超调上级财政资金、欠拨专款现象比较严重,基层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仍需继续提高。四是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财政收支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我们将增强紧迫感,着力深化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相关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2008年全市与玉林市市直预算草案

  根据全区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及对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2008年全市与市直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支持实施“强柴兴玉”发展战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创建广西园林城市,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狠抓增收节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支持建设生态文明,力促社会和谐;突出保障重点支出,严格控制其他一般性财政支出增长;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2008年全市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227,91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19,139万元,增长9.2%(2008年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计划468,33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61,358万元,增长15%)。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各安排687,02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68,226万元,增长32.4%,收支平衡。其中,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2,909万元,比上年实绩减少12,599万元,下降6.5%;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92,90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09,8794万元,增长132.3%。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1)工商税收、农业税收收入142,812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20,538万元,增长16.8%;(2)非税收入85,103万元,比上年实绩减少1,399万元,下降1.6%。

  在全市财政总支出中:(1)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77,73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58,608万元,增长13.98%;(2)一般预算转移性支出16,382万元(含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104万元,增长7.2%;(3)基金预算支出192,909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向各位代表报告的2008年全市预算是代编的预算,是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待各县(市、区)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我们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汇总后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8年玉林市市直预算草案。

  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61,775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10,268万元,增长19.9%(2008年市直组织的财政收入160,72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25,298万元,增长18.7%。其中:上划中央收入81,860万元,增长18.6%;上划自治区收入17,085万元,增长14.7%)。在市直一般预算收入中: (1)税收收入47,635万元;(2)非税收入14,140万元。

  2008年市直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拟各安排256,081万元,收支平衡;比上年年初预算139,031万元增加117,050万元,增长84.2%。

  在市直财政总收入中:(1)一般预算收入61,775万元;(2)基金预算收入136,690万元;(3)转移性收入34,687万元;(4)上年结余收入22,12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17,544万元,基金预算结余4,585万元);(5)调入资金800万元。

  在市直财政总支出中:(1)当年一般预算支出103,59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83,539增加20,055万元,增长24%;(2)转移性支出11,212万元,增加1,730万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6,307万元,对兴业、福绵体制补助支出3,205万元,对玉州、福绵契税征管调整补助1,700万元;(3)基金预算支出141,275万元,比上年46,010万元增加95,265万元,增长207%。

  (三)关于2008年市直预算收支安排说明。

  1、关于市直财政收入安排。2008年是我市实施“强柴兴玉”发展战略、加大城市经营管理力度、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关键之年,我市经济发展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市直财政收入建议安排160,720万元,比上年实绩135,422万元增收25,298万元,增长18.7%(考虑城区契税由市财政直接征收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5.4%)。主要考虑2008年玉柴税收增长和市直属三个经济园区将有燕京啤酒三期等项目投产(扩产),预计税收增加较多;城东区启动路网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市直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多,使营业税、房产税等相关税收增加;经济增长、企业效益好转、新办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到期会相应增加企业所得税收入;干部职工薪金增加会相应增加个人所得税收入,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相应减少个人所得税收入,增收因素与减收因素相抵,个人所得税预计有所增收。此外,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预计有所增收。但是,随着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部分行政收费项目、罚没收入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非税收入仍为减收,其中停止征收土地变更手续费、降低市政配套费收费标准预计减收较大。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带来税收增加,但减收因素依然存在,而且中央从2008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2008年市直财政收入按增长18.7%来安排是积极的。

  2、关于市直财政支出安排。2008年市直财政增支因素多。为此,要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支出。按照规定的预算支出顺序,首先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三项法定增长支出和执法办案必需的经费,然后再视财力情况安排事业发展经费、基本建设和偿还债务的支出。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在具体安排上:

  一是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对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住房补贴作了必要安排。

  二是按照 “零基预算”的原则,合理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运转经费。考虑差旅费改革和物价上涨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平均提高500元/人.年。对个别单位增加新的业务工作任务,适当安排必要的专项业务经费。对工会经费由上年160元/人.年提高到200元/人.年。

  三是加大对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经费的保障力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城镇低保、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市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安排3,22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900多万元;新增加新助学体系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300万元。

  四是确保农业、科技、教育支出按法定增长要求安排(即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15.32%的增长幅度)。具体安排情况是:农业经费建议安排5,823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4,652万元增加1,171万元,增长25.2%;科技经费建议安排1,227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安排180万元,增长20%;农业科技经费安排595万元,玉林市—广西大学市校科技合作经费安排1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731万元增加496万元,增长67.9%;教育经费建议安排8,67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7,138万元增加1,532万元,增长21.5%。此外,计生经费建议安排1,49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248万元增加1,250万元,增长504%。

