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透明 - 更好的社会 - 更好的生活
当前位置: > 文章

“三公经费”公布近尾声,98个中央部门“花名册”仍成谜

时间:2011-08-02 来自:青年报作者:San - 小 + 大

  自科技部4月14日率先公布“三公经费”开始,中央部门“三公”账目的公开可谓旷日持久。国务院要求98家中央部门在6月底前公布“三公经费”,根据人民网统计,截至昨日已有94家中央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披露,其2010年“三公经费”合计65.0469亿元。但另一方面,在逾期了49天后,尚有少数部门未向社会公开账目。

  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迄今为止,国务院要求披露三公经费的“98家中央部门”究竟是哪98家?已经披露的某些协会和公益组织是否属于国务院所指的“98家中央部门”之列?“98家”中究竟还有哪些尚未公布?对于这些问题,既未有过官方发布,记者也多方求证而不得,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本报记者 丁艳芳 刘昕璐

  98家“花名册”

  完全榜单无从查证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在强调“预算公开内容要增加”时指出,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要加大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

  同时,该次会议还强调,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6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

  经过“马拉松”式的一场拉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尚未披露“三公经费”。但是否还有一些部门被“隐形”,他们的“三公”开支却已包含在94.7亿元之内,他们是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此前,让外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人民网对98家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时间和具体数额的这份榜单,因为自8月1日起出现了几次明显的调整后,让我们转向对这理论上的98家中央部门名单产生了好奇和追踪。

  截至目前,尚无官方发布这98个中央部门的具体名单。

  中央政府官网

  机构公布的总量不是98家

  记者试图根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公布的资料按图索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栏下:除国务院办公厅,还有27家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家、国务院直属机构16家、国务院办事机构4家、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7家、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22家。算上那些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部门和机构,共有88家。

  而今年6月底,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94.7亿元“三公经费”,是“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合计。那么,既然中央政府官网对外罗列的机构名单与98家部门在总数上“碰不拢”,那么,国务院所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98家中央部门是否包括上述所有88家,此外还有哪些“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呢?这份确切的名单究竟是什么?本报记者分别通过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人大方面求证,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人民网

  名单几经变化 也只是推测

  因各方都没有给出过权威的解释,这98家的“花名册”似乎也成了一个谜。

  在目前的“三公经费”披露情况统计中,人民网制作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时间排行榜”最受关注。但根据记者连续一个多月的追踪关注,发现这表榜单期间在上月到本月期间也曾多次“变脸”,榜单中已披露和未披露三公经费的单位家数一度达到过105家。

  对于记者的疑问,人民网负责制作该榜单的一位编辑表示,他们同样是多方求证无果,只好尽已所能一个个核实或推测哪些部门和组织属于必须披露的98家之列,但也无法保证这份名单的完全准确。例如,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记协、宋庆龄基金会等,原本并不在人民网最初设计的98家名单之内,但随着他们陆续披露三公经费,整份名单开始膨胀。

  之后,人民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跟名单里还没有披露的单位取得联系,有些单位表示他们的经费情况已经合并在上级部门里一起披露了,不需要再单独公开,因而就对原有表格进行了一些调整。”

  就这样,几番加加减减之后,目前人民网的这份榜单现在变成了97家(含未公开的外交部等三部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因费用合并披露而被算为1家,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亦是如此,因而实际上涉及的部门和组织其实不止97家。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人民日报8月3日曾刊发一份《“三公经费”公开进展表》,其中列有92个中央部门,除了全国人大机关和全国政协不在其列,以及一些部门公开的时间排序不同外,与目前的人民网榜单基本一致。一般而论,人民日报较其旗下的人民网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其资料来源更为可靠。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呈现的人民网榜单可能与人民日报报道对过表。

  记者调查

  有些部门消失 有些部门冒了出来

  人民网列出的“花名册”,从曾经的100多家又恢复到90多家,一些部门和单位悄悄地消失不见了。

  首当其冲的是国家安全部和国家保密局,人民网负责制作该榜单的一位编辑坦言,“这两个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部门具有特殊性,也无法取得联系”,因而这两个部门最终遁出了这张名单。但是,这两个部门的开支是否已经包含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94.7亿元的“三公经费”总额中,他们又是否属于国务院会议所要求的“98家”之列?答案并不清楚。

  其次,也有一些则属于合并在其他部门里一并公布的。例如国家预防腐败局,8月3日该局通过官方网站公告,“国家预防腐败局不是独立预算部门,其经费预算包含在监察部经费预算之中”。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三公经费也被合并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中。

