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告别“审计风暴” 走向制度化监管

时间:2007-05-06 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7年07月06日 作者: 本站 - 小 + 大

社论:告别“审计风暴” 走向制度化监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7年07月06日 02:32 http://www.china-cbn.com
社论

  国家审计署每年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都会引起各方面对审计问责的高度关注。但如何解决这些审计出来的严重问题,虽然年年限令整改,却一直没有令各方面满意的结果。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对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时明确指出,这次审计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上的问题,整改工作必须着眼制度建设,完善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表明中央已经深刻认识到必须从治本入手,才有可能尽量减少国家财政收支存在的种种结构性问题,从而将运动式的“审计风暴”,变成制度性的审计问责。
  历数几年来国家审计署披露的问题名单,已覆盖了多数的中央部委。从审计出来的问题看,违规挪用资金、账目不清、乱收费等情况相当普遍,且历年来均有增无减,甚至还不断出现诸如虚报冒领、多报人数、用假图章开户等极不光彩的手段,其共性就是这些部门中存有少数公务员,他们想方设法违规谋取部门私利。
  这些严重情况表明,单纯通过行政问责、责令整改等方式,难以根治国家财政收支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针对中央预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有系统性制度安排,要从根本上断其滋生蔓延之势。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预算约束力不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设置交叉重复、投向分散;部门所属单位依托部门权力收费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造成损失和浪费等,均是缺乏制度性的严格审核和监督所致。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国家财政收支的“跑冒滴漏”将日益严重。
  按理说,中央部委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全国起模范带头作用。但屡禁不止的各种财政收支问题,表明单纯靠道德自律和行政禁令,并不能完全有效约束权力部门。只要有关的制度性安排不完善,或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有机会少数人仍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管的钱财,为小团体、小单位或个人谋私利,所谓“为人民服务”仍是一句空话。
  当务之急,对那些审计出问题需要追究责任。比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审计署依法下达的审计决定,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同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资金问题一定要坚决纠正,该上缴财政的要上缴,该归还原资金渠道的要归还,该追究责任的要坚决追究,决不能随便走走过场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更重要的,就是尽快调整并优化相关制度安排,严格监控财政收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五项措施就很有针对性,如果能够一一落实,将有利于遏制各种财政收支问题的扩大化。从全局上看,一定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审计,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要切实加强中央政府投资管理,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这都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全局性制度优化。
  进一步看,就是要加强机关内部财务管理,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同时加强对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规范政府授权行为,大力推进政事分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此外,要有明确的监管和问责机制,一定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中央预算,部门主要负责人既要对部门出现的问题负责,也要对下属单位出现的问题负责。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此前我们实施的有关预算法规,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要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修订,形成更加严密、也更趋严格的约束和惩罚机制,使相关法规有足够威慑力,让那些握有权力并掌管钱财的部门或主管者,不敢轻易以身试法,改变国家财政收支的混乱状况。
  从这个角度上说,多年来广受关注的“审计风暴”,恐怕已经完成了其警醒公众、促进监管的历史使命。审计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最终目的是要将查出的问题尽快解决纠正。因此,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需要超越具体问题看审计,下决心优化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收支监督管理机制,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