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晒“三公经费”风声再起,持续升温

时间:2011-09-02 来自:人民网作者:huang - 小 + 大

近日,国务院公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的预算、决算和绩效考评情况。几个月前,国家各部委纷纷公开“三公”经费,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稍有平息,当我们正在观望和猜想晒“三公”经费会不会戛然而止,就此画上句号时,国务院又颁布新令,县级以上政府拟公开“三公”经费,进一步扩大公布“三公”经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不可否认地说,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务用车的问题中存在的弊端,是一个共性问题,在不同的层面都存在着,延伸和拓展公开“三公”经费的覆盖面尤为重要,也非常必要。

公开只是一种途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之前在国家各部委晒“三公”经费的环节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延后公开的时间、将公开的内容抽象化、找借口躲避公开等等,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这些问题我们都要积极地去解决。要想让“三公”经费晒出实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细化规章制度。为了避免公开流于形式,在明确界定公开范围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细化公开的标准和时限、流程和形式、载体和途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在公开的前期,形成制度,用制度去引领、去规范、去约束。二是强化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的机制体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强化相关的职能部门监督力度,更重要的是壮大群众监督的力量,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三是选树正反两面典型。起到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于优秀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对于那些不按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责。

  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晒“三公”经费,一阵喧哗和热议过后,并没有如我们所料想的那样成为过眼云烟,无疾而终,而是风声再起,持续升温。行胜于言,至始至终,对于公开“三公”经费,我们所期待的不是“紧烧火、慢揭锅”,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一鼓作气、一晒到底”。

原文地址:http://news.hexun.com/2011-12-09/13614125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