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改委2012年部门预算
日期:05-19 作者:huang- 小 + 大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
一、 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㈠ 基本职能
⒈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省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⒉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提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和政策建议。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⒊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调控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搞好总量平衡,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
⒋负责汇总分析全省财政、金融等方面情况,参与制订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综合分析政策执行效果,负责全省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多渠道融资的政策建议,综合协调财政、金融、价格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保证全省国民经济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实施。
⒌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⒍贯彻实施国家和省价格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和执行价格调整改革规划,提出年度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及价格调控措施并组织实施,管理国家、省列名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承担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工作,负责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价格成本调查监审、价格监测、价格认证等工作。
⒎负责全省投资宏观管理和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安排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或转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除外)和资源开发利用、外资、境外投资项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指导和协调国外贷款项目实施。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全省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拟订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省重大生产力合理布局,协调推进全省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指导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
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组织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规划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组织拟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政策,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
⒑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研究分析省内外市场和对外贸易运行情况,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粮食、棉花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省级储备工作,提出重要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
⒒负责全省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政策中的重大问题及政策。
⒓推进可持续发展,负责全省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组织拟订全省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⒔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⒕指导、协调并综合管理全省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⒖负责与铁道部等国家部委的工作衔接,负责组织协调和处理全省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协同做好全省铁路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编制的相关工作。
⒗负责组织编制全省国民经济动员与装备动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装备动员和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与装备动员有关工作。
⒘承担省实施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省攀西地区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省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⒙承担省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⒚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㈡ 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认真做好发展改革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全力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把投资放在发改工作的首要位置,围绕今年投资奋斗目标,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认真梳理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科学编制2012年省重点项目计划,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和省上各级各类规划的重点项目实施。千方百计搞好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新项目,超前谋划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产业投资,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成绵乐客专、“三江”流域在建大型水电工程、武都引水二期灌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开工红原机场、亚丁机场、毗河供水一期等项目,积极推进成都新机场、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产业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石化下游产业、成都汽车制造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成都中光电液晶基板生产、内江新材料基地、宏达钼铜多金属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相关工作。
2.加快推动“两化”互动发展。深度开发天然气、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发展壮大成都电子信息、德阳重大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继续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扶持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组织实施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组织申报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制定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支持特色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着力打造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继续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科学编制成都、川南、川东北等城市群规划,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尽快编制完成全省重点小城镇发展规划,继续抓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发展。深入实施开发区发展规划,用好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引导资金,积极推进开发区扩区调位,稳步推进省级开发区新设工作。
3.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制定全面推广成都等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的意见,系统总结和全面推广成都等地经验做法。编制覆盖全域的城乡规划,统筹推进交通、水利、通信、供电、网络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试点地区全面推进确权颁证工作,支持农村金融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三农”工作。认真落实扶持“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和新增1000万头优质商品猪生产能力建设,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会同相关部门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
4.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合力推动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重大生态环保合作项目的实施,抓好跨区域城市群和川渝合作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统筹城乡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研究制定、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步推进各功能区的起步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极引导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向天府新区集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等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的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投入,积极推动资源要素逐步向这些城市汇集,尽快形成一极支撑、多头并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促进攀西地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钒钛、稀土、水能、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灾区发展振兴。
