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地方预算 > 文章

陕西省文物局2012年部门预算

时间:2012-05-19 来自:陕西文物局网站作者:huang - 小 + 大

   一、省文物局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起草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文物资源调查,指导和协调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依法组织查处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的重大案件。

        (三)负责全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工作,组织审核全省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审核全省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申报,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全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四)审核、申报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审核、审批或申报全省文物保护和考古项目。

        (五)指导全省文物和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协调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协作;负责全省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

        (六)负责全省文物和博物馆有关审核、报批工作;依法监督、管理文物流通,负责文物复制品管理、流散文物征集、文物鉴定工作。

        (七)管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八)统筹规划全省文物、博物馆专门人才的培养;组织指导文物、博物馆方面的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九)管理、指导全省文物和博物馆外事工作,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负责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

        (十)指导全省文物和博物馆社团工作。


        (十一)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2年省文物局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2012年文物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紧紧围绕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以建立和完善文物安全设施及依法保护文物长效机制为抓手,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管护水平,确保文物安全;以拓展周、秦、汉、唐大遗址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利用为突破口,努力推动我省大遗址保护再上新水平;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为重点,提升展示利用水平,深化文物惠民工程;以加强科技保护和信息体系建设为载体,扎实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进一步提高科技保护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为特色,创新文物外展主题,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深化中外科技合作,努力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201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物是载体和根基,保护文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强化文物安全是做好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文物部门要重点把握六个方面:一要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属地化管理原则,强调地方政府法人是文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把文物安全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二要加强文保员队伍建设,提高文保员待遇,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三要加大文物安全投入力度,落实夜间文物安全巡查经费补助,加强安防、技防工程建设,更新防护装备,提升安技防工程质量。四要落实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文物安全工作,推动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和建立文物、公安联合执法机制。五是加强田野文物夜间安全巡查并实现常态化,确保田野文物安全。六是积极协调公安机关牵头,其他有关单位配合,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尤其是严厉打击盗掘田野文物犯罪活动。


        (二)加快大遗址保护利用步伐,开创文物惠民新局面

      文物保护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千秋工程,又是改善城乡环境、惠及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要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作为遗址保护的出发点,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作为遗址保护的切入点,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作为遗址保护的效果和目的,积极推广大遗址保护的“国家公园”、“集团运作”、“市民公园”、“民营建设”、“退耕还林”等运作模式。加大编制《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古邰国遗址公园规划》、《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保护规划》等工作力度,重点加快汉长安城、秦咸阳城、汉昆明池大遗址保护工作步伐。推进西安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加强以西汉三遗址整合保护利用为重点的汉文化园区建设,积极做好耀州窑遗址、玉华宫遗址等大遗址保护项目,切实提升延安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水平,构建周、秦、汉、唐和人文初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努力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继续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全面落实文物保护“惠民工程”,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积极配合做好大型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重点做好汉唐帝陵以及西安---成都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


        (三)提升博物馆整体水平,积极满足百姓文化需求

        统筹博物馆发展布局,形成门类丰富、体制多元的博物馆发展体系。重点加快市级博物馆和专业特色博物馆建设步伐,支持西安市博物馆群以及汉中市博物馆、渭南市博物馆、咸阳市博物院、安康市博物馆建设,积极筹备建设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杨凌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推动建设一批县级特色博物馆。加快生态博物馆建设步伐,支持汉中龙岗寺遗址、宁强羌文化、韩城党家村、汉阴凤堰梯田等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持民办博物馆工作,推动国有、民办博物馆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以公有为主导、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集中力量做好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探索经验。按照“三贴近”原则,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加强宣教工作,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调研,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进一步规范免费开放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中小学生接受更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规范社会文物管理,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和文物鉴定工作。


        (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陕西国际影响力

       陕西文物外展是提升陕西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做好文物外展工作,更好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重点做好在台湾举办的《赫赫宗周---陕西出土青铜器展》;积极做好在香港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秦始皇文物大展》以及在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展览筹备工作。积极编写语言种类齐全的外宣资料,扩大陕西对外宣传的影响力。继续与德国合作开展秦俑、紫阳壁画等保护合作项目。做好“三秦友谊奖”评审工作。发挥“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科研基地”、“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等科技平台作用,推动我省对外文物科技保护合作再上台阶。