  另当记者电话求证到另一个消失在排行榜名单之列的“国家烟草专卖局”时,其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没有财政拨款,所以就不存在使用财政拨款用于三公开支的情况”。

  一并消失的还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台办)、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家语委等单位。根据中央政府官网对部分单位的注释可知,国台办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而国家密码管理局则与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国家语委则隶属于教育部。不过,这几家还没有像国家预防腐败局那样单独发布公告,解释其是否需要披露“三公经费”。

  与悄悄消失不见的相对应,“团中央”等部门则在8月初又“冒”上了排行榜榜单。但事实上,最高检、团中央、中央党校等,并不在国务院下属机构序列中。

  》专家建议

  “大家庭”成员几何,应主动公布

  在所谓“98家中央部门”名单几次三番发生变脸的过程中,中国人大公共政策专家毛寿龙教授曾敏感地发现过程的混乱,但他还是十分宽容地表示理解:“说明这个家庭很大,如果信息不够透明,外界揣测得会十分辛苦。而且,这是第一次,我们应该给予新生事物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

  毛寿龙教授认为,类似8个民主党派以及“工青妇”理应属于党的外围组织,还有“两院”等,理论上国务院的会议是“管不到”的。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顾建光教授也指出,这应属“党务”系统,一般国务院不会“管出边界”。不过,在顾建光看来,凡是有公权力的部门,广义上来说,都应该公开“三公经费”,此外,还有一些单位享受中央财政拨款,其官员的行政级别都很高,那么这些部门业当然应该主动参照执行。

  “他们主动公开,当然是好事,但是否合适列入此次所要求的98家,或当商榷。究竟在不在其指的‘其他单位’,若在下达对98家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时一并公开详细名录,效果一定会更一目了然。”毛寿龙就此推理认为,名单先少后多又少,这在统计口径还不尽相同的当下,是一定会产生这个问题的。他打了个比方,对于部分地级市,民政部和统计局的统计上也可能存在不同。一样的道理,对于中央部门的数量的统计,统计、财政、人事或都是不一样的口径。

  而且,国家的各个机构和部门就好比一个庞大的大家庭,如果不由家庭本身来公布,那么外界都是在“管中窥豹”。因此,在他看来,中央部门具体有几个哪几个,如果国家不公开,那都可以“国家机密”为由不为外界所知。而正是政府信息公开步伐和力度的加大,这些“秘密”才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透明。“希望,下一次,这些名单都可以由国务院主动公开而不是各界凭经验和渠道去揣测。”两位教授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民间追踪

  向外交部发EMS,迄今未获回复

  作为一名律师,北京市忆通律师事务所的李劲松一直对“三公经费”穷追不舍。记者了解到,5月初,他给很多部门发了电子邮件,催问关于“三公经费”为何迟迟不披露。8月3日,他再次告诉记者,“以前发出的电子邮件,有些部门可以说没收到,所以现在我给剩下的那几家发了EMS,包括外交部、侨办、港澳办等,要求他们信息公开,问问他们到底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根据2008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截至目前,李劲松发出的EMS尚未收到一家的回复。

  而关于外界对三公经费披露不够详细等诸多质疑,李劲松反倒不那么苛求。“我们不能指望‘三公经费’一披露就很完善,从零到一是最难的,只要各部门按照要求开始披露,那就是好事。”

  对某些部门也被质疑公务出境和公车配置费用太高,李劲松则说,“晒经费是为什么?其实就是预防腐败滋生,滥用公款。其实中央这个层面,监管很严,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身边的政府行政部门,例如省级、市级的部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归根结底,在推进公开“三公经费”一事上,总体上是一种进步。

  让“账本”的公开更规范

  “三公经费”公开,意味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这一点不容置疑。

  但随着“三公经费”公开的部门数目不断增加,我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声。有质疑,很正常,毕竟这是“第一次”。我们不能因为有质疑,就全盘否定“三公经费”公开这一新实践。

  公众有质疑,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它抱有较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次“三公经费”的公开本身还存在着诸多亟须改进和完善之处。

  “三公经费”公开有个过程,下一步如何让政府“账本”的公开更规范,如何使“三公经费”公开更加完善,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有人质疑已公开的数据存在可信度的问题。这些数据都是由各部门自己统计后公开的,同样是接待费,有的部门包括本系统的全国单位,有的则只局限部委机关,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在已公布的各部门数据中,去年某单位公款接待费接近1亿,平均一天27万多元,而有的单位一年才十几万元。如此让人不可思议的悬殊数字,来自于统计标准的不一致。公开“三公经费”既然是中央部门的统一行为,就应有统一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才具有可比性。为了防止部门“自说自话”,有选择性地公开,甚至弄虚作假,下一步应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建议由监察、审计等部门参与监督,统一对外公布。