5.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规模化畜禽养殖,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制定粮油、猪肉、蔬菜等主副食品保供稳价应急预案。继续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好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政策措施。改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条件,支持农超、农校对接和平价超市建设。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教育收费和房地产业价格行为,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指导和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市场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困难人群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出我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建议方案,推进我省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加大统筹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力度,重点支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继续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试点规划,抓紧编制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研究制定新的扶贫标准和扶贫开发政策,实施一批重点扶贫工程。积极发展城乡学前教育,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实施好藏区、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和民族地区第二个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红色旅游等项目建设。
7.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认真执行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相关规划。严格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坚决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继续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抓好内江“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试点示范。做好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分解落实“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研究制定我省绿色低碳发展指导意见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8.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编制全省医改“十二五”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价格体制改革,重点研究水电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工作,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做好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指导和协调服务,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工作,继续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完善投资咨询评审制度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专家评议制度。
9.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产品和外资利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加快引进国际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邀请世界500强企业来川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大力促进央企入川,努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央企加大在川投资力度。扩大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全面加强川渝合作,积极对接云南桥头堡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推进实施一批国外贷款项目。积极引导和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进行资源开发、股权并购和投资办厂,努力争取宏达集团、会展集团、汉龙集团等重大境外投资项目尽快获得国家批准。与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办好第13届西博会,积极争取一批国际会展和国际性会议在四川举行。
10.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三项制度”和“两集中、两到位”,提高办结率和满意度。严格规范机关日常工作运转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委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加强依法行政,争当高效工作“排头兵”。坚持以贤为镜、以廉为先,继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堤防,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完善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招投标、重大项目稽察等方面制度,构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用人导向,弘扬团结共事的氛围,形成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部门概况
省发改委下属二级预算单位10个,其中行政单位4个,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5个。
三、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2年省发改委收入预算总额为15544.17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9886.1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719.1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90万元,其他收入1848.89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5544.1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12763.74万元,国防3.24万元,科学技术418.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774.77万元,医疗卫生277.4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06.43万元。
四、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省发改委部门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该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承担全省事业发展相关工作。
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发改委机关、下属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省发改委机关、下属单位等机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㈠一般公共服务,主要用于委机关及下属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主要包括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研究、经济监测预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及监督检查、能源管理、物价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㈡国防,主要用于委机关国民经济战备动员工作等方面的支出。
㈢科学技术,主要用于下属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专项科研工作等方面支出。
㈣社会保障和就业,主要用于委机关及下属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
㈤医疗卫生,主要用于委机关及下属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以及省医改办开展医改工作等方面的支出。
㈥住房保障支出,用于委机关及下属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支预算总表 |
| | 单位:万元 |
收 入 | 支 出 |
项 目 | 2012年预算数 | 项 目 | 2012年预算数 |
一、当年财政拨款收入 | 9886.18 | 一、一般公共服务 | 12763.74 |
二、行政单位教育收费收入 | | 发展与改革事务 | 12763.74 |
三、事业收入 | | 二、国防 | 3.24 |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 90.00 | 国防动员 | 3.24 |
五、转移性收入 | | 三、科学技术 | 418.50 |
上级补助收入 | | 应用研究 | 418.50 |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 | 1774.77 |
从其他部门取得的收入 | | 行政事业单位离休 | 1774.77 |
从不同级政府取得的收入 | | 五、医疗卫生 | 277.49 |
六、其他收入 | 114.00 | 医疗保障 | 277.10 |
| |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 0.39 |
| | 六、住房保障支出 | 306.43 |
| | 住房改革支出 | 306.43 |
| | | |
| | | |
本 年 收 入 合 计 | 10090.18 | 本 年 支 出 合 计 | 15544.17 |
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 | 七、事业单位结余分配 | |
八、上年结转 | 5453.99 | 其中:转入事业基金 | |
其中:事业单位经营亏损 | | 八、结转下年 | |
| | 其中:事业单位经营亏损 | |
| | | |
| | | |
收 入 总 计 | 15544.17 | 支 出 总 计 | 15544.17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 |
| | | | | | 单位:万元 |
项 目 | 合计 | 基本支出 | 专项支出 | 备注 |
科目编码 | 单位名称(科目) |
类 | 款 |
| | 合 计 | 11,109.50 | 6,128.58 | 4,980.92 | |
201 | | 一般公共服务 | 8,419.07 | 3,631.78 | 4,787.29 | |
201 | 04 | 发展与改革事务 | 8,419.07 | 3,631.78 | 4,787.29 | |
203 | | 国防 | 3.24 | | 3.24 | |
203 | 06 | 国防动员 | 3.24 | | 3.24 | |
206 | | 科学技术 | 361.25 | 171.25 | 190.00 | |
206 | 03 | 应用研究 | 361.25 | 171.25 | 190.00 | |
208 |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742.02 | 1,742.02 | | |
208 | 05 |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 1,742.02 | 1,742.02 | | |
210 | | 医疗卫生 | 277.49 | 277.10 | 0.39 | |
210 | 05 | 医疗保障 | 277.10 | 277.10 | | |
210 | 99 |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 0.39 | | 0.39 | |
221 | | 住房保障支出 | 306.43 | 306.43 | | |
221 | 02 | 住房改革支出 | 306.43 | 306.43 | | |
注:本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示到款级科目。 |
原文地址:http://www.scdrc.gov.cn/dir78/110091.htm
上一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6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编制及分配..
下一篇: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部门预算