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基本职能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9〕53号文件规定,省科技厅基本职能是:
(一) 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负责编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负责省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确定与组织实施。
(三)组织拟定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四)组织拟定科技促进农村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
(五)组织拟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六)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审核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组建和调整。
(七)负责编制和实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地计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政策建议,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
(八)负责归口管理的科技经费预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和措施。
(九)归口管理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和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拟订科普工作规划和政策,推动科普工作;负责相关科技评估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指导科技中介服务,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十)归口管理科技外事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审核审批全省出国(境)科技活动事项、参加国际科技组织和邀请外国人来华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事宜;审理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事项;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工作。
(十一)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3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以加快建设合芜蚌试验区、人才特区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三大特色创新载体为先导,以10项主要指标在全国争先进位为目标,突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科技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和增长源培育,突出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和集成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努力形成更多的产业、科技、改革和人才成果,为建设美好安徽夯实基础。
一是突出重大政策落实,深入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重大政策试点,争取完成20家企业试点实施工作。全面启动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重点加大对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施工程类人才培养计划,完成重点研发领域机构搭建工作,引进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创新机构、项目和人才。加快试验区面向全省科技创新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行,完善研发、交易、转化等全程服务。深化试验区与中关村、长三角等区域创新合作,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和战略合作项目。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一步引导科技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研究制订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开放联合新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完善政府优先采购省产自主创新产品有关政策。
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增长源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聚焦语音合成及应用、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及蓄能技术、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出台专门推进措施,实施增长源工程。分领域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推进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支持开发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重点启动建设量子通信产业园,在滨湖政务信息网开展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示范。以机器人、高精数控装备、3D打印为重点,依托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有关骨干企业,建设核心技术研发和企业应用研发平台,引进关键技术成果和人才;在合肥、芜湖、蚌埠、滁州等市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研发和示范应用基地。深入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科技示范应用工作,推进省产智能装备集成应用示范。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惠民等工程,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四是突出资源集聚整合,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支持国家高新区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园区,新建一批省级高新区。支持各类开发园区、产业基地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发展规模,搭建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度,打造支撑地方转型发展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引导完善创新管理团队,强化吸纳科技成果、培育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导向和服务功能。完善“科技路路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发展科技咨询、评估、知识产权等一批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
五是突出人才特区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实施“611人才行动”,支持市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支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抓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等工作,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等人才载体建设,引进产业、企业急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出台相关改革措施,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分配方式,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六是突出管理方式转变,加强科技宏观统筹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大科技任务共同整合配置创新资源机制,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施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完善“四个跟着走”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健全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把科技创新列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建立省科技报告制度;健全创新指标统计、评价和通报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企业、园区和人才等奖励体系,调动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
三、部门概况
省科技厅部门预算由省科技厅本级和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财政拨款事业单位、22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19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1个部分编制享受财政全额拨款部分享受差额补助的单位(省国贸所)共计44家单位的年度预算组成,预算组成单位的机构性质、人员情况及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如下表:
单位:人
单位名称 | 单位性质 | 编制数 | 人员实有数(人) | ||
在职 | 离休 | 退休 | |||
合计 | | 1,525 | 1,217 | 83 | 1,486 |
省科技厅 | 1,525 | 1,217 | 83 | 1,486 | |
省科技厅本级行政 | 行政单位 | 80 | 75 | 10 | 57 |
省知识产权局(参公管理) |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 22 | 20 | 8 | |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4 | 96 | ||
省农机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2 | 98 | ||
省机械科学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6 | 85 | ||
安徽光电技术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80 | |||
省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1 | 40 | ||
省冶金科研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1 | 82 | ||
省轻工科学技术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2 | 35 | ||
省交通科研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2 | 22 | ||
省生物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37 | |||
省粮油科研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1 | 14 | ||
省纺织服装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7 | |||
省纺织工业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24 | |||
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13 | |||
省商业科技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2 | 14 | ||
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38 | |||
省蚌埠市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5 | 41 | ||
省淮南煤炭化工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1 | 31 | ||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76 | 73 | 2 | 60 |
省水利科学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225 | 203 | 5 | 122 |
省药物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35 | 34 | 16 | |
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75 | 64 | 6 | 47 |
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45 | 35 | 1 | 19 |
省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25 | 7 | 3 | |
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89 | 21 | ||
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5 | 7 | 2 | |
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6 | 7 | ||
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30 | 30 | 11 | |
省中澳职业技术学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58 | 139 | 2 | 42 |
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8 | 5 | 3 | |
省科技情报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93 | 90 | 4 | 66 |
省机械情报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32 | 19 | 16 | |
省电子情报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8 | 11 | 1 | 12 |
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46 | 41 | 4 | 22 |
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41 | 35 | 2 | 13 |
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全额)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30 | 22 | 12 | |
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30 | 6 | 1 | |
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25 | 24 | 7 | |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50 | 48 | 2 | 20 |
省艺术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36 | 32 | 12 | 26 |
四里河后勤管理处 |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53 | 38 | 3 | 36 |
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0 | 5 | 2 | |
省科技档案馆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7 | 7 | 5 | |
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155 | 119 | 2 | 101 |
四、2013年部门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一)组织收入计划
2013年组织收入计划共计12953.8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22.4万元,其他政府非税收入193.7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1911.3万元;其他收入10626.4万元。
(二)可支配收入预算
可支配收入共计12813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15284.3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1911.3万元,其他收入10626.4万元,上年结余315万元。
(三)综合支出预算
综合支出预算共计128137万元,其中:预算拨款安排支出115284.3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安排支出1911.3万元,其他资金(含上年结余)安排支出10941.4万元。
表一
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单位:万元
收入 | 支出 | ||
收入项目 | 预算数 | 支出项目 | 预算数 |
一、财政补助收入 | 115,284.3 | 一、一般公共服务 | 1,768.3 |
二、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 | 1,911.3 | 六、科学技术 | 117,346.4 |
三、其他收入 | 10,626.4 |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 | 6,973.3 |
事业收入 | 9,138.5 | 十、医疗卫生 | 1,101.8 |
经营收入 | 90.0 | 十一、住房保障支出 | 947.2 |
上级补助收入 | 1,162.0 | ||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28.0 | ||
其他 | 207.9 | ||
四、上年结余 | 315.0 | ||
| | | |
收 入 总 计 | 128,137.0 | 支 出 总 计 | 128,137.0 |
表二
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科目编码 | 科目 | 合计 | 基本支出 | 项目支出 | 备注 |
201 | 一般公共服务 | | | | |
20114 | 知识产权事务 | 1,568.3 | 146.5 | 1,421.8 | |
206 | 科学技术 | | | | |
20601 | 科学技术管理事务 | 1,389.9 | 778.1 | 611.8 | |
20602 | 基础研究 | 3,100.0 | | 3100 | |
20603 | 应用研究 | 10,504.0 | 7082.2 | 3421.8 | |
20604 | 技术研究与开发 | 86,468.0 | | 86,468.0 | |
20605 | 科技条件与服务 | 630.0 | | 630 | |
20607 | 科学技术普及 | 80.0 | | 80 | |
20608 | 科技交流与合作 | 525.0 | | 525 | |
原文地址:http://www.ahzwgk.gov.cn/xxgkweb/showGKcontent.aspx?xxnr_id=118345
上一篇:安徽省教育厅2013年部门预算
下一篇:安徽省行政学院2013年部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