  又如,有人质疑有些数据是“雾里看花”。公布的数据如果没有项目的细化,人们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数据中判断费用支出的合理与否,自然就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各样的质疑。“三公经费”公开是百姓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看得明白则是监督的前提。不应该总是等遭到质疑后,再出来解释,那样就被动了。所以,“三公经费”公开不仅是“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晒”的同时由相关专业部门加以解释和分析,哪些支出是应该的,哪些支出是不应该的;或者说,支出的比例应当控制在一个什么范围内才算合理。越详细才能越透明,越透明才能越公正,这样才能交给公众一本清晰明白易懂的“账本”。

  再如,有人质疑为什么有的部门公开了,有的部门却迟迟不愿公开。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只是在政府红头文件的要求下开展的,缺乏刚性。下一步公开的时间也应统一,应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在向人大提交上一年财政决算报告和下一年财政预算报告时,“三公经费”的数据就应同时向人大乃至全社会公布。这是政府部门的一项义务,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

  种种质疑还有不少,面对质疑不是回避,而要积极回应,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公众的质疑,是下一步改进“三公经费”公开的着力点。唯有”正确对待这些质疑,“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在时机成熟时可考虑通过立法规范“三公经费”。只有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才能为公众监督“三公经费”提供法律依据,从而让“三公经费”不再是“雾里看花”,逐步走向完善。

  《人民日报》供稿

  》地方晒账

  北京44个部门同日晒“三公”

  本报讯 记者 丁艳芳 虽然目前国务院并未要求所有地方政府也要在规定时限内披露“三公经费”,但北京、上海和陕西省已经主动晒出了“三公”账单。

  北京:率先公布市级“三公”

  7月21日,北京率先公布全市市级“三公经费”总额,8月15日北京市44个部门又集体公布了“三公经费”预决算,引发公众善意的“围观”。根据统计,这44个部门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总额近4.4亿元;而7月末北京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的2010年决算中,2010年全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总额为11.3亿;据此测算,两者还相差约6.9亿。而今年3月,北京市公开了57个部门的2011年预算,照此推理,应该还有13个部门尚未纳入此轮公开的范围。

  陕西:两至三年内全公开

  紧随北京之后,陕西省财政厅在7月25日公布了2010年陕西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账单”,合计支出7.2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0.29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93亿元,公务接待费2.05亿元。同时,陕西省还圈定了10个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单位,8月5日,这10个部门通过各自的网站交出了“答卷”。陕西省还表示,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公开所有省级部门预算。

  上海:已公布2011年预算

  上海在7月28日主动亮出了2011年的预算。2011年,上海市市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11.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1.95亿元、公务接待预算3.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5.85亿元。上海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表示,本市在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局汇总市级部门2011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在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社会公开,为明年向社会公开2011年度“三公”经费决算做好准备。

  》记者手记

  政府信息公开千万别差口气

  我们持续追踪“三公经费”报道的历程,对许多事物抽丝剥茧。刨根问底之后,我们才发现,一个最本该知道的事儿,恰恰成了最大的谜团。究竟谁是谜团的制造者?

  由于截至目前,尚无官方发布国务院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98个中央部门的具体名单,因而,连媒体自身也闹出过一些笑话。“自我认定”的名单长长短短增减删改,却无法掩盖所谓榜单背后依然缺乏政府主动公开透明信息的各种无奈。这种窘境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媒体自身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持续关注,并且不惜公开自我纠错,欲对具体名单的刨根问底,是不希望公开“三公经费”这场增加行政管理公开度和透明度的大事最终演变成了虎头蛇尾。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告诉我,这98个中央部门,肯定不止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简单累加,究竟还有怎样的单位纳入了此次统计的“其他单位”,唯有公布此事的部门最清楚。

  其实,我们想要的很简单,此次提及的98个中央部门是怎么选定的,具体名单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最起码的接受社会公开监督。这个最基础的信息尚不能坦诚交底,那,这场看似如火如荼的“三公经费”公开是不是也缺乏起码的诚意。政府的信息公开,千万不要差口气。 刘昕璐


本文出处链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other/mtjd/userobject7ai161821.asp?id=230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预算绩效监控改革取得实效

中国预算网

属公益性网站,部分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本站 .

粤ICP备11052838号-1  |  邮箱: info@budgetofchina.com |  电话:0755 3301 1773  |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杭钢富春“中国预算.com”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