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阳春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8-04-09 来自:http://www.yangchun.gov.cn 2008-3-12作者:本站 - 小 + 大

 
 
——2008年3月10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阳春市财政局局长黄洪格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阳春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阳江市的一系列经济工作部署以及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治税理财,努力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基本保证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收支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2007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162万元,为年度预算110.72%,比上年增收5065万元,增长24.01%。加上税收返还8069万元,上级专项补助28699万元,转移支付补助32226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3537万元,全年总计收入98693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4221万元,比上年支出实绩74247万元增支19974万元,增长26.90%。加上上解支出341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925万元,全年总计支出98563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30万元。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是:
 
  (一)税收收入2303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9.08%。
 
  1、国税征收9123万元(含宣传文化单位增值税退税和其他增值税退税-6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2.69%。
 
  2、地税征收1211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5.41%。
 
  3、财政口径征收179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43.61%。其中:耕地占用税257万元,契税1536万元。
 
  (二)非税收入312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4.48%。
 
  1、专项收入154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2.34%。其中:排污费202万元,教育费附加997万元,公路运输管理费349万元。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8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47.21%。
 
  3、罚没收入31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5.33%。
 
  4、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77.78%。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一)一般公共服务1829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48.54%。
  (二)公共安全426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72.03%。
  (三)教育2785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77.71%。
  (四)科学技术100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49.93%。
  (五)文化体育与传媒60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6.99%。
  (六)社会保障和就业1281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7.20%。
  (七)医疗卫生822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35.65%。
  (八)环境保护42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43.43%。
  (九)城乡社区事务447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99.13%。
  (十)农林水事务1321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80.67%。
  (十一)交通运输45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9.30%。
  (十二)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57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38.68%。
  (十三)其他支出101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53.18%。
 
  二、2007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2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0.97 %,比上年增收3976万元,增长29.35%。加上税收返还5405万元,上级专项补助28699万元,转移支付补助19616万元,上年结余(含省批复决算增加数)3537万元,总计收入74781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70309万元,比上年增支19812万元,增长39.23%。加上上解支出341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支出925万元,总计支出74651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130万元。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是:
 
  (一)增值税收入为4749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增收241万元。
  (二)营业税收入3014万元,比上年增长21.78%,增收539万元。
  (三)企业所得税收入1675万元,比上年增长36.85%,增收451万元。
  (四)个人所得税收入336万元,比上年增长33.33%,增收84万元。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98%,增收161万元。
  (六)契税收入1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4%,增收823万元。
  (七)行政性收费收入1188万元,比上年增长8.79%,增收96万元。
  (八)专项收入1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4%,增收170万元。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一)一般公共服务1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44%,增支1965万元。
  (二)公共安全3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3 %,增支452万元。
  (三)教育14404万元,比上年增长67.51%,增支5805万元。
  (四)科学技术10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89%,增支286万元。
  (五)文化体育与传媒606万元,比上年增长79.29%,增支268万元。
  (六)社会保障和就业8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8%,增支987万元。
  (七)医疗卫生8229万元,比上年增长96.58%,增支4043万元。
  (八)环境保护426万元,比上年减少47.99%,减支393万元。
  (九)城乡社区事务4475万元,比上年增长59.94%,增支1677万元。
  (十)农林水事务12612万元,比上年增长54.20%,增支4433万元。
  (十一)交通运输4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0%,增支71万元。
  (十二)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574万元,比上年增长76.85%,增支684万元。
  (十三)其他支出662万元,比上年减少41.31%,减支466万元。
 
  三、2007年切实抓好的几项工作
 
  2007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预算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收入征管。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和收入通报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和监控,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契税征管相关制度,大力做好契税的征收管理,切实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经过全市财税部门的努力,2007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皆超额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
 
  (二)严格支出管理,保障重点支出需要。2007年,为确保收支平衡,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资金安排上坚持“保重点”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公共支出需要,保证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政权机关正常运作所需经费,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需要。在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超预算支出的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稽核和检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市和市本级财政皆实现了收支平衡。
 
  (三)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和旅游促销经费,保障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贯彻实施激励型财政机制,促进镇财政增收。切实做好省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林水支出合计完成1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49.84%,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继续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和对种粮农户实行综合直补,并将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从每亩补贴20元提高到每亩补贴25元,将综合直补的补贴标准从每亩补贴7元提高到每亩补贴19元,拨付2006~2007年种粮补贴和综合直补共2333.5万元,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
 
  全面落实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有关通知精神,对部分弱势群体、公益性行业继续实行财政补贴,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共拨付成品油价格补贴184.2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有效应对油价上涨所造成的生产经营困难。
 
  严格执行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2007年,我市切实做好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工作,抓紧制定补贴方案、核实饲养数量、落实补贴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把补贴资金拨付到位。全市共发放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625.92万元,有效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保障了猪肉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积极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保证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配合劳动、社会保险等部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工作,2007年全市共征收各险种社会保险基金17563万元,发放13254万元。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支出3087万元,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3.4%。
 
