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2月28日在株洲市石峰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副区长兼区财政局局长 李立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石峰区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增收节支,强化征收管理,调优支出结构,克服了诸多减收增支等不利因素,保证了人员经费、重点建设、社会事业等各种重点专项支出,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3636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412万元。年中,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区财政总收入计划调整为4010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260万元。2007年,实际完成财政总收入4010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26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6.9%。
2007年,区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42万元,年中调整为71万元,实际完成71万元,为调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长69.1%。
2007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初安排18306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18万元、年终追加支出1501万元、列收列支支出355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6547万元,区支出预算总额为30122万元,实际完成30072万元,为预算的99.8%。基金支出预算为71万元,加上级专项补助127万元、上年结余11万元,基金支出预算总额为209万元,实际完成209万元,为预算的100%。
由于市区财政决算尚在办理过程中,以上数据还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办理完毕后,将按规定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回顾去年的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07年,面对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税制改革和支出压力增大等种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财政工作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全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加大产业投入,支持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财税政策,采取财政贴息、奖励补助、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出口退税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支持园区建设,安排高科园建设资金500万元,向上级争取园区建设资金352万元。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75万元,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安排招商引资资金72万元,支持项目的包装、策划和推介。二是维护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就业与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6万元,比上年增加773万元。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全年教育支出5326万元,比上年增加1760万元。全面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救助经费,规范了教师津补贴发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支出560万元,比上年增加131万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生事业费严格按照上级考核要求落实到位,全年支出156万元。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水利、沼气池、饮水工程、数字电视转换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农林水支出581万元,比上年增加184万元。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城乡道路建设资金1000万元。三是加强公共服务,确保机关运转。安排人员经费10098万元,比上年增加4991万元,安排公用经费1243万元,比上年增加608万元,保证了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及时到位。
(三)理财机制更趋规范。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零基预算,科学核定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细化科目分类,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不断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增强了基层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四是非税收入改革继续加强。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强化了对各类票据的监管。五是强化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规范了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
(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参谋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积极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品位和干部个人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和干部的服务理念、工作作风、服务方式得到转变。强化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有待夯实,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公共领域的保障水平还不高,财政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较多,财政运行风险较大。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区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区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区委“打造工业强区,构建和谐石峰”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取向,突出公共需求,依法科学理财,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008年区财政总收入计划在2007年实际完成数4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5%,达到4612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在上年实际完成数1.83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5%,达到21002万元。
2008年区级财政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一是优先保证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津补贴以及事业单位适当提高工资标准的政策性支出。二是确保法定支出的增长。三是单位公用经费原则上实行零增长,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卫生、城管、农村等公共领域倾斜。四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将工业发展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重点支持田心高科园建设。
根据2008年区财政收入计划测算,区级可分配财力为23550万元(不含列收列支财力和上级非经常性专项补助),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加3742万元。新增财力主要安排机关公务员和参照人员以及教师津补贴2970万元,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以及解决历年基建欠帐250万元,城市小街小巷改造增加200万元,落实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100万元,社区居委会配套经费增加74万元,机关水电改造增加10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增加219万元。
2008年区财政支出预算将力求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取向,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保障公共服务职能到位。一是按政策规定安排人员经费12430万元,确保工资套改、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适当增加事业单位工资总额所增加的经费支出。二是安排公用经费1243万元,确保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特别是按要求落实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国防动员、公安、消防、预备役经费的投入,共安排国防、公检法司及消防经费746万元,比上年增加210万元。三是社区经费按市里下达补助金额1:1的比例,全年共安排392万元,比上年增加74万元。