  五是加大对工业、城建、环保和城市经营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要求,对基本建设项目和事业发展及偿债资金作了统筹安排。1、加大了对工业发展支持力度。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8,902万元,其中:工业园区商业用地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安排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80万元(视收入情况安排);工业发展资金742万元,其中当年安排5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00万元;市直三个经济园区财政扶持资金7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倍;工业园区企业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50万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专项用于困难企业安置职工经费2,000万元(视产权转让收入情况安排),与上年年初预算持平;困难企业上缴税收用于扶持企业资金300万元,与上年年初预算持平;国企改制企业上缴土地出让金用于安置企业职工经费5,573万元,与上年年初预算7,517万元减少1,944万元;安排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企业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2、加大了对城市经营管理和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续建项目、创建广西园林城市项目和新上项目建设。其中:安排新建设项目资金7,071万元,续建项目资金35,789万元(含上年结转支出,下同),主要是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城东商务大厦、公安局技术大楼、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体育馆等续建项目支出或支付工程欠款;继续安排城市管理项目经费1,000万元,对市政设施维护经费、城市道路维修和路灯安装等增加了经费安排;大力支持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当年安排项目资金1,000万元;对市政广场、文化会议中心、福绵公安分局综合楼、城东特勤消防站、福绵消防站等新建项目资金作了适当安排。3、加大了对玉州、福绵工业集中区的支持力度。安排给两区所属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600万元(视两区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相应安排)。4、切实落实政策性支出。从当年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安排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800万元,支农资金1,460万元(其中: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10万元),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5、对偿债资金作了必要安排,共安排偿债资金11,399万元,其中:安排给城投公司归还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财政补贴资金5,700万元,安排市恒通公司收购玉林城区四个收费站资金3,500万元。6、加大对土地经营的支持力度。安排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6亿元,安排城市土地储备基金及偿债资金3,920万元。

  2008年市直财政支出安排建议数比上年年初安排增加支出117,050万元,但一般预算收入仅增加10,268万元,主要考虑市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的增收来平衡。2008年市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建议安排120,000万元,比上年实绩109,817万元增加10,183万元,增长9.3%,经过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中央已明确在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土地基金预算收入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做好以增加土地经营收益为核心的城市经营工作,是2008年政府财政收支预算平衡的关键。

  四、同心协力,顺势而为,确保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圆满完成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至关重要。各级财税部门要按照“做大蛋糕,优化结构,综合调控,深化改革,练好队伍”的要求,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各级财税部门要苦练内功,创新工作,狠抓落实。主要措施是:

  (一)以财源建设为中心,着力做好“开源”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统筹安排好财政性资金,大力支持财源建设。一是认真研究整合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全力抓好新上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在建、续建、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建成投产。二是进一步增加对工业、城建资金投入,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向中央、自治区申请项目补助资金;支持构建投融资平台,加快利用开发性金融资本;扩大引进产业资本,促进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创建广西园林城市项目建设。三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落实好财税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尽快投产,增加对财税的贡献。四是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帮扶,实施好“强柴兴玉”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五大产业集群”。五是依法加强财税征管。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违规减税免税行为。做好市本级契税上划市财政直接征收管理工作。六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缴和稽查力度。特别要强化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坚决纠正将政府性基金及预算外资金等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的错误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逐步实现个人收入与单位掌握的行政权力和管理的国有资产彻底脱钩。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重点考核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的增长,促进各级财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财政收入又好又快地增长。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做好“节流”工作

  一是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要改革和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严格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对市直党政机关出差、办会实行定点管理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加大监管力度,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花钱大手大脚,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合理安排建设性项目支出。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把政府债务控制在财政承受能力之内。三是着力抓好政府财政性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支出管理和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切实解决工程支出超预算的问题。四是开展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

  (三)突出帮助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加大社会建设重点投入

  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我市“两基”工作的巩固和提高;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努力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三是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缓解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问题;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继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增加财政卫生事业投入,切实把卫生医疗支出向公共卫生、向农村卫生事业倾斜,促进我市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五是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落实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等各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通过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着力支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努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08年我市财政管理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改进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研究完善市对城区财政体制,理顺政府间重大项目财税利益分配关系,指导县(市、区)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的监督和管理。深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推进综合部门预算改革,加大综合预算的力度;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指导县级财政编制规范化的部门预算。试编市直土地基金专项预算,改革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划分为成本性支出、政策性支出、土地储备基金、项目支出、偿债支出、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安置经费支出等,对加强支出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继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建立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工程类政府采购操作流程,规范政府采购当事人行为,强化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五是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结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财务管理。六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和“乡财县管”等改革。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加快实现预算编审系统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两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无缝对接,使预算编制与执行整个业务流程系统化。

  (五)坚持依法理财,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一是强化法制观念,认真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监督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初步建立准确、实时、全面的电子化网上监督信息体系,使财政监督工作融入财政资金分配及使用的各个环节,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三是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做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继续做好我市拔尖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大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着力监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牢固树立依法理财和为民理财的意识。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着“理财先理思想,管钱先管队伍”、“主动买单”的理财思想。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坚持依法理财。一是要增强为民理财观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服务好,为基层和部门服务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好,使财政工作真正体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要求。二是要牢固树立勤俭理财意识,创新思维,精打细算。通过提高理财水平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切实解决财政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地把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纳入财政改革发展轨道。三是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继续做好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提高效率,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知识的不断更新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有激情、干实事、求实效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08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