  认真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按省的统一部署,从2007年秋季开始,农村与城镇低保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课本费,实现学费、杂费、课本费全免。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保障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通过细化预算编制项目,进一步增强对部门各项必需支出的保障能力。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07年,市级58个预算单位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2007年,全市实际采购金额18432万元,节约率为4.53%。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2003~2006年度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2001~2005年度省财政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议案资金项目进行评价,并对2005~2006年度全市农村合作医疗专项经费进行重点评价。
 
  (五)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配合省审计厅做好对省补助我市的农业、科技、社保、卫生、环保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继续做好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预、决(结)算编制和审核工作。2007年全市共编审工程预、决(结)算项目203项,送审造价30308.99万元,经审核定案造价27681.83万元,核减2627.16万元,核减率8.67%,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节约了财政资金。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继续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对基层财政所和财政结算中心开展全面检查,完善监督制度,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四、2008年一般预算草案
 
  (一)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8年,我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坚持依法治税理财,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依法强化收入监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我市2008年国民经济指标及社会发展计划,经市政府研究,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29772万元,比2007年收入实绩26162万元增加3610万元,增长13.8%。
 
  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2、营业税收入5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3、企业所得税收入2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4、个人所得税收入1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5、资源税收入5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6、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2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7、房产税收入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8、印花税收入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9、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71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0、土地增值税收入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1、车船使用和牌照税收入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2、耕地占用税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3、契税收入1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4、其他税收收入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5、专项收入1548万元。
  16、行政性收费收入1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17、罚没收入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1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5万元。
 
  根据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计划29772万元,加上税收返还8069万元,转移支付补助2442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5817万元,上年结转130万元,减除上解支出3417万元后,全市可供支配的财力为64798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64798万元。
 
  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以下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13383万元,比上年支出14791万元减少9.52%。
  2、公共安全3477万元,比上年支出3380万元增长2.87%。
  3、教育22294万元,比上年支出22025万元增长1.22%。
  4、科学技术954万元,比上年支出887万元增长7.55%。
  5、文化体育与传媒329万元,比上年支出327万元增长0.61%。
  6、社会保障和就业11978万元,比上年支出9255万元增长29.42%。
  7、医疗卫生4221万元,比上年支出3595万元增长17.41%。
  8、环境保护335万元,比上年支出323万元增长3.72%。
  9、城乡社区事务1091万元,比上年支出2879万元减少62.1%。
  10、农林水事务3122万元,比上年支出3047万元增长2.46%。
  11、交通运输404万元,比上年支出400万元增长1.00%。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909万元,比上年支出762万元增长150.52%。
  13、其他支出1301万元,比上年支出944万元增长37.82%。
 
  (二)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以及市本级财政的具体情况,经市政府研究,2008年市本级财政收支计划作如下安排:
 
  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20193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17795万元增加2398万元,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增值税收入5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2、营业税收入3451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3、企业所得税收入19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4、个人所得税收入3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5、资源税收入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6、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6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7、房产税收入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8、印花税收入1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9、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0、土地增值税收入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1、车船使用和牌照税收入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2、耕地占用税收入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3、契税收入1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4、其他税收收入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15、专项收入1548万元。
  16、行政性收费收入1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9%。
  17、罚没收入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1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5万元。
 
  根据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20193万元,加上税收返还5245万元,转移支付补助1785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2185万元,上年结转130万元,减除上解支出3417万元后,市本级可供支配的财力为42193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42193万元。
 
  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以下用于对比的上年实际支出数已减除省追加的支出):
 
  1、一般公共服务10253万元,比上年支出10558万元减少2.89%。
  2、公共安全2923万元,比上年支出2909万元增长0.48%。
  3、教育8745万元,比上年支出8577万元增长1.96%。
  4、科学技术954万元,比上年支出887万元增长7.55%。
  5、文化体育与传媒329万元,比上年支出326万元增长0.92%。
  6、社会保障和就业7272万元,比上年支出4589万元增长58.47%。
  7、医疗卫生4221万元,比上年支出3595万元增长17.41%。
  8、环境保护335万元,比上年支出323万元增长3.72%。
  9、城乡社区事务1091万元,比上年支出2879万元减少62.10%。
  10、农林水事务2456万元,比上年支出2443万元增长0.53%。
  11、交通运输404万元,比上年支出400万元增长1.00%。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909万元,比上年支出762万元增长150.52%。
  13、其他支出1301万元,比上年支出595万元增长118.66%。
 
  五、认清形势,开拓奋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8年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对于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和谐阳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千方百计把经济“蛋糕”和财政“蛋糕”做大,实现经济与财政协调发展。要继续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要逐步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调动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要加大对市内各旅游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要继续做好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世界银行贷款工作,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要用好科技三项费用,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收入管理,确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责任制,严格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确保实现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做好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按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足额纳入预算管理。
 
  (三)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按《预算法》要求编制预算,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从严控制追加支出,严禁越权调整、改变预算用途。要在维持政权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保障落实各项政策的资金需要,提高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科技、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要深入推进工资津贴补贴改革工作,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要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科学性,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切实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督。二是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行改革,改进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支付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推进和建立预算单位自我评价、财政部门综合评价、社会评价等互为补充和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快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五)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一是完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完善基建项目财政资金拨付办法,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工作力度。三是健全财政外部监督机制。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决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制度。四是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内部循环监督体系,对资金分配进行实时监督,并延伸检查资金使用单位,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市夺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