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路

时间:2008-03-25 来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作者:ALAN - 小 + 大

以预算编审分离,细化预算编制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改革,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的功能预算到部门预算,从单纯的一般预算到综合预算,从基数预算到部门预算,从单纯的一般预算到综合预算,从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到零基预算,从粗放预算到细化预算的转变,本文着重谈谈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部门的预算观念,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一方面,通过规范预算编制管理一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等方式,使预算编报和安排尽可能满足部门基本需求和事业发展的刚性支出需求.2006年度预算编制布置工作提前,给预算编制各环节都留下了充分的研究审核时间,尽可能避免因考虑不周导致的项目遗漏,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追加事项.另一方面,在预算确定,批复后,将不再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预算执行中对部门要求追加的事项,除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必不可少的开支外,原则上在编制直一年度预算时再予以考虑.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办法,开展实物费用定额试点.


拟对省直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本信息,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以及信息系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跨部门的省直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2006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拟选择部分省直单位,采用虚转的办法开展实物费用定额体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关于适时开展实物费用定额试点的要求,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在3-5年内,通过修订公共资源配备和消耗标准,调配国有资源,逐步建立起一较为全面的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实现政府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在机结合,合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更为公平,合理,务实.


三,细化项目支出分类.


从2006年起,省直部门在编制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时,实行分类管理,区分为专项业务费支出和发展性项目支出,并继续调整优化各类专项支出,取消零星分散,效益低下,不合时宜的专款.是时,对项目支出的细化率分别提出具体的标准要求,对于暂时无法细化的专项支出,年初预算暂不批复省进部门,年度执行中由省直部门提出项目细化方案后,由财政部门审核单独批复下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工作.1,根据省级财力和部门支出状况,争取在1-2年内对具备容易量化的经常性项目支出和专项业务支出,分别制定相关的支出标准和管理办法,探索资金节约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公共保障管理水平.2.本着集中财务保证重点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长期发燕尾服规划,积极配合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事业发展目标,在落实好年度工作任务的同时,提早开展下一年度的项目规划,研究和论证编制工作.协助各部门以上一年度财政安排的发展性项目支出为基数,按可预期的年度增长幅度测算,做好3-5年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建立支出项目库,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实现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改变目前部门在年度执行过程中频繁要求追加


预算,造成年终结转数额大的局面.


四,开展绩效评价试点.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精神和<福建省省级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规定,拟在2006年编制部门预算时,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选择部分单项金额较大,或者社会经济影响较广的发展性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对于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省直各部门必须按规定向省财政厅提交项目绩效报告.通过对项目执行进行跟踪,反馈和评价,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安排的随意性和部门二次分配数额大,对下达的专款到年底结转逐年增加的问题.


五,集中财力办大事,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一些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形成合力,提高资金规模效益.如殷相关部门用于支持企业和科技发展及农业研究和开发的项目资金捆绑用于省委,省政府项目,带动战略确定的重大项目,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扶持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建设,以工代赈,扶贫等用于支持不发达地区建设的资金捆绑起来用于解决欠发达地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六,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严格按照由支两条线规定,加强各部门预算内外收入管理,部门不得在预算之外保留其他收支项目,对部门所需的合理支出,由省财政统筹安排.切实扭转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部门所有"的状况,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


七,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各单位在编制年度支出预算的同时应编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支出项目属于<福建省2005年省级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均要求按照<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运作规程暂行规定>的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文章来源:预算管理与会计      (责任编辑: X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