(二)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安排教育经费8263万元,比上年增加2936万元,确保教师津补贴到位。全面落实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政策,保证农村学校校舍改造、中小学基建维修以及田心中学的建设经费。二是安排医疗卫生支出778万元,比上年增加290万元,确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免疫接种、免费婚检、优生遗传检测、妇女病免费普查普治等经费的到位。三是计生事业费按政策规定人均8.12元的标准安排193万元,比上年增加67万元。四是科技三项费用按支出总额的1.6%安排375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科普经费按人均0.8元的标准安排19万元,比上年增加5万元。五是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安排200万元。
(三)切实关注民生民利。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076万元,比上年增加160万元,保证城乡低保资金的到位,确保了村干部养老保险、退役军人自谋职业补偿、特困企业职工救济、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农村安居房建设以及下岗再就业的资金需求。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9万元,缓解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四)支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产业投入。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发展资金、落实三产发展优惠政策资金、招商引资资金和经济发展奖励资金共计1170万元,比上年增加360万元。二是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安排农村工作专项经费180万元、水利建设资金150万元,比上年增加70万元,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城乡建设资金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和城区小街小巷改造。
区财政支出的具体安排情况是:
(一)基本支出预算安排13673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加378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安排12430万元,比上年增加3787万元,主要是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津补贴、离退休人员退休金以及预留省属企业退休教师工资增加。公用经费支出安排1243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项目支出安排987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加1457万元。主要项目有:
教育专项经费53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92万元,其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88万元,落实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00万元,消化普九义务教育债务60万元,田心中学基建100万元,农村学校校舍改造28万元,教育装备费30万元,贫困学生补助10万元。
计划生育事业费按区常住人口人均8.12元的标准,安排193万元,比上年增加67万元;
科普经费按人均0.8元的标准,安排19万元,比上年增加4万元;
科技三项费按支出预算的1.6%安排375万元,比上年增加 100万元;
退役军人自谋职业补助60万元,比上年增加7万元;
城市低保资金92万元,与上年持平;
农村低保资金47万元,与上年持平;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配套经费按城区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安排40万元,与上年持平;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区级负担经费219万元,比上年增加219万元;
一类疫苗补助经费40万元,与上年持平;
妇女病普查普治经费30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
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检查以及公厕改造经费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
城乡道路建设安排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
农村工作切块资金180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和规划80万元,云田花木农业产业化专项30万元;
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发展资金、高科园建设资金共安排530万元;
预备费按预算支出的1.5%安排350万元,比上年增加75万元;
经济目标奖安排160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
基建支出安排400万元,比上年减少150万元;
霞湾自来水改造工程安排100万元,与上年持平;
招商引资基金安排40万元,与上年持平;
社区经费安排392万元,比上年增加74万元;
乡镇财政体制分成安排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万元;
会议费安排50万元,与上年持平;
落实三产发展优惠政策安排65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万元;
机关水电经费(含水电改造)安排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
购置费安排300万元,比上年减少100万元;
接待服务中心安排1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万元;
机关食堂补贴经费安排40万元,与上年持平;
消防经费安排86万元,比上年增加46万元;
治安巡逻队工作经费安排64万元,与上年持平;
政府偿债基金安排100万元,比上年减少200万元;
循环经济工业区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
三、2008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公共财政、阳光财政”的目标,强化“服务发展、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健全“依法规范、阳光透明”的监管机制,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支持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用活用好财税政策,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支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投入,加快田心高科园、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依托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学工业、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奖励补助、出口退税以及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等财税政策,不断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全力支持招商引资,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合理的项目储备。
(二)强化税收征管,推进依法理财。严格执行税收政策,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项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开展税源调查分析,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全面落实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加强财税日常工作协调,做到信息互通、征管互动,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为全年财政健康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三)关注民生民利,优化支出结构。一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社会稳定的财力需求基础上,统筹安排,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投入,重点抓好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的落实。二是把支持“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小街小巷,改善人居环境。
(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和安全性。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管理规定,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乱收费行为。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监管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依法理财,切实做到财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为民理财观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与民生民利相关的各项财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牢固树立勤俭意识,精打细算,提高理财水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继续做好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自觉接受各界监督。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2008年区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