        (五)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拓宽博物馆与文化投资企业、创意产业企业合作渠道,增强博物馆的“造血”功能。支持群众依法兴办以文物为载体的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继续坚持在文化产品开发上“放活促强倡名牌”,进一步利用新兴文化产业开发具有丰富文物元素的创意产品,发展文物旅游,扩大文化消费。积极与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陕西文物复仿制基地,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从创意、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继续引导秦陵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文博单位把陕西的文物元素做成文化产业品牌,努力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实现两者共赢。要进一步规范文物商店、文物拍卖、文物复仿制企业的行业管理,努力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六)积极做好文物宣传,着力提升文物信息工作水平


        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庆,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法规、文物保护成就宣传,推动文物知识宣传普及。完善文物行业新闻发布制度和重要事件新闻发布制度。积极协调中省主流媒体以及海外媒体,紧紧围绕文物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陕西文物的影响力。切实办好汉唐网站,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扩大影响。继续做好《陕西文化遗产》、《文博》、《陕西省文物工作年鉴》等报刊发行出版工作,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加强文物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积极推动陕西省文物保护综合信息资料库、陕西省文物数字信息平台、虚拟文物“数字博物馆”、全省文物“数据容灾备份中心”、重要文物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我省文物信息化建设水平。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队伍素质为核心,加强与高校文博院系的合作,建立干部教育基地,鼓励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加大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文物干部教育培训,全年各类培训不少于4期。加强执法、管理、科研和宣教四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文博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文物系统实际的竞争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促进人才的教育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和引进一批我省文物工作亟需的专业人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批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为全省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省文物局系统单位基本情况

       陕西省文物局系省政府直属机构。现设办公室(财务处)、政策法规处、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督查与安全保卫处、外事处、人事处(老干处)等7个内设机构;下辖省文物局机关等11个预算单位。其中:省文物局机关为行政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为全额事业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为差额事业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局系统现有在编人员1255人,其中行政51人、事业1204人(全额209人、差额412人、自收自支376人、其他207人)。离退休人员338人。行政类总资产3684.88万元,事业类总资产100832.93万元。


    四、部门预算收支编制的测算依据

      根据省财政年度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人员经费核定的范围为单位实有正式职工,人员经费支出(差额及自收自支)按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政策标准核定。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根据机构日常工作任务需要和预算定员定额标准测算。项目支出依据年度目标任务和事业发展需要,遵循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根据当年开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确定。

    五、2012年预算收支情况

      2012年部门预算是根据局主要工作任务、目标,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

 
      2012年文物局系统收入预算总额43976.80万元,其中公共预算拨款40940.60万元,其他收入3036.2万元。2012年文物局系统支出预算总额43976.80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9984.99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3363.9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629.33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7435.90万元,其他支出562.60万元。

2012年收支预算总表
单位:万元
                                
        预算数        预算数
一、公共预算拨款40,940.60一、基本支出26,181.50
二、政府性基金拨款 1、工资福利支出9,984.99
三 、事业收入 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629.33
    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 3、日常公用经费13,567.18
    其他事业收入 二、项目支出17,795.30
四、上级补助收入 三、事业单位经营支出 
五、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六、其他收入3,036.20  
    
本年收入合计43,976.80        本年支出合计43,976.80
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结转下年 
八、上年结转   
    
    
    
收入总计43,976.80支出总计43,976.80

2012年公共预算拨款支出明细表
单位:万元
支出功能分类预算数  备注
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合计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合计40,940.6023,168.8017,771.80 
207文化体育与传媒40,940.6023,168.8017,771.80 
  20702  文物40,940.6023,168.8017,771.80 
    2070201    行政运行545.26520.2625.00 
    2070203    机关服务50.00 50.00 
    2070204    文物保护4,675.034,658.0317.00 
    2070205    博物馆34,698.3517,731.8516,966.50 
    2070299    其他文物支出971.96258.66713.30 

2012年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合计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公务接待费
小计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用车购置
陕西省文物局1,070.95209.45544.50544.50 317.00
       
       
       
       
       
       
       
       

原文地址:http://www.wenwu.gov.cn/wenwuEG/contents/623/2335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