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理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如此等等,都是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公共财政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例外地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尤其是在“以钱为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全社会都能逐步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更是离不开国家财政。
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长期来偏颇的经济政策也造成了许多的问题,许多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低收入群体相当庞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阶层,农民相对贫困化。本届政府敢于直视矛盾和问题,高举以人为本的大旗,全面地调整相关政策,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改革。财政相应跟进,提供财力的支撑和保障。2005年的预算报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正不断地内化为政府财政的理念,从支出原则、支出结构,到具体的支出安排,很多地方都闪烁着以人为本这个崭新理念的光辉。
在2004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2005年的预算安排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例如围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采取了更具“含金量”的财政措施: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律免征农业会,农业税率在2004年的基础上再降低2-4个百分点,而且全国范围内免征牧业税。中央拿出14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落实这些政策。在预算报告中明确指出,2006年全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由此造成的地方短收,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与此同时,加大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在确保2004年直补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减少的条件下,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8%,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8.6%。对农民的这种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这对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对农村义务教育采取的财政措施也是今年预算报告的一大亮点。今年预算教育事业费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的义务教育。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从春季学期开始对592个扶贫重点县的约1400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5年中西部地区享受免费教科书的中小学生人数达到约3000万人。这些措施虽然与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还有距离,但与过去相比,财政的保障力度大大增强了。这至少说,政府对与人的发展相关的问题有了比过去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有力的措施。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曾经是我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引以为自豪的一项事业,但多年来,这项人命关天的事业逐渐地被经济增长这个中心给冲淡了,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自此之后,政府大大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2005年仍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支出重点范围之内,安排资金42亿元,尤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补助安排1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亿元。这个增幅也是少有的。从这样的预算安排可以看出,政府财政资金在向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就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今年的预算安排对此给予充分保证。除了继续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之外,加大了对再就业的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出达到10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等,在今年的预算中也都做了充分的考虑。
以上点评式的分析的事项,在过去“一切为经济增长让路”的理念中都是不太重要的,但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都被视为重点支出加以保障。新的理念,带来了新的观察视角,如何花钱,也就有了新的原则。更新了的理念,就像一只有力的巨手,在推动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转换,使国家预算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作者系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财科所外网 (责任编辑: z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